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距离2021年高考还有121天。儿子昨天放了寒假。回家之前,按照我们说好的,在家如在校作息规律不变。儿子把他们学校高三的作息时间表带回家了一份。我们全家积极动员,人人配合;长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相互监督;一个也不能少;务必保持家庭环境安静;克制自己,不打搅学生原则等。
这真是“一人高考全家修行”啊!
高考倒计时我个人监督学生作息的同时抽空重温了一遍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算是“昨日重现”,以提自己的底气。
无论孩子还是成人要在目前社会中觅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养成规律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
这篇经典古文就是学与不学的道理,而两者的结果那是真的完全不同。
这算不算是学以致用呢?
诸君有空不妨再细品一下。
原文如下: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春芽意解如下:
在这个世界上,各种时事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如果人们好好去做了,那原先人们预计难干的事情也会容易做多了;如若人们不去做,光想啊,原先预计容易做的事情也会越想越难办了。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同理,如果人们内心愿意学好而去学习,那些原先预计有难度的知识通过努力也会容易学懂了;如果人们内心本来就不喜欢学好而去学习,那些原先预计很容易学懂的知识也就不容易学会了。
如果我是先天智力不高,在同代人中赶不上其他人。我的平常的学习理解能力呢,也很平庸,不及其他人。我呢,不管这些,每天按时去学习,长时间的学习心里也不松劲,等到有一天学出成绩了,更不用管自己到底先天智力低下,还是后天学习的理解能力平常了。
如果我是先天智力较同辈人聪慧的多,后天的学习理解能力又比其他人较强的多;我心底压根儿就不想去好好用在学习上,以上这样先天和后天的优势,与其他先天愚笨和后天学习理解能力低下的人,没有什么不同了。
孔圣人那些有关学习的道理和方法,就是靠头脑理解和学习能力都不怎么好的曾参继承下来的。
这样看来,那些无论先天头脑的愚笨聪慧,还是后天学习能力的快慢,这些条件和作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规则吗?
古时候,据说在四川的边境附近,有座寺庙,里面住着两个和尚。一个贫穷,另一个富有。
有一天,穷和尚开口问富和尚:“我想到南海去求法,您认为我这样能去吗?”富和尚回答他:“那你凭什么要去南海求法啊?”“只要给我一只能喝水的瓶子和一个管吃饭的钵盂就行了。”穷和尚答道。
富和尚紧接着说:“我多少年前就打算定做个小船,乘船去南海求法,一直都没有成行。你又凭什么就能去成南海求法啊!”
两年过去了,穷和尚从南海求法归来了,去拜见富和尚,富和尚看到穷和尚前来拜见自己,当时脸上就下不来了。
四川这个地方距离南海,也不知道有大几千里的路程。
同一个寺庙里修行的富有的和尚一直没有求法成行,然而贫穷的和尚却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我们可以想见,人们从小立就远大志向,将来一定要成就一番事业,多年以后,最终反而还比不上蜀地寺庙里的那个穷和尚吗?
因此,人的先天聪慧和后天学习理解力强,有时候人们可以凭借一下这些优势条件,有时候还是不要迷信这些;完全迷信这些优势条件而不下功夫刻苦努力学习把自己的基础打好,到最后还是自己毁了自己的前程而一事无成。
先天愚笨和后天能力迟缓的人,前途也不好限定;
那些不管先天愚笨还是后天学习能力迟缓而时刻不放弃自己,争分夺秒不负韶华的刻苦用功,终身学习的人,将来一定能够凭借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而前途无量。
现在大家真的都很不容易,理解万岁吧!
全家人的高考生诸君读后不知作何感想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