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谈写作的几点建议

作者: 舒文君 | 来源:发表于2018-09-30 08:21 被阅读86次

    汪曾祺的《受戒》让人印象深刻,就跟我父母那代的爱情一样,懵懵懂懂,很简单,很真实。就是很单纯的爱情,和现在的爱情比起来,没有大喜大悲,却平平淡淡,很让人喜欢。

    那么他是为什么写作的呢?

    他说到,我写作没有别的原因,从小到大,数学就不好。考上大学,天天泡茶,看闲书,而且看的很杂。

    偶尔写了一篇诗文,发出去,被采用了。文章虽说没什么用处,但是成为了一名作家。

    写作几十年,如今头发都白了。没什么成就,也没什么可夸奖的。

    思想和儒家的很接近,说些道理,抒发一些自己的感情。

    要说有什么风格?就是兼容并包。不像现在的文章,也不像古文,文俗则雅。

    与人无争,性情通达。如此而已,实在无啥。

    那么写作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包世臣论王羲之的字,说他的字单看一个一个的字,并不觉得怎么美,甚至很不平整,但是字的各部分,字与字之间“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文学语言也是这样,句与句,要相互映带,相互顾盼。一篇作品的语言是有一个整体,是有内在联系的。文学语言不是像砌墙一样,一块砖一块砖叠在一起,而是像树一样,长在一起的,枝干之间,汁液流转,一枝动,百枝摇。语言是活的。中国人喜欢用流水比喻行文。苏东坡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吾文如万斛泉源”。

    我想汪曾祺先生已经讲的很明白了。我理解的是,小说的逻辑必须有条理,收尾必须相连结,一字一句之间是必须有联系。 

    沈先生讲创作,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要贴到人物写”。我们有的同学不懂这话是什么意思。照我的理解,他的意思是:小说里,人物是主要的,主导的;其余部分都是次要的,派生的。作者的感情要随时和任务贴得很紧,和人物同呼吸,共哀乐。不能离开人物,自己去抒情,发议论……

    要像导演一样,小说里的人物每一个都要去体会,去感受。 

    我觉得一个民族和另一个民族无论如何不会是一回事。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学,绝不会像西方文学一样,除非你侨居外国多年,用外国话思维。我写的是中国事,用的是中国话,就不能不接受中国传统,同时也就不能不带有现实主义色彩。语言,是民族传统的最根本的东西。不精通本民族的语言,就写不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的文学。但是我所说的民族传统是不排除任何外来影响的传统,我所说的现实主义是能容纳各种流派的现实主义。

    虽说民族不一样,传统,文化也不一样,但是看国外的名著,用他们的写作技巧来写中国故事,这是可以的。技巧和作品要表达的东西这是无国界的。虽然中间的故事不一样,你能感同身受,你能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想法,作品里真善美。

    他(韩愈)提出一个语言的标准:宜。即合适,准确。世界上有不少作家都说过“每一句话只有一个最好的说法”,比如福楼拜。他把“宜”更具体化为“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

    有些技巧是相通的,虽然说法不一样。就比如这条写作建议,每一句话只有一个最好的说法。虽然我不能完全体会到这样的感受,但是以后没准儿会用到。  

    写一个作品最好全篇想好,至少把每一段想好,不要写一句想一句。

    这是因人而异的吧!当然最好是心中有数,写起来比较顺畅,不然写一句,抠一句这确实是挺难受的。  

    有些青年作家不大愿读中国的古典作品,我说句不大恭敬的话,他的作品为什么语言不好,就是他作品后面文化积淀太少,几乎就是普通的大白话。作家不读书是不行的。

    这个建议,我觉得很好。琼瑶不就喜欢古典诗词,她的小说吸引那么多人读,和读古典诗词是有关系的。她的那个语感是不一样的。就像多读英语,会有语感是一样的。多读古典诗词文章,你也会受它的影响。

    每个作家的写作经历完全不一样,你应该怎么写作,还是取决于你自己,你的喜好。

    我写这些文章,不过是给那些想写,却又不知怎么写的小伙伴,一点小小的帮助。

    从名家是如何写,有什么建议,你可以联系自己,看看自己需要做什么,有哪方面需要进步,一点点去做,你也行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汪曾祺谈写作的几点建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idm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