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戴氏春秋
鲁春秋之一:卿制及军制 —— 7.8 “中军”在春秋时期不同诸

鲁春秋之一:卿制及军制 —— 7.8 “中军”在春秋时期不同诸

作者: 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 来源:发表于2024-12-22 23:05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3.齐、吴等国“中军”的意义:

与前文列举过的周、楚等大国类似,我们再来看齐国的情形:

……管子于是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农之乡十五。公帅五乡焉,国子帅五乡焉,高子帅五乡焉……三军,故有中军之鼓,有国子之鼓,有高子之鼓……(齐语.管仲对桓公以霸术)

也即在齐国,中军长期直接从属于齐侯,而轮流世袭上卿的国氏、高氏分别为上、下两军的统帅。当然齐侯未必真的负责军事指挥,而是类似郑庄公那样的通过大宗伯和司马策划和传达军令。

但是到了春秋末期,譬如“艾陵之战”(哀十一、前484)时缺乏根基的齐简公不再直接担任统帅,则由国、高二卿士指挥排名靠前的中、上军,而原先辅助齐侯指挥中军的大宗伯则降为下军统帅:

……齐国书将中军,高无㔻将上军,宗楼将下军……(左传.哀公十一年)

可见管仲所谓“国子之鼓”、“高子之鼓”显然是仍旧存在的,只不过由取代了原先的“中军之鼓”,而“中军之鼓”则交由大宗伯管理用于下军指挥。

因此齐国君权的衰落其实并非完全由于陈、鲍的兴起,而是说齐侯逐渐不再参与军事,将指挥权下移至世袭的诸卿手中。之前曾被用来象征君主身份的“中军之鼓”沦为与国、高地位类似甚至更为低下的普通标识物。

与齐、楚等国在东方逐渐形成竞争关系的后起大国吴国,则始终由王直接统帅中军,而王族分别管理其他几军,譬如鲁、邾“武城之变”(昭二十三、前519)当年,吴主动北上企图重新占领州来,并与楚司马薳越率领的诸侯之师战于钟离:

……吴子以罪人三千,先犯胡、沈与陈。三国争之。吴为三军以系于后:中军从王,光帅右,掩余帅左……(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可见吴国确实是非常明确地以“州于王”僚直接控制中军,而其诸兄弟公子光、公子掩余则分别统帅右、左两军。再如吴、鲁与齐师的“艾陵之战”(哀十一、前584):

……公会吴子伐齐。五月克博,壬申,至于嬴。中军从王。胥门巢将上军,王子姑曹将下军,展如将右军……(左传.哀公十一年)

可见吴“夫差王”终累仍然直接掌控中军,而全军已经增设至五军,其余诸军均由胥门巢、王子姑曹及展如等分别指挥。

当然即便是吴国的中军,也仍然拥有自己专门的将军负责直接指挥,但其独立性远不如其他上、下、右、左四军,因为历代吴王皆在战场上亲临一线直接主导战局,而不总是依靠各军将领。譬如“艾陵之战”两年后的晋、吴“黄池之会”中:

……吴王昏乃戒,令秣马食士。夜中……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行头皆官师……十行一嬖大夫,建旌提鼓……十旌一将军……万人以为方阵……王亲秉钺,载白旗以中阵而立。左军亦如之……右军亦如之……为带甲三万……(国语.吴语.吴欲与晋战得为盟主)

可见三军各带甲万人,且分别拥有一名将军,但“夫差王”亲自秉钺及白旗以“中阵而立”,即驻跸中军。

综上,吴国由于始终没有出现过权臣执掌朝政的局面,因此中军始终作为王卒精锐之所在,其他诸卿则统帅其他各军。诸如屈狐庸、州来季子、伍员等人始终作为不拥有军行的大行人存在,未能染指前敌指挥权。

以上总结的春秋各个主要诸侯国及王室,普遍将“中军”的存在作为君主的象征,而负责中军的将领在君主强势的时候地位相对次要,在君主弱势的时候则发挥了主导作用。

相关文章

  •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实行郡县的历史沿革

    周朝建立后,实行封建宗法制度。统治范围内分封成为大大小小等级不同的诸侯国。 到了春秋时期,世卿世禄制被官僚制取代,...

  • 【学论语】季文子三思而后行(24)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注释】 季文子:春秋时期鲁成公、鲁襄公时任正卿,鲁桓公的少子季友...

  • 清高是一种奢侈

    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一篇短文,讲的是春秋时期鲁国子贡的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规定:国人凡有去国外旅行者,见到鲁...

  • 春秋五霸真的是指五个诸侯国的君主吗?晋国和楚国不服

    “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周王权威不再,诸侯相继崛起,自齐桓公“尊王攘夷”以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在各诸...

  • 拔河

    拔河运动,在中国有着渊远的历史,最早的拔河源自春秋时期的军事。 《墨子·鲁问》记载:春秋时期,楚、越两国的水军交战...

  • 闲话《史记》:鲁庄公对哀姜怀有什么样的情感

    一、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鲁庄公: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本文主人公之一。 哀姜:齐国(应该是地位相当的高层)女子,鲁庄公...

  • 第124篇 华元

    【读史日历】(第124篇 华元) 华元,宋戴公五世孙,春秋时期宋国大臣,官至大夫,成为宋国六卿之一。 宋文公四...

  • 河东访古3(永济编)

    永济开张镇古城村,是解梁故城所在, 解梁故城传为春秋时期晋国六卿之一智伯所建。 智伯(?-前453),名瑶,时人尊...

  • 比齐国灭亡的早,鲁国的“鲁”字为何能成为山东简称

    “鲁”最早见于甲骨文,从鱼,从口,意识是:鱼味美。 其实,作为山东行省的简称,“鲁”是来自春秋时期的鲁国。 鲁国在...

  • 儒者

    鲁哀公(?―前468年),姬姓,名将,鲁定公之子,春秋时期鲁国第二十六任君主,公元前494-前468年在位。他在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鲁春秋之一:卿制及军制 —— 7.8 “中军”在春秋时期不同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gols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