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注意到了好友动态里每天都要发的黄昏的照片,才发觉来了新环境后,还从来没注意这这儿黄昏。抬头望天空已是不常有的了。发这样的照片的,大多都是欢快的现充,是要把自己的感情传到几百里以外的。他们要有自己的方式,享受生活的方式。我倒是不讨厌生活,就是找不到满意的享受方式。也罢,到底何为生活姑且还没搞明白呢。别人的生活都是那样的行云流水,是厌烦不了的。
关于黄昏的记忆还是有的。小时候总喜欢追逐即落的太阳,最感迷惑不解的,那太阳怎么有时在北边有时在南边。搞不懂,这曾经是最令我困扰的未解之谜了。回想起来,这也的确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然后不由得联想到了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可是自从上了大学,每天匆匆忙忙却又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只想快点结束然后逃离这个地方,这倒不是因为觉得家乡无限好。我的烦闷不会生出乔治蜂和卡洛蜂在脑中盘旋,可这莫名的感情总想给它来些点缀。在这里,只要直着眼睛快步走就行了,又怎么会抬起头欣赏天边的风景呢。所以黄昏是个转瞬即逝的时段,不经意间天就黑了。要是忙着考虑下一步的行动打算,那黄昏是肯定留不住的。一定是因为太烦闷了,却又不知道在杞忧些什么。
什么高数,什么线性代数,这些劳什子不学也罢。要说到现在还要有什么遗憾的,那就是自己看的书太少了。诸君,要是说大学四年以及随后的日子里一定有什么是非做不可的且不能放弃的事,那一定就是读书了。除了读书,还没有什么事是能让人觉得可以十足的沉浸在其中的。读书,是真真切切的让人感觉到了生活还有如此享受之部分。每天最感满足的,就是在黄昏没什么杂务烦扰的时候冲杯咖啡,可以一直看书直到睡觉。再伴上蠢朋克实在是妙极。可总有那些旁若无人般的制造噪音的,这是最搞不懂。什么样的东西都可以成为那种人的噪音源,不知道是太想引起注意了或是想表现什么不可被忽视的,煞有其事的将这些声音摆在别人面前,有时才不好意思的道个歉,却从没有想要改正的意思。觉得这样的人一定会有神奇的脑回路吧。可不管怎么说,看着那些大家排列奇妙的字符还有那超凡脱俗的人情世故,顿时有了‘这便是活下去的理由了吧’这样的感慨。哭过笑过,却也有了要不敲敲键盘试试想法。又自觉这比做梦还要不现实吧。书本和音乐一样,里面都有两个世界,一个作者的大世界,一个自己的小世界。这两个世界从来不相互干扰,时常也会有想要互相访问的愿望。
既然已不想因诸事烦心,那就早早来书本的世界吧。为了读书,什么手机平板电纸书都用上了,纸质书配上这些,几乎是无时无刻不在读书。书君,咱俩真的是相见恨晚呀。石黑一雄的书看了,水平实是不一般,可惜不是太能理解其中的深意。村上春树的作品也实在精彩,尤其是《远方的鼓声》一书,看完真是畅快至极,总是想说‘好呀好呀’,其中对于音乐描述的片段真的令人印象深刻。而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那种沧桑感和分量感真的是在看书学习的同时让人肃然起敬。因为这些是正在看的,所以印象深刻。专著也在看,《娱乐至死》是真的在震惊中深思,看着这本书的时候总是会联想到老鹰乐队的《加州旅馆》。大概在我心中它们是有着说不出的共通性吧。
就是这样,音乐和书本成了我生命中绝不可缺少的部分。要是有一天醒来,有人对我说:“喂,不知道吗,书籍和音乐已经死了。”我只能回答,“哦,是死了吗?那这世界一定是毁灭了。要么就是上帝让我们都疯了。”真是想不到还能有什么可以独立在那二者之外悠然生存的。打开合上书本,黄昏跑来又溜走。我们抓不住时间的尾巴,却可以感受这时空中不同的幸福。不管是和谁因为什么享受着怎样的生活,都不会是那样的行云流水,好在我们大多都可有慰藉。
诸君实是盯完了这不堪卒读的满腹牢骚与种种,要实在不满。就把它当作一个冒失鬼无害的玩笑吧。要是换作四字总结,基本无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