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最不能忽视的一个关键日子,就是高考,虽然我家娃还小,但每年高考都跟着考生家长一起历劫。
今年的高考又恰逢是端午假期,旅游的人群和考生们交织在一起,家长们又比往常多了一层担心。
这个端午假期,孩子们要在考场上度过了,老母亲们多年来辅导作业的成果,也跟着一起接受检验,想想就很激动。
我今天看到新闻说,毛坦厂考生1年做5千张试卷,堆起1米高,时间紧张到不敢生病。想想自己的娃没有达标,就隐隐不安。
那些多年后,仍然做着关于考试噩梦的家长,如今成了考场外焦虑踱步的孩子爸妈。
高考不仅是孩子的一场成人礼,也是家长的受难场。
01
虽然我们明白,高考不能决定一切,但如果孩子连高考的关都没过,怎么有能力面对以后人生的挑战?
高考倒计时这几天,几乎所有人都在为考生加油。微博上#高考加油#的话题,阅读量已经超过了90亿。
我还看到了高三考生和学弟学妹这样可爱的对话,莫名感动。
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
为了孩子,中国的家长到底有多拼?
暂且不说,在过去的十八年里,为孩子付出的时间和金钱,光是为了迎接高考这个神圣的日子,家长们都各显神通。
有的爸妈就希望孩子放松,请假带孩子去浪;有的家长喜欢用美食,给孩子补脑;有的家长喜欢用语言鼓励,是人生导师担当……
这还不算啥,爸妈也是很注重仪式感的。
上午穿红下午穿绿里面穿紫,妈妈要旗袍爸爸要马褂。
@思想聚焦红色寓意“开门红”,绿色,寓意“一路绿灯”!
妈妈穿旗袍,寓意“旗开得胜”!爸爸穿马褂,寓意“马到成功”!
为了孩子考上好学校,家长们暂且抛弃了坚定的唯物主义立场,对“东方玄学”深信不疑。
02
考场上孩子们认真答题,考场外家长们打扮得花红柳绿。此时已经无心交流教育心得,结果如何得靠孩子自己发挥,父母只能在一旁陪伴和支持。
相信充满智慧又见多识广的父母们,已经陪孩子参加了各种考级考试,孩子高考前,已做好了良好的心态建设。
但我还是要唠叨一下“考前焦虑”这回事。
“考前焦虑症”,是由于接连失败,害怕再失败,心理过度紧张时出现的考试怯场。
而孩子的考试压力一般来自自己内心的、家长的、老师和学校的。
焦虑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未来并未发生的事情过度担忧。
作为父母,你是否经常为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而过度担忧呢?
比如:你是否担心孩子发挥失常?是否担心孩子考不上好大学?
这些担心都尚未发生,未来也不一定会发生。你用想象出来的时期,给自己和孩子平添了焦虑。
适度的担心,是对孩子的善意提醒。而过分的担心,则是对孩子的诅咒。
心理学上的墨菲定律,说的是:
“ 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影响孩子发挥的因素,就是背负了太多的压力和不合理期待,这和爸妈平时的教育方式有关。
比如:孩子考试考了98分,有很多父母就会责备孩子:“明明可以考100分,你为什么粗心大意,做错了这道题?”
面临重大考试,孩子想的是“万一自己考不好,父母会失望,自己会挨骂”。
辜负了自己的努力和父母的期望,孩子内心觉得无比自责。
让孩子带着家长的信任和祝福走进考场,让他们享受这个过程,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
爸妈要引导孩子,将精力集中到所做的事情上,无论结果如何,父母都会给孩子支持和肯定。
“这是你丰富人生的开始,请尽情体验”。
父母要给予孩子关切、陪伴和支持,不要过度关注,也不要完全忽视,给彼此空间,未来人生选择都会更从容!
03
韩剧《请回答1988》里,德善一直对高考不上心。
父亲虽然一直疼爱她,但也担忧她的未来。
她对爸爸说:即使我考不上大学,你也不能讨厌我、放弃我。
最让孩子害怕的,不是考试的结果,而是父母的失望。
给孩子最大的强心剂,就是让孩子相信,无论结果如何,父母永远爱他们。
我整理了一些常见并且有效的缓解焦虑小技巧,希望能帮到孩子们。
考前积极暗示,进行自我放松。
听舒缓音乐,可有效降低心跳频率。
考前观看一些幽默类视频或笑话,活跃气氛。
适当活动身体,做些肢体舒展运动,也可以舒缓情绪。
考场上过度紧张时,请先停闭,坐直身体,进行深呼吸,放松情绪后再继续答题。
祝福孩子们,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