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OP思维心理学
——让你梦想成真的心理学工具。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症状,行动困难症。晚上想了千条路,早晨起来还是重复走那一条。
在《WOOP思维心理学》一书中,心理学家厄廷根给出了一个药方:先拿出一个愿望,然后立即找到阻碍愿望实现的现实障碍,并针对障碍制定一个最小行动计划。
这个方法,就是今天要讲的WOOP思维工具,即“愿望-结果-障碍-计划”四步法。完成一个完整的WOOP计划流程,没你想的那么复杂,5-20分钟即可。
愿你看完,能同我一般,立马行动起来,按照WOOP来列行动计划。迈出最难迈的这一步。
1.底层原理:乐观幻想的陷阱。
首先,幻想会使人处于一种舒适和松弛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你的大脑提前“享用”了愿望达成后的满足感。这样一来,享受真正实现了愿望所带来的美妙体验,就显得没那么迫切了。
其次,幻想还可能会扭曲我们对真实情况的把握。
那么,那些行动力极强、总是能够把内心的愿望化为现实的“火星人”,他们是怎么办到的呢?本书作者厄廷根提出了也许是最简便、可操作性最强的一种:心理比对。
“心理比对”是指,先心存成功的幻想,然后马上找到阻碍愿望实现的现实障碍。
它的目的是,通过幻想与障碍的“当面对峙”,让人既能看到愿望实现的希望,又能注意到现实的困难,从而规避幻想可能带来的害处,然后开始踏踏实实地去制订切合实际的行动计划。
2.思维工具与操作方法
明白了WOOP的底层原理,我们就不难看出,其操作系统的核心,就是那个关键障碍。
“心理比对”要求我们在行动之前,先来思考三个问题:
你的愿望是什么?
这个愿望最好的结果是什么?
最大的现实障碍是什么?
回答完这三个问题,我们就能非常清晰地看到,想要实现眼前的这个目标,需要经过几道关卡,难度系数有多大。
假设你的愿望是下班后去跑步,想要的结果是跑完步后身心舒畅,以达到锻炼和放松的目的。那么是什么阻碍了你不能做到呢?你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加班、聚餐、回到家后很累……最终造成的后果是,等你回到家以后,往往没有动力出门运动了。
所以,眼前最大的障碍就是,回到家时已缺乏出门运动的动力。你就应该针对这个障碍,拟定相应的行动方案,一个“心理比对”就完成了。
但是,只是做到了这一步,还不足以彻底歼灭“行动困难症”。现实中总是充满了变数,我们也有倦怠、松懈的时候,想要把实现愿望的计划进行到底,还需要一个能够增强行动力的武器。
这件武器,就是“执行意图”——围绕愿望的实现打造明确的意图,即“遇到了某种具体情况,就怎么怎么做”。
其句式是:
如果……(情景、时间、地点),
那么……(行为)。
设计“执行意图”的目的在于,针对可能出现的障碍,先跟自己约定一个“行为模式”,当障碍出现时,马上要求自己按照原计划来执行。
还是那个跑步的例子,针对上面我们找到的关键障碍,可以这样制订“执行意图”:如果我回到家时很累,那么我就设定闹钟小睡10分钟,闹钟响了,马上起来穿上跑鞋出门。
“心理比对”和“执行意图”双剑合璧,就是WOOP思维工具。
WOOP这个词,由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合而成,分别对应WOOP的四个操作步骤:
W:愿望(wish)——拿出你的一个愿望,虽然有点棘手但你觉得能够达成,把它放在思考的中心。
O:结果(outcome)——实现愿望的最佳结果是什么?尽量生动形象地想象这件事的相关情况和经历,不要有任何顾虑。
O:障碍(obstacle)——找到那个妨碍你达成愿望的最关键的内心障碍。这个障碍里最关键的想法和行为是什么?真诚地剖析自己。
P:计划(plan)——要克服或规避这个障碍,你能怎么做?想一个最有效的行动,接着制定一个“如果……那么……”的计划。
在制定愿望、结果、障碍、计划时,语言描述尽量清晰明确。如有需要,还可以多制订几个“执行意图”,以应对不同的情况。
3.使用途径:四种适用场景
管理愿望
处理紧急任务
缓解对未来事件的不必要焦虑
整理不清晰的思路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
1、WOOP的底层原理——先心存成功的幻想,然后马上找到阻碍愿望实现的现实障碍。通过二者的“心理比对”,我们既能看到愿望实现的希望,又能直面现实的障碍,从而更加积极地去行动。
2、WOOP的操作方法——包括愿望、结果、障碍、计划四个步骤。问问自己:你的愿望是什么?这个愿望的最佳结果是什么?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什么?然后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
3、WOOP的使用途径——除了用于管理愿望,WOOP还可以用来处理紧急任务,缓解对未来事件的不必要焦虑,整理不清晰的思路。
我们就像盲人一样,懵懵懂懂地开始一天的生活,却不知道要走向何方,前面有什么障碍。WOO0好比是我们的导盲犬,给它“喂”想法,它就能为你引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