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爱鸟协会微信群与爱鸟协会QQ群,一大早同时上传了一篇题目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赤腹鹰幼鸟一死两失踪情况通报”的文章。
文章把赤腹幼鹰死亡与失踪的大致经过,再次作了通报。之所以说“再次”,乃是因为,事情就发生在头天,已经在群里经过了热烈讨论。
之前已经有鸟友去拍过这一家子——鹰爸爸、鹰妈妈和三只稚嫩而可爱的“孩子”。待另一鸟友再去拍摄时,发现两只亲鸟在附近哀鸣悲泣、徘徊不去。在当地农民的帮助下,经搜寻,发现一只幼鸟躺在鸟巢附近的草地上,早已闭上了它尚未“睁开”、更未能看上一眼这个美好世界的眼睛;另外两只不知去向,难料生死——那么幼嫩的鸟儿,离开“爸爸妈妈”还活得了吗?
早已闭上了尚未睁开的稚嫩而美丽的眼睛 大夫/摄影经此鸟友详细调查,就在前一天,有三个外地鸟类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过这巢鸟儿,并且,“还找当地一名10岁小男孩要过一根5米左右长的竹竿,去敲打鸟巢附近的树枝。”
消息在群里一经报告,犹如石头砸向碧湖,马上涟漪荡漾。鸟友们群情激奋,激烈声讨。“爱鸟协会”立即做出反应,除了马上向当地森林公安报案,请求调查外,还于当天晚上下班后连夜写出了上述这篇情况通报。通报对事件做了理性分析,“不做因果推断”,对协会内部做的好的方面给予了肯定,做的不好的进行了自我批评,并一再强调和重申了《中国野生鸟类摄影行为规范》。
会员们对协会“班子”的做法纷纷赞扬,同时,每一个人在内心对自己一直以来的做法也都进行了反省,相信以后会越做越好的。
无独有偶,下午,又有鸟友在群里分享了另一篇题目为《为了一只鸟儿四颗蛋,加拿大三十万人音乐会暂时停摆》。文章说,加拿大首都渥太华这几天正在为一场本国的盛大音乐会——也是北美第二大音乐节,紧锣密鼓地进行准备工作,届时会有无数知名音乐家和乐队参加,会有三十万音乐爱好者前往聆听,预计将会为渥太华带来3000多万元的收益。
双领鸻 图片来自《为了一只鸟儿四颗蛋,加拿大三十万人音乐会暂时停摆》可是,一只名为“双领鸻”的鸟妈妈,恰巧这期间把“育儿房”选在了将来音乐会舞台中心所在地,她在铺满鹅卵石的地上建了一个巢,并在里面产下了四枚蛋宝宝。
双领鸻蛋宝宝 图片来自《为了一只鸟儿四颗蛋,加拿大三十万人音乐会暂时停摆》“双领鸻”在加国并不是濒危物种,却也与美国一样受到法律保护。没有政府的许可,谁也无权自行处置。于是搭建工作紧急叫停,不仅如此,“组织者方面将鸟巢周围用黄色警示带封锁,并安排警卫24小时保护,让鸟妈妈安心孵蛋。”
双领鸻妈妈正在孵化她的孩子 图片来自《为了一只鸟儿四颗蛋,加拿大三十万人音乐会暂时停摆》最终,政府允许他们在专家指导下,将鸟巢一步步移到不受任何影响的安全地点,规定任何人不得踏入半步,并且决定,“如果鸟妈妈最终选择放弃她的蛋宝宝,将有专业人员将这些蛋蛋转移到其他地方孵化。”处理好这一切后,搭建工作才得以继续进行。
他们是小题大做吗?
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我们这样一个崇尚演艺与明星的“文明”大国,会怎么做呢?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再次深思与反省。如果说赤腹幼鹰的死亡与失踪,我们没有充分的证据认定,是因为那些外地鸟摄们用“5米长的竹竿拍打鸟巢周围的树枝”造成的,那么,今年6月发生在绍兴上虞二号闸小公园里的黄鹂幼鸟死亡事件,就是有“确凿”证据,证明是那些急于想拍出黄鹂妈妈哺喂“孩子”的精彩瞬间,而剪掉遮挡鸟巢周围的树枝造成的。
无奈的黄鹂和她被剪掉遮挡树枝的巢 图片来自《黄鹂的悲剧,鸟人的悲哀》他们“长枪短炮”围拍鸟巢,咔咔的拍摄声——为什么发明相机的专家,不同时发明出相机“消音器”呢?严重影响鸟爸爸鸟妈妈哺喂孩子不说,剪掉遮挡“育儿房”周围的树枝,让尚未长出羽毛的娇嫩小鸟,公然暴露在毒辣的太阳之下,以至于鸟儿暴晒致死!
悲伤的黄鹂妈妈正在往外叼被活活晒死的孩儿 图片来自《黄鹂的悲剧鸟人的悲哀》全国因拍鸟而害鸟的事件,又岂止这一两起呢?“2016年杭州江洋畈生态公园内,摄影爱好者围拍大斑啄木鸟育雏致使亲鸟弃巢;更早的2013年,在上虞湿地,有个别摄影者修剪震旦鸦雀鸟巢周围的遮蔽物,致使鸟巢完全暴露,雏鸟无法躲避风雨和烈日并且增加了被捕食的风险”等等。
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的打扮啄木鸟娇儿 图片来自《黄鹂的悲剧鸟人的悲哀》这些只是有人看见并报道出来了,还有那些根本没人看见的,又有多少呢?还有报道了,我们没看见的,又有多少呢?
