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感悟(189)
原文: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书中译文:
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不容易相处的。亲近了,他们就会无礼;疏远了,他们就会怨恨。”
我的感悟:
孙:通逊(xùn)。
这是《论语》中孔子最遭现代人骂的一句话了。
咱设置一个情景吧。
孔子经常讲学,在家时间很少,当然家务活也少干,哄孩子的机会更不多,基本上都是妻子和奴仆干的。
这一天因为下雨或什么原因,孔子没出门,妻子好不容易逮着他一次,将小儿子塞给他哄,妻子在一旁一边织布一边唠叨,说孔子这不干那不管,叨叨得孔子心乱乱的。这时,怀中的孩子又哇哇哭闹,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尿尿,忙得孔子焦头烂额,在一旁干活的仆人不仅不帮忙,还偷偷嗤笑。孔子是谁?谦谦君子、温温良人,“不迁怒、不贰过”,所以,手忙脚乱的孔子无可奈何地发出了千古名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比起乱发脾气的男人,有没有觉得,孔子特温暖,也特可爱。
这里的“女子”可不是普天下所有的女人,而是跟他打情骂俏、无理取闹的妻子;“小人”也不是品德低下的人,而是淘气孩子和仆役下人。
孔子说,女子与小人很难相处,理由是“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比如,跟他们关系过于亲密,捧在手心里哄着,他们就会蹬鼻子上脸,没有分寸感,没老没少,没大没小,勾肩搭背,拱怀承欢,或者不把你当回事,乱开玩笑、顶嘴胡闹……如果疏远他们,他们会心生埋怨、不高兴、吊脸子。
古代女性,“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随子”,女子将身心全部寄托在男人身上,男人的态度如何,自然会引起她们强烈的情绪反应。夫君对她好,她自然要风情万种、千倍万倍地对夫君好,距离太近了,有些丈夫就吃不消了,就想要挣脱妻子的牵绊。妻子不出去工作,没有朋友,把夫君当作自己的一切,如果夫君疏远了她,她就仿佛一无所有了,自然有无尽的怨言撒向丈夫。
古代的奴仆,吃饭穿衣自然仰仗主人,主人与他的远近亲疏直接影响他的既得利益。主人温良,他们就可能忘乎所以、放肆无礼;主人疏远了他,又会觉得受到冷淡,报怨主人,甚至心生仇恨。
有人说,孔子生活的时代,女性和仆人很难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所以容易犯没有分寸感的错误。
现在的人,基本上都有机会接受教育,难道都有分寸感吗?
仆人已经消失,但夫妻相处之道不是谁都能把握好。仔细想想,是不是自己的家里也是“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不逊”和“怨”的不仅是女人,男人也会。所以,无论男女老幼都需要学习与人相处之道。
夫妻之间、长幼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同学朋友之间,都需要一种分寸感,而这种分寸感来源于自己独立的人格,有了独立的人格,关系近不得意忘形,关系远不记恨哀怨,始终能愉快地与人交流。这种能力,不是生而知之,而是用心学习才有的。
我从《论语》“阳货篇”第25章学到的是,“君子求诸己”,先学会和自己相处,和乐、安然的生活,过好自己的日子,和任何人相处都不会失去分寸感。
咳,这是我的弱项,得慢慢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