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我们亲子咨询中心的老师在朋友圈看到一则令人惋惜的消息:一个14岁的小朋友昨晚跳楼自杀了,引发了学员群的讨论:
娴:我好难过,父母应该更难过,可是一切都晚了,只愿孩子在天堂里快快乐乐。这是我听说的第三个孩子了。我真的后怕,更悔恨自己的所作所为。
L:这个消息,让我想到了一件事情,我朋友的孩子是女孩,快九岁了,今年三月份时,我们在一起,在她妈妈不在场的情况下,孩子告诉我说,她想死。我当时就很吃惊,问她为什么要死啊?她说死了就不用写作业了,也不要挨打了!孩子妈妈很强势,据说是不打则已,一打往死里打的那种,关键的关键是,人家孩子学习好,她妈妈至今还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瑞雪老师:刚看到,事情的确让人痛心。可是,孩子真的是被父母逼死的吗?我倒是有另一种看法。在教育的过程中,父母也许对孩子的要求并没有达到要逼死孩子的这个程度,但是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也忽略了重要的人生一课: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应该怎样去做?生死到底是什么?
海云老师:孩子压力大,社会上的现象我们没有能力驾驭,我们在家能给孩子属于自己的关怀和爱,让他有能力去经历风雨,成就自己。社会压力我们改变不了,我们有能力给孩子抵御压力,缓解压力,面对挫折。
瑞雪老师:现在的电影电视剧对生命的敬意少了很多,报仇、自杀等等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他们很自然的就会有一种暗示,既然解决不了,那就放弃吧!
海云:心中有爱的人不会选择离开
瑞雪:我们父母要有一个标准,对社会的种种现象有一个敏感度,及时和孩子沟通,讨论分析,而不是只有学习这一个问题需要沟通。现在的电视剧,动不动殉情的,心中再有爱,也免不了被一些情节所引导。所以要往深谈,是这个社会的底线出了问题。我们改变不了社会,只能保持高度的敏感度,去引导孩子。
朱惠君老师:早上起来出去打太极拳,抬头看看天,发现天很蓝,见到拳友,他们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的天好蓝,我回一句:是啊,阳光灿烂的一周开始了。
可当我回到家,打开手机,看到的第一个消息就是有一个14岁的男孩没有等到今天的太阳升起,纵身一跃,身后就下了无数外人解不开的迷和悲痛欲绝的父母,这一下子又让我想起周六沙龙时有一个学员说前两天有一个十岁的孩子跳楼自杀了,我的眼泪一下子夺眶而出,这个世界怎么了?为什么就容不下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十几岁甚至几岁的孩子跳楼的越来越多?是谁把孩子逼到了死路上?联想到前段时间在一所小学六年级学生中做的调查和上周六沙上在体验环节海云老师真实的演绎了一个妈妈面对孩子时的场景和学员的分享,我真想骂人了。
我们父母生孩子难道就是让你骂的吗?就是让你打的吗?就是为了给你当出气筒的吗?就是为了给你挣面子的吗?就是为了把他逼死的吗?
每年高考结束,不知道有多少个花季少年用残忍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而这才是一个期中考试,仅我听到的就两个孩子跳楼自杀,这到底是为什么?如果我们生孩子只是为了让他给父母考个好成绩,生他干什么?还不如买个智能机器人,他什么都知道啊
醒醒吧,好成绩绝不是打骂出来的!真的为孩子们叫屈!
前两天我在家里和小朋友聊天时,他说起“生无可恋”这个词,说班里有很多小朋友在说,口气类似网络名词似的,没想过这个词会给妈妈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孩子为什么会生无可恋呢?爸妈包办太多,缺乏成就感; 父母满足过多,没有跟着匮乏感;父母管得太多,没有自由呼吸的余地; 求升学求成绩,压力太大,内心无力承受; 生活内容太单一,了无生趣......
在课堂上,一位妈妈就说过:“看到孩子那个表现,我觉得他呼吸都有错!我直接把他的书包和衣物扔出门外,让他滚出去,8岁的孩子跪在地上求我......我自己都觉得曾经的我是世界上最坏的妈妈!”
小朋友们玩的网络游戏,都有什么“秒杀、魔法值、生命值、满血复活”之类的,可是现实世界人死不能复生,孩子现实与虚拟网络世界的边界模糊,让他们对于生死的严肃性也认识不足,以为死亡是痛苦的超脱。
微笑每一天:孩子选择用死亡结束生命真的要很大的勇气,也是很绝望没人理接到了极点,才会选择,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但是自己没有那么大的勇气,放不下身边的亲人。现在自己做了母亲看到真的很伤心。幸亏当时自己没有结束自己,要不身边人要多么的难过。只有接纳自己,提升自己,修炼自己!加油!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小朋友们自杀接连上演,而且越来越低龄化,提醒我们反思教育方式的不足与缺失,父母和老师过于关注他们的物质满足和学习成绩,却没有给予他们的心灵建设足够的重视与支持。就象海云老师说的:“如果这个男孩的一跳,能唤醒我们,能给我们多一份警醒,孩子在天堂也会露出微笑。”
是的,“赶”在下一个孩子自杀之前,父母们务必要补上亲子教育、挫折教育这堂刻不容缓的“必修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