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孩子眼里,世间万千角色,母亲,是最伟大的那个。她于暗夜里一次次为孩子点亮灯火,让他们有归途可寻。
母亲,是一个家庭的灵魂。
无数作家以母亲为题,把心中对她的敬与爱用笔墨记述下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就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片段,名字叫做《慈母情深》。
作者在小说中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这篇小说很早读过,做为一个中年人,虽没有经历过那个有着“极其艰难生活条件”的年代,但离那个大时代总归是不远的,童年看到的,听到的,感受过的,经历过的一切,让人很容易理解这篇小说的时代背景,很容易联想到母亲工作环境之恶劣,挣钱之不易。
对比一个贫寒家庭里母亲拿出两天的工资——一元五角钱,给作者买闲书看这件事,不由感叹,母爱又是何其深沉。
母亲工作的地方,潮湿闷热,光线昏暗,有着震耳欲聋的噪音,毡絮弥漫的空间,这样的环境强烈地震撼着梁晓声的心,那一刻,他对母亲充满了怜悯和心疼,对自己可能占用填饱肚子的钱买故事书的行为感到无比内疚,甚至是羞愧!然而当母亲得知他要钱买书的时候,母亲毫不犹豫把钱塞给了他。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歉意和心疼,他用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结果反遭母亲数落,又为他凑出买书的钱,让梁晓声得到了他的第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
当梁晓声的小说第一次被印成铅字的时候,他避开人躲在个地方哭了,那一时刻他最想自己的母亲。可能他也会想起幼年时跑到母亲小作坊式的工场里,看到的、听到的一切,包括母亲那个工友的一句话:“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一个穷困的普通劳动者家庭的母亲,会坦然在别人劝她不能给儿子买闲书时说:“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这一句话既有她对儿子的深爱,愿意尽量满足儿子的精神需求;也体现了她的远见卓识,对儿子爱看书,哪怕是课外书时的认可和鼓励。
有了这样的母亲,梁晓声才会顺利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才有了以后诸多耀眼的文学成就。最近引起无数热议的电视剧《人世间》,也是根据著名作家梁晓声的自传体小说改编。
正像老舍先生说的那样,这是一种朴素的情感,母亲不辞劳苦,只为儿子有出息。
《后汉书·杨彪传》:“犹怀老牛舐犊之爱,用像老牛舔小牛一样的深情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慈爱。
可这样有一定时代烙印的“慈母情深”,如何让现在衣食无忧的五年级学生,跨越历史的距离体会到呢?
这是一个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