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孩子的费用日渐增长,在北京养一个孩子且不说产检、月嫂的费用,一个普通育儿嫂的费用要8千元,幼儿园接送车费就一千元。
在大城市年轻夫妻养一个孩子要么夫妻能力强请得起育儿嫂,要么父母给力帮带或者经济支持,否则,真的不敢生孩子。
01自身经济强大
文熙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发展,工作中认识了现在的老公郝伟。
郝伟研究生毕业早文熙两年入职阿里做技术,赶上2017年互联网行业的风口薪资待遇在同龄人中成为佼佼者。
交往一段时间,文熙和郝伟彼此感觉还不错,见过双方父母得到认可,婚事提到了日程,婚后只能租房住。婚后第二年文熙怀孕的时候,郝伟终于取得了购房资格还顺利摇上了车号。
郝伟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都是体制内公职人员,收入颇丰,儿子买房立马提出出资被郝伟婉拒了:“我自己行,不用爸妈帮忙。”更多的是担心父母出资首付房产证加名字一系列的问题。
女儿出生时,文熙夫妇提前请了月嫂,妈妈和婆婆照顾到出院便回归到各自的生活。
无奈之下,月嫂一直上户到文熙休完产假,谁来带娃是个难题:文熙的弟弟刚上高一,妈妈不可能不管儿子来帮女儿;婆婆虽然退休又被返聘,公爹平时的工作应酬多婆婆也不方便过来。
郝军和文熙商量的结果:文熙辞职自己带孩子。
文熙在家一边带孩子一边学习花艺,本来就有文艺基础,考证也没有费太大的劲。
女儿一岁半的时候,文熙给家里请了育儿嫂,自己找一间店面开了文艺花房。
郝军早上9:30上班,晚上21:30下班,典型995,每天早出晚归;文熙上午在家陪伴孩子,午饭后到花店营业。
不过文熙的文艺花店以线上接单为主:接单、打样、成交。订单多就加班,时间自由。
周末老公在家陪孩子,文熙也能去花卉市场选购材料,夫妻配合默契又不耽误各自的工作。
将来孩子上幼儿园或者小学,小夫妻走国际路线直接接轨私立学校,将来送孩子出国留学。
02父母出钱
玥玥和老公徐明是高中同学,高考时双双考到上海的大学,本来就彼此熟悉在大学青春气息浓厚的氛围里,玥玥和徐明顺利走在一起,毕业后双双留在上海发展。
当时上海房价还在接受范围内,双方父母共同出资在上海给玥玥和徐明付了婚房的首付,无论如何刚毕业再大上海有个婚房已经是十分幸福的事情了。
可是玥玥生孩子后矛盾就显现了:徐明还有个弟弟没有成家,父母还要给弟弟奋斗;玥玥虽然是独生子女,可是父亲在领导岗位不方便长期外出,母亲也打消了帮忙带孩子的想法。
帮不上忙玥玥父母经济上帮助:“要不,玥玥你自己带孩子吧,爸妈给你交社保,每月再转一部分生活分,不降低你们一家三口的生活质量。”
难得脱离工作岗位,玥玥一边带孩子一边报考在职研究生,下班后、周末节假日徐明带宝宝,玥玥安心学习。宝宝三岁的时候,玥玥也顺利拿到了研究生毕业证。
欣慰的是父亲也到了退休的年龄,父母双双来到玥玥身边帮忙带孩子,又拿出所有的积蓄在玥玥名下按揭了一套学区房,宝宝就近入学,一家人住在新房里,旧房子出租,租金和玥玥的公积金刚好涵盖新房的房贷,并不影响小家庭的经济。
父母退休工资不菲,主动承担了家庭基本生活开销,玥玥和老公只负责一家三口的衣服和宝宝的教育出资,幸福指数爆棚。
小长假一家几口出游,玥玥规划线路,父母买单,每年都要有那么几次。
03父母出力
陆林从大西北考到中山大学,四年的大学生活开阔了眼界,也适应了南方的生活,大学毕业顺利入职深圳一家互联网公司做技术。
虽然是独生子女家庭,陆林的父母都是企业普通工薪阶层,下岗后自谋生路。父亲有技术在一家修理店打工待遇还行,母亲给一个老板同学收市场管理费,也就普通的收入。
夫妻两个省吃俭用给儿子存钱,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瓣花。
那几年互联网行业景气,陆林自己存了一部分,父母拿出所有的积蓄在深圳按揭了一套小两居,陆林自己背房贷,父母借钱给装修。
薪资待遇不错,又有房,再婚恋市场上陆林还是有一定的竞争力,同事小婉走进了陆林的生活。
小婉在公司做财务,虽然待遇不怎么样,贵在稳定。
谈婚论嫁时,小婉父母和陆林父母聚在深圳商谈孩子们的事情,小婉的父母虽然在农村但明事理:“我们经济条件不好,给孩子帮不上忙,彩礼也就免了,省下的钱让孩子们过日子就好。”
无论准亲家怎样推辞,陆林父母还是包了六万六的红包表达心意。
结婚的时候,小婉父母凑成十万的整数让孩子们当成生活备用金。
本来背着房贷经济不宽裕,小两口本打算过几年再要孩子,可是意外怀孕后陆林父母给了定心丸:“孩子来了就是缘分,爸妈虽然经济上帮不了大忙,我们愿意帮忙带孩子。”
有了父母的承诺,小宝宝被留下来,临产时陆林母亲早早从大西北赶到深圳照顾儿媳妇。
宝宝顺利出生后,小婉奶水不好,索性就给宝宝断奶,休完产假顺利回归职场,夫妻两个共同养家,压力还不算大。
年轻人早出晚归工作压力大,陆林母亲白天晚上都带着宝宝,陆林和小婉体恤母亲的辛苦,主动承担了家务:早晨小婉准备饭菜,陆林洗衣拖地;晚上下班后小婉和宝宝互动,陆林洗锅收拾厨房,母亲得以休息一会。
有了母亲倾力帮助,陆林和小婉事业没有受到影响,而且还稳中有升。
母亲再辛苦也感觉值得,偶尔也会带宝宝到老家小住一段时间,和老伴团聚。
他们还计划等到父亲办理退休手续后,再到深圳找一份工作,母亲接送宝宝上下学。全家齐心协力,还担心日子过不好?
生孩子养孩子是个浩浩荡荡的大工程,尤其是在大城市多半年轻人都有房贷的压力,没有一定的基础真的不敢要孩子。
如果没有父母的支持,一个全职带娃,一个人的收入养家确实困难,除非一个人能力超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