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即中国现代诗,也叫“白话诗”,与中国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韵律,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
我读到的第一本现代诗集是席慕容的《七里香》,第二本是《顾城诗选》,第三本是《徐志摩诗歌选》,时间是在90年代初左右,比我正式读唐诗宋词的选集要早三、四年。读了几年后自己开始学习写诗,又持续了几年。这个阶段正是十四五岁至二十四五岁最爱幻想不满足于平淡现实的青春期。所以我总感觉诗歌是青春期的特有产物,人到中年后,就慢慢变成了散文,再往后就该是小说时代啦。
话说中国的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最初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这个刊物于1917年2月2卷6号上刊出胡适的白话诗8首,这是中国诗歌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白话诗。1920年3月,胡适的《尝试集》出版,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自胡适老先生1917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咱中国的第一首白话诗《蝴蝶》(原名《朋友》)以来,这一百年里中国现代诗歌在西方文学的影响下和本国诗人的发扬光大下,各种流派众采纷呈,大约也有上百种之多。
下面就是那首具有划时代意义白话诗《朋友》。说实在的,以百年后的眼光看来,真的很幼齿。曾经那么语言华美格式讲究的旧体诗,为了改造成大白话,一代大师不惜牺牲满腔才情,变身为幼儿水平,以来达到文学改革的目的,启蒙真是不容易。
朋友(胡适)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在这些名字各异的流派中,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最广为人知最著名的大概是“新月派”和“朦胧诗派”。新月派知名大约是因为徐志摩的浪漫和绯闻带来的名气,朦胧诗派当然是因为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79年北岛发表短诗《回答》,标志着“朦胧诗”时代的开启,自此也开启了八十年代诗歌繁荣的黄金年代,以至于“朦胧”都成了一个时代的标志性流行词。至少对我而言,北岛、顾城、食指、梁晓斌、江河、舒婷等人的诗歌曾深深烙在了我充满喧嚣和忧郁的青春时代。
回答 (节选)(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中国新诗与中国新文学运动息息相关,很多诗人大家都是在中学课本或文学类杂志上读到过他们的诗歌,他们的大名也都是如雷贯耳,比如胡适、艾青、卞之琳、戴望舒、何其芳、余光中、郑愁予、食指、海子等等。但是说到诗歌流派,毕竟是属于文学专业的范畴,可能一般人就不是很了解。
现在网络信息发达,不像以前信息闭塞,我根据网络上所查到的有关中国现代诗歌流派分类的资料,整理出来一张思维导图,借此大概介绍一下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出现的主要诗歌流派。为了方便了解,根据时代特点,我将这些流派分为四个阶段来分类:1920年-1949年、1949年-1979年、1979年-1989年、1990年代至今。
中国百年新诗流派思维导图从中我们能看到,这一百年来,在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下,从打破中国旧诗格律,倡导白话诗开始,以倡导人性解放为宗旨,诗歌经历了现代、后现代等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流派演变,直到当代,新韵脚诗和新婉约派的出现,以及由叶嘉莹老师和于丹老师等人带动的对古典诗词的新一轮热捧,似乎又在昭示着一种对文化传统的回归或复兴。
凡事过盈则亏,过亏则盈,这是事物发展的一种规律。但是复兴我相信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汲取精华之后的螺旋式进化。至少我个人觉得古体诗中严格的平仄和字数限制是不适合再教条式回归的,而是应该弃之后承的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