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不是长生不老,不是大鱼大肉,不是权倾朝野。幸福是每一个微小的生活愿望达成。当你想吃的时候有得吃,想被爱的时候有人来爱你。——《飞屋环游记》
我有一个微信群,群里是我的父母、先生和我。我把群名叫做“港湾”。因为,家是我们永远的避风港。狂风骇浪,就让它们被挡在外头。这里,只有宁静。
(二)母亲的热汤
对于母亲,有几个关键词不得不提:年轻、随和、会唱歌、大厨。连到一起,就是一位年轻又随和的,会唱歌的大厨母亲。
而我特别想要说的,是母亲用心烹制,在那深夜里等待我归来的,一碗热汤。
这里我得说说好多年前的一件事情。小时候,我是非常不喜欢吃汤面的。一来,家里煮汤面的机会不多,更偏爱做炒面或者拌面;二来,偶尔在幼儿吃到的汤面,总是味道寡淡,甚至带着一股铁锅的味道,真真难以入口。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不管走到哪里,我都不会主动要吃汤面,不得不吃的时候,也是随便扒拉几口,宁愿饿着肚子。后来上高中,我因为考上了省里的重点中学,不得不离开父母,开始寄宿的生活。第一次国庆长假回家,为了可以早点到家,长假前一天的课结束后,我就坐了汽车往家赶。到家的时候已是晚上8点,饥肠辘辘。当时父亲出差不在家,母亲等在家里,见我奔过来的时候,赶忙迎来结果我的背包行李,然后转身进厨房,给我端来了一碗热腾腾的汤面。
虽说是不爱,但是敌不过已经嗷嗷待哺的胃。这一碗冒着热气的汤面上,铺着几块牛肉,几根绿油油的青菜和一个金黄金黄的荷包蛋。扑鼻而来的肉香,新鲜蔬菜的鲜美,还有温度正好的浓郁的汤,无一不挑逗着我的味蕾并让我开始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汤面也可以如此美味。妈妈看着我,乐滋滋地说:“好吃吧,一碗好的面条,可必须得有好的汤底。这牛肉汤底,我足足熬了一个下午呢。”
自此之后,开始膜拜妈妈熬汤的神力。这也养成了我后来,每顿饭几乎都要有一份好汤陪伴的习惯。在妈妈来上海照顾孩子之前,我和先生只要在家里做饭,基本都会做汤。有时间的话,炖上一锅高汤;没有时间,则做一锅简单却鲜美的快汤,可以说是无汤不欢。后来妈妈过来帮忙照顾孩子,我又有了机会,可以天天品尝妈妈做的好汤。
尤其是,在我不时加班到深夜,回到家之后,知道厨房里还有为我热着的汤。打开门,也许妈妈人还在房间里,可是汤的香味,已经弥漫整个屋子,让我已经疲惫至极的身躯,忽然就被唤醒。盛上一碗,坐在沙发上,四周寂静,可是有我的汤陪着我,满足了。
母亲细心好学,做汤也不仅仅只是做汤。她还会变着法儿,按着时令,给我们做不同的汤喝。有时候,会特别为我儿子开个小灶,炖一些适合孩子调理脾胃或者清火气的汤;有时候,会特地为我做,比如补脑的天麻、补气血的桂圆、明目的枸杞,等等等等,都可以成为她熬汤的食材。我初一十五吃素,母亲还能专门给我熬一锅素汤。你以为素汤没有什么花头?在我母亲这里可不是。她用玉米、山药、香菇、花生以及藕丁,愣是把这锅素汤,做得香气四溢,回味悠长。除此之外,对于熬汤的材料,她也是精挑细选,哪部分的骨头做汤更好,怎么样的鸡肉适合炖汤,又或者哪种莲藕更容易带出肉的鲜味。朋友曾经来过我家,吃过母亲做的汤,羡慕不已,恨不得从此可以天天蹭饭,管它长膘到天上去。
自从有了群,那羡慕我的人就更多了。因为母亲每每做了一种许久不做或者刚研究出来的汤,都会发消息到群里,提醒我和先生,让我们争取准时回家,一家人一起享受。而我,每每收到消息,总是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转而就截图发圈晒幸福。毕竟,孤独地喝汤,滋味自然是不如全家共享的。这种额外赋予的味道,叫做温情。
常说的是,要留住一个男人,就要留住他的胃。其实这句话是有潜台词的。你以为,要留住一个人的胃那么容易吗?愿意为了留住一个人的胃,去琢磨,去研究,去做出一顿又一度花费心思的美食,是需要满满的爱和耐心的。而有了这样的爱和耐心,留住一个人,就变得不那么困难了。而我的母亲,自然也是用了她对家人满腔的爱,才把这样那样普通的原材料,化成了让人欲罢不能的美食和汤羹。
她的一碗碗热汤,已是我脑海里抹之不去的印记。食物的味道终会散去,而爱的味道,便是永恒的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