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以生为本 巧借智慧

以生为本 巧借智慧

作者: 666小飞鱼 | 来源:发表于2024-03-10 14:35 被阅读0次

    习近平总书记讲到:“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一本好书就是人生的一盏明灯。教师的精神成长,需要高质量阅读的滋养;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专业丛书的引领。寒假我又重新拜读了袁晓萍老师的《学会向学生借智慧》,感触颇深。本书袁特从四个方面《学会向学生借智慧》分为四个章节:我的儿童观、我的教学观,我的成长故事和我的课例。章节的结构布局清晰明了,诗一般的语言中藏着智慧,细细品味犹如甘甜的雨露滋润心田,深受启发。

    一、学生的学应该发生在教的最前面

    “让每个儿童按照自己的样子成长,这是天然;让每个儿童因为自己的‘形态’而得到尊重,这是本然;让每个儿童都能充分地成为自己,这便是自然。”对于“儿童观”,袁老师是这样讲述的。是呀,儿童不是带着一张白纸走进我们的课堂的,他们是带着各自家庭生活背景走进我们的课堂,我们如何能巧借到学生的智慧,从学生的已有的起点出发,教师要有智慧,学会探寻到学生的起点,要有儿童的立场与视角。袁特就是一位把儿童放在教学第一位的老师,更是一位站“学生立场”上展开教学的老师,她的课堂是有趣好玩的,是不拒绝任何一个学生参与的,能走进儿童心灵的深处, 也能激起学生的情感跟学生一起沸腾的课堂。谁不喜欢这样的课堂!

    二、从儿童模糊的理解到学生准确的表达

    有趣互动的课堂,要向学生借智慧。在课堂上,教师要主动转变授课方式,不能自己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向。应基于孩子的生活经验,儿童有着自己的语言和精神世界,是独立于成人的数学世界之外,如何找到儿童的“精神波段”和“语言频道”并进行沟通,需要尊重儿童的语言,倾听他们的声音。    本书有这样一个例子:在教学《0的乘法》一课的练习部分,教师用渐进板书的方式出示习题:1×2×3×4×6×7×8×9…×0。当“×0”的字符一出现后,一个学生马上在下面大喊:“哈,爆掉了!”老师瞪了他一眼,向全班同学提问:“这道题等于几?为什么?谁能用标准的数学语言说一说。”一个乖巧的学生表述了标准答案后,老师满意地向全班同学说:“对,在这个算式中0乘任何数都等于0。大家一起跟我说一遍。” 对于这个案例,袁老师的点评是:“爆掉了”,儿童的直觉语言是敏锐而独特的,语言的原型来自他的生活体验,在同龄的学生听来一定格外的生动。本该是被小心翼翼呵护起来的创意表达,却因为与教师心目中所固有的数学语言不符而没有获得肯定。

    读懂学生的需求,要向学生借智慧。在教学工作中,要充分了解儿童智慧的丰富性和无穷性,要学会尽量站在儿童的视角,用他们的语言概括内容,用他们的思维引导方法,用他们的方式引领课堂。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理解和表述,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征知识。

        三、在不需要中学会等待让智慧生长

    小鸡在孵化啄破蛋壳的一瞬间,获得生命挣扎的能力,孩子学知识也是一样,如何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来获取知识?多少次,不经意间,在教学中简化学生探索过程中必要的“破茧挣扎”的环节,常此以往,学生就会受限于教师的思想,失去主动探究的热情,只等老师说出答案。正如袁特所说的“在课堂上有所不为,才是教师打心眼里生出的对儿童的敬畏感。” 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要学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了,如果我们继续按课前备课准备讲下去,学生的收获必然不多,甚至一节课感觉乱糟糟的,这可怎么办?袁特说,当学生已经知道了,其实是一件好事!不需要老师不厌其烦的组织教学进行探究于发现,而是要顺应学生的“知道”,对学生进行分层驱动,进行更具挑战性的价值引导。在引导的而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孩子的个性特点,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为学生营造静静的思维空间,在静中让思维激荡,教师要学会等待,给学生经历的探讨的时间,教师寻找跟教学相关联的路径,并帮助他们拾级而上,逐步完善。 做到这些其实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很高,唯有读书,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教师应对的本领,在教学中遇到彩虹。“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作为教学一线的我,如何尊重儿童“本然性”“天然性”“自然性”,从认真倾听他们的声音开始,让每个学生按照原本的姿势充分成长为更好的自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学会向学生借智慧》这本充满智慧的书吧!跟着袁特向学生巧借智慧,来锤炼自己的课堂智慧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生为本 巧借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ldp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