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每次上完课都会去看一下麻吉星的数据,一是关注学生反馈投票的数据,能清楚的知道哪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存在问题的,有利于进行课后的个别化制导;二是也是反思自己有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究,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用麻吉星教学已经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了,从去年的懵懂,一路跌跌撞撞,到现在的成熟,获取了新的教学技能的同时,也更多的看见是课堂发生的变化,学生对问题思考的改变,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共生成课堂数据170多节,学生的反馈报告20余份,就连自己的反思也高达2万多字,一路走来,自己的心路历程也是发生着改变,除了原来的深读的课标,研读教参。现在想的是如何创设更好的情境、更好的问题驱动、更好的探究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原来总是想着课件做的精美、精致。现在更多的是追求课堂生成那种原始的、真实的数据。原来总是想着去多讲、多练。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时间。就像王博士书中提到的“少才是多,无才能有,慢才会快”。是不是我们试着放手,我们少用时间,把时间还给他们,我们少说话,他们多说话,我们少提示,他们多思考呢?在问题的驱动下,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 这一年下来,我与学生、与课堂都在发生着改变,这种改变是由原来的蜻蜓点水,转变到现在的根植于心。
当自己脚步慢下来的时候,学生也会跟着慢下来。它会滋养生成课堂的肥沃土壤,使学生有了持续不断产出学习素材的机会,学习才能更得以生长茁壮,这需要过程,需要时间,让我们一起期待着教育花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