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组成。理念世界是真实存在且永恒不变的,现实世界便是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只不过是理念世界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会因时空等因素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
柏拉图认为人是由肉体和灵魂两部分所组成,不可见的理念作为灵魂而存在于人自身之中,作为可感知的肉体是感性的存在,灵魂和肉体彼此独立,互不侵扰。作为理念而存在的人的灵魂是人得以存在的根据和原因,灵魂统摄肉体。因此,人自身并不只是灵魂和肉体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肉体以达到对灵魂的目的和追求在柏拉图看来,人的肉体是肮脏污浊的。为了进一步理解肉体对灵魂的束缚,柏拉图提出灵魂有三个组成部分即理性、激情和欲望。人和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具有理性,理性是灵魂的最高原则,是永恒的,和神圣的理念相通;合乎理性的情感由激情所支配,肉体对乐的追求和苦的回避由人的欲望控制,二者都是暂时的,欲望既可以服从理性成为一种德性,也可以背叛理性而造成恶,因此不论什么情况下,决定人行为的都是灵魂而非肉体。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所以,柏拉图式的爱情,就是一种异性间的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
“纯粹的、高尚的、以至善为最高目的、以智慧和哲学为追求对象的爱情”它更像较早出现在印度的佛教所说的爱。《维摩诘所说经》述说居士的作风:“不断痴爱,起于解脱”“虽示妻子,而不染欲。”虽然,佛教有类似于柏拉图的观点,但其实际理论对爱情的方式并没有明确表态。因为佛陀的教法认为一切法空,所以爱情自然而然也是虚妄不实。而在当时的西方与柏拉图同一时代宗教对爱情也没有过多的描述,唯独《圣经.旧约》中有简短的提及《圣经》对爱情的不移和对婚姻有着完整教导《旧约》的雅歌中提到“爱情如死亡之坚强” 《创世纪》提到女人要成为男人相配的帮手,婚姻的目的是两夫妻彼此扶持,共走一生。 这其中自然是包含繁衍后代,但不是只有肉欲
在《会饮篇》中,先知迪奥提玛说道,爱就是对不朽的期盼,而一切可朽者都在尽力追求不朽。以生育繁衍为目的的交往是延续轮回的低级追求,而最高等级的爱是热爱最终可以达到善的形式的智慧和哲学。人的肉体是可朽的,唯有精神不朽。一个人的品格愈高尚,雄心壮志也就愈大,因为他们爱的是永恒。纯粹的、高尚的、以至善为最高目的、以智慧和哲学为追求对象的爱情,沉浸其中的两人关系会更加牢固,他们的交往会更加完整,胜过夫妻情分这是因为“他们创造出来的东西比肉体子女更加美丽和长寿”。在这层面,爱情是人生最主要的理想,与它相比,财富、门第、权柄都不过是浮云腐土罢了。 先知迪奥提玛说:“爱就是对不朽的期盼”,这也是柏拉图表达灵魂不灭的方式。从某角度而言精神的爱即是灵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