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言微声:三朝老臣张廷玉

作者: 王少明wsm | 来源:发表于2019-12-06 10:37 被阅读0次

文/王少明

《论语》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

也就是子路让子羔当上了费县的县长,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对于子路的行为是这样评价的,说到“这是害了人家的孩子啊”

孔子问其弟子的志向时候,点(曾皙)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通过上面的两段话,我们就知道古圣先贤对于为官的看法了。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例子,就能很好的体悟孔子的话了。

张廷玉,在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崭露头角;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并在雍正帝的遗诏中准予其可以配享太庙,这是有清以来唯一享受此殊荣的汉臣。

何为配享太庙呢,就是在祭祀皇帝的地方,在主位的神碑两侧供上地位稍低的人的神位,作为帝后的配角,与主位神碑共享人间供奉和香火,称为配享太庙。

这样的殊荣对于张廷玉来说,借用一句歌词来形容就是感觉人生已经达到了巅峰,尤其是在清朝初年的皇帝,对汉人的大臣还是有所顾忌,如果是满族的八旗之官吏,即使是能力平平,只要忠心耿耿也能得到皇帝的信任,而对汉臣则是有提防之心的,但对张廷玉来说是个特例。

张廷玉从不结党营私,做事也从不居功自傲,踏踏实实勤勤恳恳,而且此人才华出众,无论是雍正帝还是乾隆帝的意旨,张廷玉立刻就能拟制,皇帝的口语,即刻就能变成书面语言,拟成圣旨。张廷玉从来不主动的向皇帝要什么,有了功劳也从不提及。饶是如此,张廷玉得到的无论是权力还是财富,甚或是皇帝的赏赐也是最多的。

因为张廷玉深谙官场之道,自己无须要求,最后仍然能得到这些东西。张廷玉深知位高权重的后果,在其之前,有太多的辅政大臣都以悲惨的结局而告终,自身能屹立于三朝而不倒,虽有过人之处,但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张廷玉的为官之道,大多与其耳濡目染有关,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是康熙朝的文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关于张英,有这样的六尺巷的故事是为人们广为熟知的。张英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于是,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从这一点可以窥见张英的为官之道,而张廷玉自是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做官的道理。

倘使在雍正一朝,张廷玉能够善始善终,偏偏雍正去世的早,到了乾隆一朝,乾隆帝一眼就识破了张廷玉的心思。乾隆皇帝在用人方面有自己的主张,对于雍正帝留下的老臣也有自己的判断和想法。

张廷玉也深知乾隆帝内心的想法,于是多次向乾隆皇帝以老病乞休,乾隆皇帝先不准后又准奏,又因张廷玉不面圣谢恩而恼火。在乾隆帝未下旨召其进宫之时,张廷玉因军机处泄露出这样的消息,一向机智精明的张廷玉也犯了糊涂,就大清早进宫面圣了,惹得龙颜大怒,皇帝最忌讳的就是结党营私和泄密等事件的发生。

几经周折,乾隆皇帝罢去张廷玉配享太庙的殊荣,张廷玉告老还乡。为朝廷兢兢业业,几乎是操劳一生,七十多岁的张廷玉白发苍苍,归家后,因其遭到乾隆皇帝的罢黜,那些曾争相拜访的地方官吏,而今都唯恐避之不及。

张廷玉在家中郁郁寡欢,常常呆呆的坐着,一言不发,又熬过几年撒手人寰。在其去世后,乾隆帝年念其为三朝臣子,确没有大的过错,便恢复了其享受太庙的殊荣,可张廷玉在九泉之下也就无从得知了。

据此看来,由古及今,哪有那样多名利双收之人呢,倒是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豁达豪迈的苏轼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精神自由的范本。

倘使能做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了。

(2019.02)

相关文章

  • 细言微声:三朝老臣张廷玉

    文/王少明 《论语》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 也就是子路让子羔当上了费县的县...

  • 懂得换位思考,才能看清全局

    清代的张廷玉,精明了一辈子,偏偏在晚年,得罪了乾隆皇帝。 作为历经三朝、为爱新觉罗家族服务了近五十年的老臣,张廷玉...

  • 1008:为什么乾隆死活看不上张廷玉这位三朝老臣?

    谢谢邀请。张廷玉作为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老臣,宦海沉浮60余年。得到了康熙雍正两位皇帝的全力信任,其中在康熙朝...

  • 乾隆11

    乾隆十三年,乾隆处分了很多大臣。其中级别最高的一个人,是三朝老臣张廷玉。 乾隆十三年的十月,按惯例,翰林院要为刚刚...

  • 极度谨慎的张廷玉竟在这件事上载了个大跟头

    读史阅世2 极度谨慎的张廷玉竟在这件事上栽了个大跟头 清朝名臣张廷玉一生谨慎,把臣道修到极致,历仕康雍乾三朝,基本...

  • 说话的艺术

    昨天中午看《百家讲坛》讲雍正十三年。其中讲到雍正重臣张廷玉,为官三朝善终者,在历史的长河中少之又少,这得益于张廷玉...

  • 清朝最牛三朝元老张廷玉:因乾隆尖刻小气,80岁惨遭抄家

    张廷玉(1672年—1755年),可谓是大清最牛的三朝元老,一生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主修《明史》,建立与完善...

  • 康雍乾三朝不倒翁,张廷玉的官场哲学: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是历经康雍乾三朝官场不倒翁张廷玉,操守一生的圭臬。 此句语出黄庭坚所言“百战百胜,不如一忍...

  • 张廷玉

    《逻辑思维—成大事者不纠结》,第一章节聊的就是安徽桐城人的张廷玉。 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砚...

  • 张廷玉

    南来北往走西东, 人生杳杳在其中, 天也空来地也空, 换了多少主人公. 夜静听得三更鼓, 翻身不觉五更钟, 从头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细言微声:三朝老臣张廷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jbs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