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

作者: 明月清风sxw | 来源:发表于2018-09-29 22:28 被阅读61次

    在“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的中秋节晚上,我炒了几个小菜,一家人美美地饱餐一顿。饭后,准备洗葡萄吃,女儿建议用面粉洗更干净。我倒上面粉试试,果不其然,一粒粒葡萄露出了本来的样子,亮晶晶的,透着诱人的光泽。女儿调皮地说,这么干净的葡萄,大可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了。

    中秋

    我们围坐在阳台上,望着皎洁的明月,边吃边聊,好久没有如此悠闲了。女儿问我小时候中秋节怎么过?回想儿时,记忆最深的就是做豆腐吃。我的老家是街头镇,这里山清水秀,用山泉水做出来的豆腐软糯鲜美,入口即化。

    豆腐的谐音“都有福”,黄豆是自家地里生产的,不需要花钱买。吃不起大鱼大肉的儿时,中秋节做豆腐是村子里一件非常隆重的盛事。因为在一年里,家家户户只做两次豆腐,一次是中秋节,另一次是春节,平常日子是不舍得做豆腐吃的。

    中秋

    做豆腐很费事。在中秋节前一天晚上把黄豆挑除杂质,洗净,浸泡在一个大盆里。中秋节一大早,将泡胀的豆子倒进一个水桶里,另一个水桶盛上山泉水,挑着到磨坊里排队磨豆子。磨的时候得边加水边加豆,磨成稀豆汁。

    整个村子只有一个磨坊,磨坊外排起长长的队伍。乡亲们乐呵呵地相互帮忙磨豆,说着聊着,场面热烈而欢快。早到的早早磨好豆汁,中午就能吃上豆腐,去的晚的,要等到晚上才会做熟豆腐。不管早晚,大家都不着急,因为当天都会吃上豆腐。

    不像现在的豆浆机一磨出来就能喝,磨坊磨出来的是生豆汁。豆汁挑回家,倒进涮得干干净净没有一丝油花的大锅里。听老人讲沾了油花,会做不出豆腐。

    烧豆汁是个技术活,得掌握好火候。火急了,豆汁还不熟就外溢。火慢了,烧半天都烧不开锅。村里曾有一家,火烧得太急,豆汁顺锅沿往外蹿,而没文化不懂科学,赶紧盖上锅盖却不知道撤去火,结果一锅豆汁全蹿了出来,好不可惜。

    我家都是母亲和二姐两个人烧豆汁,二姐会把握火候,母亲则一直站在锅台边,随时搅动豆汁,使其受热均匀。

    在老家做豆腐是非常神圣而神秘的事情,豆汁挑回家倒进锅里后,只留下烧火和看锅的两个人,关上门,其他人员一律不准入内。幼时的我常常好奇地趴在窗户上,小脸贴着窗玻璃往里看,屋里热气腾腾,看不真切,便央求二姐讲讲做豆腐的秘密。

    烧豆汁特别费事,一般得一个多小时。烧开后的豆汁舀进一个特别大的泥盆里。这样的泥盆都是老一辈的亲人留下来的,记得我家的还是我姥姥留下来的,没有人知道用了多少年了。大泥盆很沉,需要两个成年人才能抬起来放到锅台边的风箱上。

    烧开豆汁,后面一道工序是最具有技术含量的。豆腐软硬度口感如何,都取决于使卤水。不会使卤水的人家就去请高手来帮忙。卤水使得恰到好处,做出来的豆腐软嫩可口,味道鲜美。

    使好卤水,便成了豆腐脑。这是我父亲最爱的一口,每年做豆腐,母亲都会舀出一大碗,让父亲趁热尝尝鲜。豆腐脑放置一段时间,再倒进一个铺着包袱的大箩筛里,挤压控出豆浆,鲜嫩嫩的豆腐成型了。把豆腐切成一块块的方形,端上饭桌,就可以美美地享用了。

    用老家的地瓜煎饼卷豆腐吃,是一绝配。地瓜煎饼是把生地瓜去皮洗净,打浆,加少量花生油,用鏊子手工摊出来的,白薄如窗户纸,细滑如绸缎,香香甜甜还有韧劲,卷鲜豆腐不会泡烂。白甜的地瓜煎饼卷鲜嫩的豆腐,再夹上少许用味极鲜调制的葱沫或辣椒丝,软嫩爽口,真是人间美味。中央电视台曾做过专题报道。

    要是中秋节晚上做豆腐吃比中午更好。我们把饭桌搬到院子里。母亲拌个黄瓜,再炒几个从自家菜园摘的新鲜青菜,还会煮些鲜花生、鲜芋头、嫩玉米棒和山栗子。不需要开电灯,在皎洁明亮的柔和月光下,我们吃得不亦乐乎。

    饭后,母亲笑吟吟地拿出月饼。父亲乐呵呵地沏上一壶茶 ,说晚上都吃了些实成东西,喝喝茶,消消食,对身体好。我们喝着茶吃着月饼赏月,看月亮慢慢升起来。姐妹们争相背诵关于中秋关于明月的古诗。父亲总会说,露从今夜白,过了今夜就得注意别受凉,不能在院子里吃晚饭了。

    一袭柔光身上罩,几多快乐身边绕。

    父亲走后,母亲跟随我们姐妹来到城市生活,回老家的机会很少,但儿时的记忆一直萦绕在脑海。皓月当空的今夜,我坐在阳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jqi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