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的金智英病了

作者: 老孙的闲云 | 来源:发表于2020-04-07 21:41 被阅读0次

    之前每次看韩国或日本电影,总是感觉他们的家庭观念中长尊有序,每个人都那么有礼貌,根据长尊有序的等级相互尊敬鞠躬、问好。见到学长学姐、甚至社会中的前辈都彬彬有礼。让我们这些红旗下的蛋好生羡慕,哪像我们渐渐淡薄的亲情,身份尊卑的成功标准是遵循笑贫不笑娼的“金钱观念”,看后不免心生向往。

    中国的历史、自然和地理位置造就了中国人的性格,几千年前身处诸侯纷争时期而创造出的儒家思想,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人等级观念,即五伦:父子、夫妻、君臣、兄弟、朋友,造成了仁义信的价值观,大众顺从即生存的观念。

    中国人的命运是不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命由天注定、由君王注定、由父母注定,甚至由丈夫注定,造就了大众普遍没有“安全感”,在农业社会造就的集体主义中滋生的“攀比心态”,常常听讲“别人怎么不出头就你能”“别人怎么能赚钱,你不能”这些群体主义更加重了群体的不安。

    中国的男人:在普世的成功标准“金钱、权利”下焦虑,在狭隘的成功定义和多元的个人主义道路之间踌躇,在“三十而立”的时间催促下焦灼不安。

    中国的女人:从封建社会中解放的“半边天”,虽然解放几十年,但还是身处千年封建道德观的惯性之中挣扎。一面是爱情家庭的不安全,一方面是婆媳关系孩子教育的不安全,一方面是工作中年轻一代威胁的不安全,造就了一群焦虑的女性群体。

    长尊有序的初衷是儒家思想对道德的追求,认为有德者方能居高位,尊卑是君子,更多的是倡导做人的标准。

    人人平等是现代文明的基础,但在现实中,囿于“尊卑”之别,人人平等往往被聚焦在“阶级化“。而忽视了最基本的“男女平等”的前提。

    以上说的是中国,其实是受整个儒家思想桎梏辐射千年,而潜移默化的东亚社会伦理观,韩国亦是。不同的是我们在那场文化革命中出现了“解放”断层。解放的成败不就此讨论。

    说回电影

    82年生的金智英,出生于首尔市。

    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家庭主妇,有一个大两岁的姐姐,和一个小五岁的弟弟。小的时候,一次父亲出差去英国带回来一支昂贵的钢笔给没上学的弟弟,却给已经上学的姐俩各自送了一个笔记本。(父亲的偏心)

    从小被奶奶教育一起帮忙干家务,而弟弟可以名正言顺的“因为小”而不用干活,真的是因为弟弟年幼吗?片中一段智英妈妈过生日,邀请姑姑们前来聚餐。姑姑埋怨2个姐姐为什么让弟弟干活?姐姐说他已经30岁了,姑姑心疼的说就是白发苍苍,也是小的(幺)。(长辈的偏心)

    智英的妈妈在智英小的时候说,妈妈小时候学习是5个兄妹中最好的,梦想是“当老师”。智英反问为什么她没有去当老师。妈妈叹息说需要早点辍学打工,好供养家里的哥哥、弟弟读书。智英又问之后可以再去当老师啊。妈妈看着智英没说话。妈妈的心声:是因为有了孩子,需要照顾孩子而放弃。

    智英不解的继续反问是因为我吗?妈妈却条件反射般的连忙否认,说:“那时候的女人都这样!”(身为女人,妈妈的无奈)

    没错那时的女人都这样,其实现在也一直这样。

    没有一个女人生来就是母亲的,随着社会的开化和技术的进步,法律法规中也一直男女平等,看似平静的新时代,新观念,但是现实中的社会往往就跟智英一样不知不觉的“病了”。

    女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说不出口的令人窒息的性别困境:

    女孩小时候要学会干家务,吃饭的时候食物是靠性别分配,先让弟弟吃肉。

    上学的时候姐姐抓住暴露狂,反而被老师责怪不知羞。

    放学的时候被坏孩子跟踪,爸爸反而责怪为什么上那么远的补习班?不要见人就笑。

    上班后因为女人迟早要怀孕,所以不能有平等的升迁机会,甚至做到一定职位(组长)之后,仍然会被上司开无聊玩笑。

    上厕所怕偷拍,生了孩子之后就等于失业。

    安静的买咖啡也会遭到异样的眼光和评论,在就业压力和高强度的竞争下,不光女性休产假会失业,剧中另外2个男同事的谈话中可以得知:就是丈夫想休产假也会冒着断送前程的危险,但是相比之下男人在社会中的方便,“狐朋狗友,狼狈为奸”形成一个圈,将女性隔离在权力和决策的外围。在韩国让父母带孩子也非社会传统(关于这一点中国可能道德绑架老人,更严重的理所当然心安理得一些)。

