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我,依旧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发朋友圈的心情,是那么的激动,那么的忐忑。激动为何?相信大家都知道,而之所以忐忑,是我不知道第一条朋友圈该发什么,是纪念?是心情?还是日常生活?为此,我苦思了大半夜,大概凌晨2点,发了我的第一条朋友圈:
您好啊,朋友圈,余生请多关照。
那天早上,我眼睛还朦胧着就拿起了手机,迫不及待地看好友给我的留言。其中,好大一部分都是在跟我开玩笑“怎么,你是要娶了朋友圈吗,还余生请多关照”,后面还加了一连串大笑的表情。朦胧的睡意瞬间消散了,我乐此不疲地回复着他们的留言,而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朋友圈的魅力。
经历那一次后,我每天都会发一条朋友圈,有时会疯狂到一天发十几条。发的内容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平时发生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自己的一些心情,看起来就跟小学生的日记没什么两样。我喜欢分享自己的生活,分享自己的心情,觉得能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点点滴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可你所谓很有意义的事,在别人眼里,就是作。
跟往常一样,晚上6点30分左右,我从宿舍出发,慢悠悠地走到教室。刚踏进教室,我就看到那几位女生聚在一起,说的热火炒天的。“哎,不知道又在说谁坏话了”,我心里是这么想的。几十人的班级里,总会有那么几位喜欢“嚼舌根”的女生,我的隔壁桌就是其中的一位。除开上课时间,其余的时间,她的座位都是被几位女生包围着,这可能就是人以群分吧。
我轻轻地走到座位旁,拉开椅子,顺势坐了下去,一边整理着书包,一边礼貌性的跟她打了个招呼,她只是应和了一下。平日里,我对她们聊的话题基本处于一个免疫的状态,唯独这一次,我对她们的话题提起了兴趣,甚至是耿耿于怀。
“那个谁的朋友圈你们有看吗?”“有啊,就昨天发的麻。”“哎呦,一天天在朋友圈晒的,生怕别人不知道她家有钱是的。”"就是,就是。”
那个被她们议论的人是我的一个好朋友,我也曾看过她的朋友圈,单纯的认为她只是在记录自己的生活,并没有觉得那是在炫富。没有因为她是我的朋友而偏袒于她,那是我撇开了朋友的身份,单纯从一个路人的角度评判的。我不知道她们为什么会那样的去理解我的朋友,是嫉妒,是羡慕,还是恶意中伤?
我瞅了一眼她,只见她始终低下头,默默地做着她的作业。我心里很明白,她心里很明白,她们的心里也很明白,只是彼此没有说出来而已。看着她故作镇定的样子,那股打算为她出头的冲劲儿,也逐渐消散了。自那以后,她的朋友圈没再更新过了。
或许是感同身受,或许是担忧,我对朋友圈的热情也逐渐消散了,从个把月的发一次,到最后的不发,大概是一年的时间。那一年的时间,每次朋友圈的更新,我都是忧心忡忡的,害怕自己会变成他人议论的对象,害怕自己会成为下一个“她”。被动的成为“她”,不如主动的成为“她”,最后的我,选择了跟她一样的做法。
我的一个好哥们,曾问过我,为什么我不愿意记录和分享自己的生活了,我没有跟他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只是说了一句“那样太累了”。
如今,我的朋友圈依旧没有更新过,相信以后,也会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