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漫步秋叶
从未想到过,在即将到来的2019年,每一天我都会有机会了解一件文物。从来没有想过,在不久的2019年,我的每一天都可以与一件文物相伴,每一天都能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一件文物知识。
你能想到吗?这一切,仅仅源于一本日历。一本《国博日历》,将会让2019的每一天变得文气而充实。
一直喜欢看文博、收藏类节目,《鉴宝》《天下收藏》《故宫》等节目都追过,最爱看的要数央视四套的《国宝档案》。一直以为这些博物馆内的藏品,要么走进博物馆参观,要么通过屏幕远瞻。未曾想,有一天这些珍贵的藏品,会出现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历上。
翻开日历,每一页上的文物都有详尽的说明,甚至是每一件文物的尺寸与重量都有着详实的记录。一页一页的看过去,当看到五月十二日时,被日历上的陶灶吸引。
陶灶|汉代对灶很重视,认为灶是生养之本。此陶灶似船形,一端上翘,灶面上有3个火眼,上置釜形炊具,灶身两侧附汤缶,灶门口堆塑狗、猫等动物。东汉·高26厘米。
从古自今,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始终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释名·释宫室》称:“灶,造也,创造食物也。”从新石器时代人们便用简易的灶坑烹煮食物,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到了秦汉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灶台。民间信仰中,灶神一直备受顶礼,夏朝时灶君就是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
传说灶神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因贫困而死,玉皇大帝哀怜他,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派他到人间作督善之神,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每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上天汇报,除夕日返回人间。
数千年来,我国历代都有祭祀灶神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北京俗曲《门神灶》云:“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神。当中摆上二桌供,两边配上两碟糖,黑豆干草一碗水,炉内焚上一股香。当家的过来忙祝贺,祝赞那灶王老爷降吉祥。”
图片/漫步秋叶每一年的小年,妈妈总会打电话提醒煮红豆饭送灶神。小时候在家,厨房有个土灶,每年祭灶神时,妈妈总会虔诚地摆上香炉,盛一碗红豆饭,小碗一颠一抖,碗里的饭整个翻个身,那一碗饭看上去就是一个漂亮的弧形,再用一节芝麻杆插在饭上,预示着这一年的光景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每到此时,我和妹妹就会搬出家里的蒲团,恭恭敬敬地给灶老爷磕几个响头。妈妈说灶老爷会保佑我们水火平安的。而今,煤气灶取代了土灶,妈妈仍然是年年提醒,于是,每年的小年,我家的煤气灶台上总会摆上一碗红豆饭。虽然简单了些,但虔诚的企望却是不变的。
汉代,人们对灶极为重视。《汉书・五行志》称:“灶者,生养之本” 。汉武帝时期,天子开始祭灶,将祭灶作为求仙的手段,于是上行下效,祭灶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盛行开来,使灶在人们心中有了新的含义,从而促进了陶灶的流行。在汉代人的观念中,认为人死了等于是去了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生者要"事死如生",因此在墓中陪葬陶灶的习俗开始盛行起来。
于是,日历上就有了这一页陶灶的记录。一天一件文物,附上简短的说明。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打开手机就能搜到更多此类信息和知识。
《国博日历》中展示的所有藏品均出自中国国家博物馆,全书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140万余件藏品中精选了365件代表作品,并按照十二个月的顺序,划分为鸿蒙初辟、万象更新、一匡天下、励精图治、浸明浸昌、各美其美、重熙累盛、百卉千葩、民康物阜、山容海纳、保泰持盈、安富尊荣等十二大类型。一册在手,宛若翻阅一部简练的文物中华文明史。
知识是无价的,好的东西是值得珍藏的,就如这日历,每一日揭下的那一页,随手收入特制的礼盒中,珍藏留存,待到一年之后,亦可以随心装订成自己喜爱的手账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