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五百多年前,在遥远的古希腊时期,在美丽的爱琴海南岸,有个叫米利都的城市。那里的人们热爱思考,对风云变幻的大自然充满了好奇。他们自由奔放,热爱生活,喜欢喝一点葡萄酒。
今晚的米利都格外热闹,一群人聚集在海港边的平台周围,平台上有三个男人,他们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辩论。
海风猎猎,几只巨大的火把照得这里恍如白昼。火光下的观众们面色红润,似乎对这场辩论期待已久。
辩论的主题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第一个发言的是泰老,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
泰老:世界的本原是水,万物因水而生,是水孕育了万物。
泰老的一句话让下面的观众炸开了锅,一直以来,人们都相信是天上的神明创造了万物众生,他们从未想过,世界的源头竟会是水,这个日常所见的自然事物。
泰老似乎早就料到大家不会马上接受这个结论,他显然是有备而来,淡定的讲出自己的理由。
泰老:你们看,万物都是以湿的东西为养料,万物的种子也都是潮湿的,就连热也是从湿气里产生,靠湿气维持的,是水滋养了万物。
台下的议论声渐渐变小,有的人微微点头,似乎觉得泰老的话颇有道理。泰老继续他的演讲。
泰老:大地被水承载着,漂浮在水面之上。天空也是被水覆盖,太阳在天河中遨游,雨水从天河漏下。我们的世界被水环绕,最初的世界就只是水,大地上的事物都是从水中产生,是水培育了生命。
大德:恕我直言,我不同意您的观点!
同在台上的中年男子再也忍不住了,泰老话音刚落,他马上就接过了话茬。
大德:像您所说的,所有潮湿的物质由水孕育,可是其他性质您如何解释呢?比如冬天冰冷的空气,夏天干燥的土地,这些都是在水中孕育的吗?更不用说这些熊熊燃烧的火焰了,水和火可是天生的敌人!
大德一边说着,一边激动地指向平台四周的火把。听了大德的反驳,泰老没有立刻说什么,他低头不语,陷入了沉思。
大德:我认为,世界的本原不是水,也不是气、火、风,因为它们是不同性质,无法用某一个代替其他几个。所以我的观点是,本原并没有特定的性质,它是调和各种规定性的中间状态,我给他取名为“无定”。
台下的观众满脸问号,没有人见过“无定”,这并不符合他们的生活经验。不过有一点他们可以肯定,水确实不能变成火。
小尼:非也,非也。
一直没有说话的小尼终于开口了,他是三位辩手中年纪最小的,不过他没有因为年小而有所退缩,他挺了挺身子,不卑不亢地提出了反对意见。
小尼:您说水、火、土、气性质不同,不能互相转化,我看未必。
大德:哦?那你说说看。
小尼:我已经找到了一种可以转化为其他性质的普遍性质,这就是“气”的性质。当“气”凝聚在一起的时候,温度会变冷,依次形成云、水、土、石等等物质,而当“气”疏散开来的时候,温度会变热,就会形成火。所以说,“气”能够生发万物,它才是世界的本原。
台下有的人默默点头,有的人露出了不明觉厉的表情,还有的人喝光了最后一口酒,摇摇晃晃的回家去了。
观众们四下散去,可台上的三位辩手仍然没有离开。他们并没有争论到底谁对谁错,仿佛对错并不重要,他们享受的,只是思辨的过程。
夜空中繁星点点,遥远而神秘,他们遥望苍穹,他们眼中有星光。
注释
泰老:原型为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是公认的“哲学家第一人”,他主张“世界的本原是水”。
大德:原型为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是泰勒斯的亲戚和学生,主张“世界的本原是无定”。
小尼:原型为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美尼,是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主张“世界的本原是气”。这三人被称为米利都三杰。
本原:这个词在古希腊文中叫作arche,意思是开端、起源。
另外,这场辩论是杜撰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这种思想的碰撞与对比,能够更好的理解这三位哲学家的学说思想,即“水本原”、“无定说”和“气本原”。
也许他们的结论在今天看来显得幼稚可笑,但他们的理性思辨精神值得推崇,他们是用自然物质解释世界的第一人,打破了传统的神话世界观,自此科学探索的大门徐徐打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