一直担忧着小孩的身体,所以出生证和户口本迟迟都未去办理,现在看着她稳定点了,也就是时候帮她改名入户了。
“振”这个字是孩子他爸想到的,他一说出来我就感觉挺好。小孩的身体差,我们希望她能“振作”、长大后“自强自立”;而将“振”字拆开,是“手”与“辰”,“手可摘星辰”必定是站得很高,站得高自然看得远(当然,这是我自己的理解,呵呵!)
1.力气变大了,哭声变大了,连肚脐也跟着变“大”了
小孩吃得好,睡得也香,不出一个月,体重就追上来了,原来是“下下等”的,现在达到“中上水平”了,我背着她肩膀都感觉酸痛。
肩膀是痛,但心里却是甜滋滋的,原来我这个“三斤四”也有胖的潜能,看着她那“双下巴”和小手上两圈深深的“胖纹”,一种“家长”独有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小孩吃得多,力气就变大,哭的声音也一下子变得“洪亮”了很多。不输血我们还不知道,以为她就那分贝,原来她是匹“千里马”,只是我们没给足她“粮草”,她就无法正常“发挥”罢了。
正当我们暗自高兴时,意料之外的事又来了。她的肚脐,无端端的一下鼓了出来,特别是在她哭闹时,整个都凸出来了,涨涨的,足有成人大拇指的一半高。
除了肚脐本身鼓出来外,肚脐的周边好像也有点涨。我趁她睡着时,试着轻轻的按了按,它竟然像“泄了气”一般,慢慢的随着我按的速度消下去。
不过这只是一时,只要她醒过来,稍微表现得“激动”一点,这“气球”就又会涨起来了。我妈说她以前见过,她们管这叫“大肚脐”,但具体要怎样处理,她就不懂了。
除了去找黄医生,我们别无他法。去的那天,刚好黄医生休息了,我们就只好找其他的医生看,那医生告诉我们,这叫脐疝,可能是因为小孩哭闹得厉害,或者早产儿发育没完成造成的。
他让我们回去后,拿个硬币或铜钱之类按一按就可以了。回到家后,我百思不得其解,就这样拿个硬币按一按就好了?那跟我用手按有什么区别呢?不是两下子又涨起来了嘛!
尝试了两天,我感觉还是不放心,终究还是要去问下黄医生。这回黄医生在了,我们跟他说明了情况,他一听就直摇头。
原来用硬币根本不行,太大了,要用纽扣,而且这纽扣要跟小孩的肚脐一样大,重要的是:纽扣不是放肚脐外面,是整个放肚脐里面,让它刚好填满肚脐的深度。
这在选择纽扣上就要非常讲究了,首先,它的表面一定要光滑,而且要圆形,“三尖八角”、“凹凹凸凸”的肯定就不行了。
其次是颜色和材质,当然,是不能选择掉色或生锈之类的,所以,我们选择的是白色的胶纽扣。
接着是纽扣的底面积与高度,这里要补充一点,为免感染,我们是要在纽扣外面包一层薄薄的白纱的,包好后用针缝起来,要缝得平平整整,然后再放进肚脐的。
所以,在选择纽扣大小的时候,要加上白纱的厚度,它们缝好后,是要刚好填满整个肚脐的,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
最后就是在肚脐上面用医用透气胶布“封口”。每天洗澡时拿出来,等洗澡完毕,擦干净里面肚脐的水,再重新放一颗干净的纽扣进去,再“封口”。
纽扣一定要每天换,而且要清洗干净,晒干爽,我问他能不能用酒精消毒,他说不建议,因为怕小孩过敏。
“那要持续多久能好呢?”我问道。“这个没有规定的,你自己观察下吧,有的二十几天,有的一直都好不了。”
“啊?一直都好不了?那怎么办?”让黄医生这一“吓”,我的心脏又跳快了好几倍。“那就要等她大点做手术了。不过一般来说是可以的,不用太担心,试试再说吧!”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回家了,为保安全,我们一“试”就“试”了一个多月,我不敢半途停顿,因为怕前功尽弃。
终于,一个多月后我决定“开封”了,结果让我很满意,完全消下去了,不过暂时我还不敢掉以轻心,我害怕我一高兴,它又突然鼓起来了,等到五、六天过去了,我才暗暗的在心里松了口气,嗯!这次应该没问题了。
2.感冒后的“鹅口疮”
自从荣升当了“家长”后,我发现我有点像“科学家”了,我在不断的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再发现,就再解决。
而且,突然明白了一句话——“科学的道路是永无止境的”,原来,带小孩之路跟“科学之路”是一样的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个多月后,小孩就又感冒了一次,不过兴幸的是只是普通的感冒,吃了一星期的药也就痊愈了。
但感冒过后,我们发现她的口腔里出现了一些“白斑”,刚开始以为是“奶迹”,就想着喂她喝多点水,冲一冲也就干净了。
但过了好几天,我发现这些“白斑”不但没消失,反而长得更多了。我尝试用手去拭擦,但好像很不容易脱落,而且小孩很抗拒。
趁着去买奶粉的时机,我顺道就带着小孩去找黄医生,为防判断错误,这次黄医生用棉签在小孩的口腔里“采了样”,然后让我拿去检验室检验。
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原来是念珠菌!念珠菌本可以长在人体的不同部位,而这个长在口腔里的,就叫“鹅口疮”。
引起“鹅口疮”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长期服用或注射抗生素,比如小孩的抵抗力低下,比如小孩的饮食器皿消毒不够干净等等。
而上述所说的这些“比如”,我们恰恰也都“具备”了。从小孩出生开始,就没少注射抗生素,单单在“温箱”的那一个月,就已经够多了。而抵抗力差是一直都知道的。
唯一不知道的是奶瓶的消毒,我们一直是用热水烫的,不知道每次都要用水煮。(现在听说已经有一种专门消毒奶瓶的机器出售了,但本人认为还是用水煮比较放心可靠)
黄医生开了两瓶医院自己调配的制霉素药水给我,让我每天用棉签沾一些,帮小孩洗口腔,一天三次或四次都可以,连续涂一段时间。
当然,这个“一段时间”是多久,又得我们自己去衡量了,所以,带小孩除了“考医生”,还得“考家长”,我们得根据自己小孩自身的状况,边遵医嘱边观察,结合医生的建议和自身的观察结果,采取最适合的方案。
就如这次,我们事后还得去多一次医院,因为我们涂了半个月了,那“鹅口疮”都还没断根。后来黄医生说可能浓度不够,又重新开处方去调配,我们回来再涂半个月,才终于搞定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