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早起的一天,所以在早上我便有充足的时间去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文字,翻开书本便沉浸在白纸黑字的广阔之中。这周给自己定了两本书的计划,今天读《教育哲学基础》,这本书的内容看似与教育很远,但它却看到教育最深层次、最本质的归属。
对哲学感兴趣应该是源于周国平先生,我崇拜他知识的广博、思维的开阔,热爱他文字的唯美和充满豁达的智慧,对于哲学我或许还是一个未入门的小学生,但我愿凭一腔孤勇、不计后果地踏进哲学的大门。
哲学是对真理的追寻。柏拉图认为,人们应该追求真理,真理是完美的、永恒不变的,而物质世界存在缺憾,居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所以人们无法从物质世界中获得真理。他鼓励学生进入思想的理念世界,而不是感觉材料的知觉世界,一个人必须打破物质的锁,这样才可以踏上启蒙之路,并且成为一个哲学家。在柏拉图看来,哲学的智慧或者真正理念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并且所有人都应该为之努力奋斗。
霍恩认为,教育应该鼓励学生具有“不断完善的愿望”,个体在教育活动中朝着理想的典范进行自我塑造,这是一项需要必胜的努力才能够完成的任务。他主张通过意志训练,教会学生学习抵制诱惑,并且从事有用的活动,他相信教育与所付出的努力是直接对应的,意志力发展使得一个儿童能够做一些实际上不太有趣却十分有价值的事情。
回顾智障儿童的教育,很多时候我们会感觉很吃力,有一部分原因或许也是跟孩子们的意志力薄 弱、学习愿望不足有很大的关系。他们更会对有趣的事情感兴趣,而很难意识到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黑格尔与简塔利认为,个体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维系在一起,因此,个体需要对国家有一种强烈的忠诚感。因为一个没有忠诚感的个体是不完整的,当教师根据国家的利益来行动时,就满足了学生真正兴趣。
所有的思想都是一个命题或观点的开始。每个思想者都按照他或他的经验来描述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就没有任何两个人的观点是相通的。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去实践验证、归纳、表述,循环往复中你也就有了自己的思想。
清晨我安静地坐在办公室里,听窗外的鸟鸣与学生的嬉闹时,一种突如其来的幸福不期而至。前一段时间因繁忙与重压,让我失去了思考力,处于一种“僵尸式”的存活状态,生活仿佛不是我的,当披荆斩棘跨越重山之后,再来面对教育有种久违的幸福。
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跟最单纯的学生打交道、与最纯净的文字打交道、与最智慧的人打交道,它让人在每日的教与学、学与思中度过,让人不断地去思考和验证自己的思考,这种感觉真的很好。希望作为教师的我们都是幸福的,带着最纯净的气质行走在最单纯的校园中,无欲无求中却依然有着无限的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