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a42551e4f9979ad8.jpeg)
春天的一个傍晚,张籍行旅至江畔,眼看天色已晚,希望能到渔家投宿,但渔夫却迟迟未归。
渔家就住在江口岸边,涨潮的时候,分江水就漫延过来,浸湿了柴门。
日落黄昏,诗人沿江畔前行,在江水会流处,发现了一渔家茅舍。
本就简陋的茅舍,在夕阳余晖,浩浩江水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的萧索和落寞。
此时,正值涨潮时刻,潮水漫过柴扉,流入院中,这低矮的茅舍让人有种冷漠凄清的感觉。
眼见天色已晚,行旅中的诗人便想到渔家投宿,他来到渔家茅舍前,却发现渔夫去江上打鱼尚未归来。
于是,诗人踌躇了,眺望暮色下的大江,更觉萧疏,却不知渔家身在何处?
无奈,诗人只好在屋外踯躅,等待。
此时,暮色四合,视线越加地模糊,远处的竹林暗绿而幽深,乡间小路蜿蜒伸展,让人觉得距离前面的村落还很遥远。
借着月光,诗人发现江面上的渔船已变得稀少,但仍未见到渔夫归来,不知他在月光下的哪条渔船上。
“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忽然,诗人心中一阵惊喜,他望见遥远的沙岸处,一条渔船正乘月而来。船上的渔夫身上的蓑衣正随着春风摆动,宛若世外高人。
诗人看到了希望,心中的失落一扫而空,怀着欣喜的心情,迎接渔夫的归来。
然而,在欣喜的同时,仍有几分苦涩和心酸,这当然是来源于诗人对渔人、甚至是普通百姓的怜悯。
而许多杰出的作品,往往关注的都是底层。
这首诗通篇无一生僻字,语言浅显易懂。正如王国维说的,“大家之作,其词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诗人并非不懂得如何运用典故和修辞手法,而是以俗为美。简单和通俗不代表就是品质低下,可谓大美无言、境取自然。
张籍,曾以“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这句被世人所熟知 ,也因此句着实火了一把。
他是和州乌江人,字文昌,唐朝中期诗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是韩愈的大弟子,他的乐府诗和王建齐名,并称为“张王乐府”。
他出身寒微,有才难展,人到中年生活依旧是一地鸡毛,少年穷苦离乡,青年羁旅天涯,中年入仕却遭仕途压抑、眼疾加身,时有“穷瞎张太祝”的外号。
晚年官达却穷困依旧,在一片消沉之中走向生命的终点,这般境遇,与孟郊相差无几。
或许正是因为张籍经过了太多贫困的生活,反倒磨练出一颗极其丰盈的心。
他心细如发,写诗著文,情感流露含蓄而委婉,其诗事藻饰,不假雕琢,于平易流畅之中见深切之致。素有“诗肠”之称的张籍,用自己的方式,慰藉自己的一生苦难!
值得一说的是,张籍一生命运不济,穷困潦倒,可他莫大的幸运就是身边从不乏贵人相伴,韩愈、孟郊、白居易、刘禹锡等人都与他来往密切,交情甚笃。
他那颗丰盈的内心在良师益友的呵护下,愈发的从容而恬淡,温和而坚定,这或许,是他对抗苦难的良方。
张籍对杜甫的诗歌非常喜爱,堪称杜甫的忠实粉小迷弟。
据说,张籍曾因为迷恋杜甫诗歌,曾经把杜甫的有名诗作一首一首地烧掉,烧完的纸灰拌上蜂蜜,每天早上吃三匙。
有一天,一个朋友来拜访他,看到他正在拌纸灰,很是不解,就问道:“张籍,你为什么把杜甫的诗烧掉,又拌上蜂蜜吃了呢?”
张籍说:“吃了杜甫的诗,我便能写出和杜甫一样的好诗了!” 好友听了哈哈大笑。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71969c418029174f.jpg)
《夜到渔家》
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
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
——唐•张籍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写诗人投宿而从一个侧面反映渔民生活的诗。
首联展示渔家住所的典型特征;次联写渔民之劳碌;第三联写所见之环境;末联写渔家归来之状。
诗人用饱蘸感情的笔墨描绘了前人较少触及的渔民生活的一个侧面,题材新颖,艺术构思独到。此诗用语浅而流畅,灵动而圆转。
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首联的意思是,渔家就住在江口岸边,涨潮时分江水就漫过柴门。
柴扉:柴门。
诗人一开头就展示渔家住所的典型特征:茅舍简陋,靠近僻远江口,便于出江捕鱼。时值潮涨,江潮浸湿了柴门。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颔联的意思是,赶路的行人想在此借宿,但是主人迟迟未归。
“行客欲投宿”,暗示时已临晚,而“主人犹未归”,则透露出主人在江上打渔时间之长,其劳动之辛苦不言而喻。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032200f553e0bd8a.jpeg)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
颈联的意思是,竹林寂寂,村边的小道曲曲折折的向远方蜿蜒,明月悬空,依稀看得江上渔船点点。
竹深:竹林幽深。
此时此刻,诗人只好在屋外踯躅,等待,观看四周环境:竹丛暗绿而幽深,乡间小路蜿蜒伸展,前村还在远处。
月亮出来了,诗人焦急地眺望江面,江上渔船愈来愈稀少。
用一个“远”字,隐隐写出诗人急于在此求宿的心境。“月出”表示已到了夜里。“钓船稀”则和“主人犹未归”句,前后呼应,相互补充。
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
尾联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渔夫似在寻找沙岸泊船,春风轻拂,吹动着他们的蓑衣。
寻沙岸:是说有人在寻找沙岸泊船。
动草衣:草衣,即蓑衣。春风吹动着他身上的蓑衣。
面对这冷落凄清的境界,诗人渴望主人归来的心情更加迫切。
他不停眺望江口,远远看见一叶扁舟向岸边驶来,渔人正寻沙岸泊船,他身上的蓑衣在春风中飘动。
好像是期待已久的渔人回来了,诗人喜悦的心情陡然而生。
结尾一句,形象生动,调子轻快,神采飞扬,极富神韵,给人特别深刻的印象,凝聚了诗人对渔民的深情厚意。
这首诗语言浅切流畅,活泼圆转。“春风动草衣”句写得尤为传神。
正如清人田雯评价张籍诗歌特色时所指出的那样:“名言妙句,侧见横生,浅淡精洁之至。”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7e9b7e5df2e5461b.jpg)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