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在诗外

作者: 迟玉龙 | 来源:发表于2019-06-19 22:09 被阅读3次
    功夫在诗外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著名诗人陆游在八十四岁的时候写给孩子的一句话。以前,写诗会追求华丽的辞藻,追求形式技巧,活了大半辈子了,才发现,原来写诗需要一些超越这些技巧形式的东西,它跟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跟人的精神活动有关系,要想把诗写好,需要从这方面下功夫,才能成为好的诗人。

        如果放到家庭教育上,个人成长上,同样功夫在诗外。如果是平面思维,想把孩子教育好,会有有心无力的感觉,其实是违背了一种教育原理,

    “功夫在诗外”是指我们要掌握,世俗生活跟精神生活两个之间的发力原理,怎样使劲,才能让孩子越来越好。

        在杨老师幼儿时,有一天表哥带他去幼儿园参观,对于从未上过幼儿园的杨老师来说,是特别的新奇,第一次见到一个叫做“跷跷板”的东西。杨老师不知道跷跷板怎么玩,出于感激的心理,让表哥坐在跷跷板的一端,自己用手抬起表哥,然后再放下。表哥说:“跷跷板不是这么玩的,你可以坐到另一端,咱们可以很轻松的玩”,于是杨老师坐到另一端,两人一上一下玩得很开心。

        教育孩子发力跟玩跷跷板是一个道理,如果把世俗生活,比喻成跷跷板的A端,精神生活就是跷跷板的B端,在世俗生活里边,想把孩子的成绩提上去,大部分父母会选择让孩子去补课,这种方式跟抬跷跷板一样,很费劲,用力也可以让孩子的成绩提上去,不用力了,成绩又下来了。如果换一种发力方式,孩子坐在A端,我们在B端发力,就会很轻松,且更有效,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我们应该到孩子的精神世界里边去发力。

        杨老师儿子初一的时候,有一天问:“爸爸,你听说过爱因斯坦吗?”杨老师一听,知道孩子要学物理了,我们都希望孩子能把物理学好,一种发力方式,是在世俗生活里,通过抬跷跷板,即让孩子去辅导班提前学习,还有一种方式,是坐到跷跷板的另一端,将孩子激励起来。杨老师说:“我了解一点,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关于时间弯曲的描述,海拔越高,时间走得越慢,如果你想让爸爸老的慢一点,我可以去海拔很高的地方生活,你去海拔低的地方生活,五十年后,咱俩年龄就差不多了,我也不太懂,等你学好了物理,你就理解相对论了”。

          杨老师又恶补了一点物理知识,特别想讲给儿子听,但是一直憋着,等孩子问的时候再讲,这真是人生智慧,儿子逐渐对物理产生了兴趣。直到有一次儿子问,要不要提前学一下物理,杨老师说:“如果你真喜欢的话,自己把书预习一下,不懂的问爸爸,问问老师就可以了”。现在儿子的物理成绩是全班最高的。如果现在问儿子,物理难吗?儿子会说:“物理挺好玩的,数学也好玩”,杨老师问“为啥?”儿子说:“因为你说过,我们说的话是日常生活用语,科学使用的语言是数学,数学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所有的东西用科学的方式表达,必须使用数学语言,万一哪天我当科学家了,如果数学不好的话就坏事了,我的成果容易被人窃取,只会日常用语,不会科学语言会出事的,我就想了解一下科学的语言是怎么回事”,孩子对学数学有极大的兴趣。

        如果能在跷跷板的B端发力,就不要在A端用劲,引发孩子的兴趣,产生好奇,孩子就会主动学习。超越世俗生活,功夫在诗外,我们使劲的地方,应该是怎么引发他的主动性。我们通过常识想一下,想让孩子学习好,我们没有办法代替孩子,孩子在世俗生活里经受的苦难,我们也没有办法代替他。如果我们只在平面生活里使劲,硬抬跷跷板,出力不讨好,反而把孩子的学习兴趣整没了,反过来,我们在另一端使劲,在精神世界里做工作,把孩子的主动性激励起来,让他觉得自己很重要,配得上得第一名,配得上最好的大学,他就会玩命的学习。

        如果我们能明白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发力原理,想让孩子在世俗生活里有好的表现,需要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注入以下元素。

        第一是快乐,一个快乐自由的人,才能够具有无穷的创造力,一个快乐的孩子,才能够把学习搞好,让孩子快乐是我们在另一端使劲的地方。

        第二是专注,大脑学习能力的高低,就看大脑是否专注,身体高度放松,大脑才能高度专注,大脑越紧张注意力越涣散,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学会放松。

        第三是主动,与其逼着孩子补课,不如在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他的主动性,学习是脑力劳动,只有主动学习,才能学好,所以我们要引发孩子的主动求知精神。

      要想真正写好诗,功夫在诗外。要想激励孩子好好学习,是需要在精神世界里,给到孩子精神供养,让他找到学习的意义,孩子才会在学习上乐此不彼。

    �_���!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功夫在诗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gwc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