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文章中我讲到了“现状偏见”,有许多年轻HR其实心里想做出一些改变,但由于已经习惯了当前的状态而迟迟无法行动。在上次课程的参考解决方法中,我提到了一些可以让大家为改变而做好准备,打好基础的做法。今天,我会进一步告诉大家可以具体怎么做。前提是你下定决心愿意做出改变。
知识点:职业化思维
“职业化思维”一词在职场中还有各类培训中十分常见。其实对“职业化”的定义非常非常多,没有完全统一的标准,只要是能放大职业价值的行为,都可以称之为“职业化”。既然今天要谈的是“思维”,那我就要为“职业化思维”作一个定义——“职业化思维”是将自己的生活与工作进行“隔离”,在工作时面对不同的场合与对象可以采取不同的行动,为了更高质量工作的交付愿意花费额外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思考。所以,一个拥有“职业化思维”的人也许没有全面且杰出的技能,但一定是一个不断提升工作价值的人。
举个例子,我曾经在工作中接触过一家公司客服部门的基层员工,有两个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年轻的女客服,也就20出头的样子,在一次接线完毕后她哭了起来,因为来电的客户对她破口大骂,她感到自己受了从未受过委屈。而另一位较资深的女客服,也在一次接线中遇到了类似情况,客户同样因为情绪激动而说了不好听的话,但这位女客服仍耐心倾听对方说话,并且用和善的口吻与客户交流,最后那名情绪激动的客户反而冷静了下来,在电话那头对这名客服人员道了歉。事后我问到那位资深客服,当时的这种情况你不会感到委屈吗?而她告诉我,这些情形早已司空见惯,现在能这么冷静并非因为时间久了变得麻木,而是她可以体会到客户遇到棘手问题时的无奈甚至是无助,即便客户说了不好听的话,都是针对产品、服务或者公司的,不是针对她本人,只要搞清这一点,自己反而可以更感同身受地想办法为对方解决问题。你看,这就是我说的“职业化思维”。
许多HR的思维模式仍是“以自己的工作为导向”
作为一名HR,尤其是资历还尚浅的HR,很容易产生“我要把我的工作先完成好,其他的事情再说”这样的想法。一旦产生这种想法,“职业化思维”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之所以许多HR缺乏“职业化思维”,就是因为明明企业也好,HR部门也好,包括自己也好,都说着要“以员工为导向”、“以内部客户为导向”又或者“以业务为导向”等各种以他人为导向的话,但在实际工作中,HR却仍然“以自己的工作为导向”。在资历尚浅的阶段,如果工作都无法好好完成,还谈什么今后的发展?许多年轻的HR都这么告诉自己。所以这些HR们在工作中选择的工作方式就是按常规流程或操作方式完成工作就好,我只要照章办事就肯定不会错。
而拥有“职业化思维”的HR会将自己置身于HR角色当中,他们思考的不只是自己工作的完成,更会花时间去思考该如何在符合公司规定的基础上为自己的“内部客户”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让对方满意。他们也会很清楚地意识到,面对不同的“内部客户”,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不能“一刀切”,用制度和流程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是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问题来决定沟通与工作的方式,既保证工作质量,也让“客户们”得到了优质的体验。
如何运用:从工作中最简单的“小事”入手
如果看到这里,你仍然下定决心要做一个与众不同的HR,那恭喜你,因为你已经踏出了“职业化思维”的第一步,因为你已经准备好开展具体的行动,让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职业HR”。为了更好地帮助你提升“职业化思维”,我向你推荐三个方法作为初始行动。
1. 塑造自己的“职场形象”
许多HR在职场中非常注重“自我展现”,要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带到工作当中。提升“职业化思维”的第一步就是要区分职场中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无论是外在形象、沟通方式、思维模式还是工作礼仪,都要以职业化的形象示人。HR要有能力做到“人格分裂”。
2. 打造“制度+人性化”的工作风格
HR一定要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和流程办事,这是必要的。不过,在面对不同的内部客户时,除了表现出自己“铁面无私”这一面的时候,是否可以考虑加入一些注重“人性化”的元素呢?例如,回答员工疑问的时候,除了搬出一套套制度的同时,也可以为员工提供HR的转专业意见,告诉他们之后还能怎么做。
3. 做任何事都要有交代
无论一项工作是否有能力完成,告知对方结果是绝不能忽视的。HR经常会遇到不同的员工来询问各种事项。HR在部分事项上也许无法马上给予答复,这时就要给对方一个准确的答复,你会在什么时间点之前答复对方。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HR会因为其他工作而忘记了这件事。“有问必有答”,是职业化的HR一定要做到的。
今日总结
“职业化思维”强调在工作中要扮演好HR角色,在关注自身工作质量的同时更要去思考如何提升内部客户的体验,为自己的工作带来更多价值。提升自己的“职业化思维“不代表要完成一个重大项目,应对某个艰巨的挑战,而是从日常工作中的各类小事做起,塑造HR的职业形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