这是一种什么行为呢?我们之所以拍鸟,不正是因为我们爱鸟吗?我们爱鸟,难道不是首先要保护好鸟儿们的安全,特别是正在被抚育的幼鸟吗?如果,那是我们人类的孩子,父母会允许别人这样做吗?
“中国野生鸟类摄影行为规范倡议”,提的多么好,“鸟类的利益高于摄影;让鸟自然亲近你;在合理范围内拍摄;育雏期慎重拍摄”等等。
可是,这份“中国爱鸟协会”制定的“倡议书”,性质上只是“倡议”而已,国家尚未赋予“鸟协”任何权利。“倡议书”既不具有强迫性,更不具有法律效力。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拍鸟人,自觉遵守、自觉维护它的科学性与严肃性。
我们要做一个合格的鸟类摄影爱好者,首先应该做好一个爱鸟人,进而爱护整个大自然,爱护生态环境,然后才有资格拍鸟,不是吗?
对于鸟儿来说,抚育本来就困难重重。它们既要与寄生虫、老鼠、蛇以及其它抚乳动物等天敌抗争,又要与大自然中可怕的大风、大雨,特别是狂风暴雨的肆掠抗争。这其中,无论哪一种对鸟儿都是灾难,都可以轻而易举地伤害“无知”的鸟蛋与稚嫩而毫无防范能力的幼鸟;即便是成鸟,同样柔弱的它们,对这一切又能奈之若何呢?
我们人类何以忍心再去增加一份干扰与破坏呢?
我们绵阳这段时间的连续暴雨加偶尔的狂风,以及肆虐的洪水,不知有多少个鸟巢被毁,又有多少只鸟宝宝被大自然之魔手收去宝贵的生命?
你知道一只鸟儿一天要为我们的森林消灭多少条虫子吗?仅举两例,即可管窥一豹。一只大山雀在繁殖季,每天要吃掉400多条虫子;一只啄木鸟,每天在树上要捉出1400多条虫子吃掉。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了这些精灵般的鸟儿,且不说人类失去了一年一度、从春至秋,盛况空前的“天籁之音交响曲”,仅森林的害虫怎么办?草原的害虫怎么办?高山的害虫怎么办?
靠打农药吗?君不知,上世纪八十年代因农药的滥用,而导致所有麻雀仿佛一夜之间全部北迁;君不知,上世纪五十年代,把麻雀与蟑螂、苍蝇 、老鼠一并列为“四害”而消灭殆尽,当时用竹竿于同一天、同一时间所有人统一驱赶,可这种驱赶行动伤害的岂止只有麻雀一种呢?于是,那一年,树林害虫成灾、粮食作物害虫成灾,总之,人类受到了大自然应有的惩罚。
《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是美国南方大学生物学教授、博物学家戴维.乔治.哈斯凯尔,通过对坎伯兰高原上一米见方的一片老龄树林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而撰写的科普文学读物,是一部“通过凝视叶子、岩石和水珠打开的一扇小窗口,而窥见整个森林”的一部经典散文著作。读者在这本书里学到了关于树木、花朵、昆虫、鸟儿等等生物的科学知识。
图片来自《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读完以后,我觉得唯一的遗憾,就是里面缺少了精美的彩色照片。我怎么也想不明白,在数码相机、单反相机已普及的今天,一个科学家的文章里,为什么只有几幅手绘黑白插图呢?
赤腹幼鹰消失之思作家说:“他的规则非常简单,平凡到访,观察一年中的变化,保持安静,尽量减少惊扰,不杀生,不随意移动生物,也不在坛城上挖土或是在上面鬼鬼祟祟地爬行。”
图片来自《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今天,我终于深深地理解了作家的良苦用心,觉得他的理念多么正确。静静地观察,科学地思考,理性地分析,用心的享受。
《窗外飞过一只鸟——如何成为一个观鸟者》,是英国西蒙.巴恩斯所著。他记述观鸟的过程、观鸟的愉悦、观鸟的感悟。里面亦没有一副照片,甚至手绘图也没有。是作者不会照吗?是因为他没有爱好拍鸟的朋友吗?
非也,他和戴维.乔治.哈斯凯尔秉持的是同一理念,静静观察,不打扰,不惊动,在心理上与鸟儿一同欢乐,一同歌唱,满足精神的享受,更让灵魂得到升华。
当他欣赏着一只用“上反角”游弋着的鹞的时候,他说的一句话让我感动至深:“我想跪下来激情澎湃地大叫,我想哭泣;因为它们稀有,也因为它们仍然存在。”
因为它们的永远“存在”,就是对我们人类最大的慰藉!
我也一样,当我每每惊奇地欣赏着鸟儿们精灵般的飞舞,每天早晚聆听着它们天籁般的歌唱,总是暗自幸庆,我们人类是多么幸福,有这么美丽而“多才多艺”的“邻居”作伴!
请让我们每个人都做个自觉爱鸟、护鸟的“拍鸟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