    所有的困惑均来自生孩子上,有孩子是一个家庭和人生的分水岭。夫妻双方同时在职育儿很难实现,那么必须有一方做出牺牲,那个被社会道德默认的需要牺牲自己职业的人,往往是妈妈。

    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收入问题,女性因为有生育的担忧,不会被上司派遣重要工作,不会被升职,于是就不会比男人工资高,所以从经济收入“怪圈”的影响,牺牲的也是女性。

    繁重的家务,失业,失去朋友社交圈,信息闭塞,日复一日的身心承受巨大压力,这压力包围下就像一个高压锅,让一个受过高等教育高等学历的人,后来被逼会为面包房的兼职而驻足。在高压锅之下,那不是一份卑微的兼职,而是一个窒息中施压的出气孔。

    智英说:“每次看到夕阳的时候,心里就很难过”。那是一种被生活的绑架,眼看时光年华流逝,却无力改变,日复一日的,难以明说的恐惧。一种被抛弃的感觉,抑郁是难免的,久抑而生病是难免的。这种感觉只有养过孩子的人才能体会。(文后附我们家孩子2岁、3岁时的作息安排)

    但是正如智英的妈妈说的“那时的女人都这样”,看看智英的婆婆,自己也是从女孩到母亲,再到婆婆一路走来的,自己的儿子干活就觉得男人干活不应该,要是男人抢着分担干活,那就是儿媳妇的福气。自己的女儿来拜年,让自己的儿媳妇伺候前后,心疼自己的女儿而欺负自己的儿媳妇。反过来,自己的女儿也是别人家的儿媳妇。这是一种互相压迫而觉得理所当然的“怪圈”是一种斯德哥尔摩的病症,集体社会病症!病的不是我们身边的无数个金智英,而是这个社会,病的是这个社会的伦理标准。

    我们在这种千年桎梏的社会病症中生活,“病”的理所当然,病的天经地义。不易察觉,病的逻辑就是“女人都这样”。

    直到有人用小说、电影说出来,说出来就好了?说出来,只是一个在这种规则下“病人”呻吟。就像智英模仿姥姥的口气对妈妈说的那段话,说出来哭出来就好了?电影中心理医生问智英,说出来痛快吗?智英说:不痛快,也不丢人。说出来就好了,说出来自己就不闷在心里了,尽管不会改变什么,或者不会让这个千年形成的道德观产生多大的改变,至少引起当代人们一点点的反思和关注。

    原著中结尾是:智英的心理医生是一名男医生,他听了智英的遭遇和心里话之后,反思了自己作为一个爸爸和丈夫的职责,暗自心想需要更加的关爱自己的妻女。然而,他的女助手因为流产而需要休假,导致他的诊所人手不够流失部分客源。他痛下决心,一定要在新的招聘中要求男性或者是单身女性。

    这个结尾是不是更现实,更讽刺!

    附:

    《我家孩子1-2岁作息时间表》

    7:00-9:00 ------喝奶粉

    10:00-11:00 ------吃辅食、水果

    11:30 ------吃维生素

    12:00------午饭

    14:00-15:00 ------喝奶粉

    16:00 ------吃辅食、水果

    17:00-18:00 ------喝奶粉

    18:30-19:00 ------晚饭

    21:00 ------喝奶粉

    《3-4岁早教班作息时间表》

    周一全天幼儿园

    周二下午 5:00-6:00  ------跆拳道

    周三下午2:00-3:00    ------声乐课

                  5:00-7:00  ------舞蹈课

    周四全天 9:00-17:00 ------英语课

    周五下午 5:30-7:00  ------乐理课

    周六下午 2:00-3:30  ------朗诵课

    周日上午 9:00-10:00 ------橄榄球

                  10:50-11:50------乐高课

    每个课程,都需要接送,通勤,等待,课前课后跟老师沟通,课后的辅导,这还不包括其他邀请“试听的课程”,光上早教班的工作量可想而知。

    So,养儿不易,请善待你的妻子和父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82年的金智英病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kgo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