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露节气突然之间觉得秋意更浓了,不过习习的风让人心情愉悦。今天老李继续叭叭关于孩子认知时间的这点事儿,不过不再说那些沉闷烧脑的理论,还是来叭叭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时间的感知活动吧。
无论孩子年龄的大小,我们都可以进行以下的学习引导。首先我们要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时序教学。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中注意渗透有关时间的认知,如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制度,保证在固定时间开展常规性活动,形成稳定的规律性的活动顺序,加强孩子对时间与具体活动事件的联系,积累具体时间经验。爸爸妈妈可以在日常生活的交谈中,帮助孩子经常性地、正确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每天放学回家,可以问问孩子:“你今天早上早餐吃了什么?早上上课玩了什么啊?学会了什么?”“今天中午吃的什么好吃的?午休睡着了吗?起床后做了什么游戏啊?”结合孩子的具体经验来强化孩子对时间的理解,通过成人的提醒以及孩子经常性的回顾与反思,慢慢地将时间概念与一日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其次,我们要创设丰富的环境,引导孩子学习时序。在整个学前阶段,孩子感知时间都需要有具体的现象和事件作为经验支持。所以在学习时,我们要刻意创设丰富的环境让幼儿充分感知体现时间的顺序性与周期性的活动和现象,向孩子提供具体形象的材料作为支持,如孩子活动的照片、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象等,或者设计具体的活动,让孩子将这些时间概念与特定的活动相联系,从而帮助孩子结合经验感知时间顺序。如小班孩子,我们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有关时间的图书,选择图书时要注意图书必须配有描绘自然现象或生活事件的图片,能够将抽象的时间概念具体化,帮助孩子理解。例如,可以选择《小白兔的一天》来阅读,过程中重点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在这个时间都做些什么,或者同样的事情都是在什么时间做的,等等。
最后又要说到游戏了,在丰富的游戏中进行时序学习,让孩子体验到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不同,如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甜心蛋糕店”的游戏,让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游戏情节的开展,让孩子在角色扮演中感知“昨天”、“今天”、“明天”等词汇。如说“今天的纸杯蛋糕买完了,明天再来买吧!”让孩子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感知时间顺序的发展变化。
和老李混了这么久,大家应该很容易发现吧,在各个数学内容的学习中,我们都会强调操作化、情境化、游戏化几个方面来入手,这个就是我们倡导的最有效的学前数学学习的方法。
每天跟着老李一起动一下,做做思维的体操,让脑子更灵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