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学和中国禅学史小记

作者: 凡有所讲皆是虚妄 | 来源:发表于2016-03-17 21:45 被阅读0次

印度佛学和中国禅学史小记


1 印度禅 印度瑜伽 印度佛教

(1)禅

1) 禅的由来

在印度没有佛教之前(2500年以前),印度就有瑜伽 梵文yoga 是印度文和日耳曼文的混合语

直译是牛轭 引申意为管束 管束 训练我们妄念不断地内心

佛教创立后 引入瑜伽修行方法 命名为禅

所以 禅=佛家的瑜伽

2)  禅的分类禅(也就是佛家的瑜伽)的五种方法

1)) 安般法门 - 利用自身呼吸做冥想瑜伽

分成

数 随 止 观 四种  胡适详记如下(但是私以为不甚清晰全面 有待考证)

印度佛学和中国禅学史小记

2)) 不净观

智慧想到世间皆不净来消除欲念

3))慈心观

4))思维观  无常观

无常一到 万事皆休

5))念佛法 - 观想

想象佛祖二十二种庄严法相 观想执念 (适用于智识太低的人)

注: 内观讲佛教之初释迦摩尼只用内观 反对观想持念调息等 或者是此处讲得佛教为后期拓展后吸入其他修行法门的佛家,或者是内关课程精简佛初教义 皆待考。


2   印度佛教起源及发展

太古时期一只阿利安民族(白人)从印度西北侵入印度,逐渐征服其他的黑色土人,建立起阿利安人的印度文化。他们带来吠陀书。他们崇拜许多大神,有专门祭祀掌管各种节文,咒诵,繁琐不堪。期待简化,这是佛教诞生背景

佛教创始者乔达摩悉达多,生于北印度释迦祖。生年不详,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其生于公元前560年,与孔子同时

生于贵族,苦修于菩提树下得道,成立佛教。佛就是“觉”的意思

初创佛教,教义简单,所述四法:

诸行无常;

诸行苦;

诸行无我;

涅槃永寂;

提倡无常无我,一身没有持续的灵魂,在宇宙没有主宰的神。

但是佛教初期,教徒们不能明白这种哲学。所以一面补充容古印度都传下来的多神教,又容纳轮回果报旧说(不知道是释迦摩尼妥协加入还是后面教徒加入)

初期佛教反对咒术,仪式。简化革命意义。

佛死后二百年,阿育王(秦始皇同期)大兴佛教。佛教大盛。

之后便有教义上的争议,分派林立。

再之后不断发展,小乘大乘,诸佛菩萨神鬼仪式又都回来,被印度教同化,简化革命精神不再,咒术等回来。

大乘佛教的末路表现是秘密的咒术成为正宗。

在中国叫密宗,在日本教真言宗。


3   中国禅宗起源

(1) 旧说-市面上通俗说法-有故事 有情节 有噱头

灵山会上 释迦拈花 迦叶微笑 于是释迦将正法眼藏(照耀宇宙为眼 包含万物为藏)传于迦叶。

迦叶之后,一代一代直到菩提达摩为28代。达摩在梁武帝时到广东,然后又到金陵见过梁武帝(520或者526年)。因梁武帝不懂正法眼藏,相谈不和。达摩渡江而去,并且留下一苇渡江的神话。渡江后,至北魏,在河南嵩山面壁九年。期间有两个弟子。一个叫慧可的深得赏识,得真传为第二代。此后有:

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

五代相传 弘忍为五祖。

五祖有两个 徒弟,有学问的神秀,不识字的慧能。

从如来拈花到南能北秀,视为旧说。

(2)新说

1) 达摩二十八代传人是北宋杭州契嵩和尚伪造

从释迦摩尼(和孔子同时代)到梁武帝千余年,众说纷纭,从八代到五十代都有,折中取二十八代

2)菩提达摩之前,中国已有禅。

晋末 约404年 大师鸠摩罗什在长安(南方)译出大批佛书。

410年,庐山的印度和尚佛驮跋陀罗译出了《达摩多罗禅经》

有人误传菩提达摩为菩提达摩多罗,出自于此。

3) 禅宗正史梳理:

佛教初入

公元300-400年,已经有人在整理佛教(鸠摩罗什,佛陀跋陀罗),以前中国宗教向无天堂地狱灵魂轮回之说,印度方面,上有三十三天,下有一十八层地狱,所以一入中国,便被追崇,然后大批翻译。

佛教简化和中国化

翻译太多,教义繁杂,不能完全吞下,修行法门众多,智识高低不齐,所以追求简化。

对智识要求最低的念佛法得意发挥。江西庐山慧远大师自创净土宗,结一社--莲社。取佛教经典《阿弥陀经》,只有一千八百余言,又称小经。

(此外,有本《无量寿经》也很简单,说西方有极乐有无量寿,无量福,无量光,有阿弥陀佛(阿弥陀就是梵语amita 无量之意),有四时不谢之花,八节长春之草,花鸟都能念经,满地尽是琉璃。

欲致其地,只需念南那摩阿弥陀佛无阿弥陀佛(南无读作namo 敬礼的意思)

50纪前半出了一个革命和尚叫道生。

道生是慧远的弟子,又曾从鸠摩罗什受业。

天资聪颖又肯深刻思考。

提出“夫象以尽意,得意则象忘”,让世人忘了那些印度文字,得意则经纶可自传。

不讲善报,不讲净土,提倡顿悟成佛。说不论信不信佛,皆有佛性,皆可成佛。提出来后,道生被视为离经叛道之徒,赶出建邺。

后来大本《涅槃经》传入南京,佐证世人皆可成佛,世人重信道生。

道生的顿悟是中国对印度宗教的第一声抗议,开启了南方顿悟宗派(三百年后的慧能)

期间菩提达摩到中国传教,抛弃一切经典,只修《楞伽(qie)经》,提倡苦修。

直到第七世纪,南方慧能发起禅宗运动,提倡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重提顿悟教义。

此时北方是神秀(两京法主,三帝国师)大火之时,神秀自传以下道统:

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神秀

神秀死后,其弟子被一个叫神会的和尚踢馆,成慧能才是正统六祖,攻击神秀。

神秀派势利依旧,把神会赶出东京。

神会被逐出第三年(755),安禄山造反,两京沦陷。之后郭子仪收复。

大乱之后,军饷困难,神会九十高龄帮国家募筹军饷,得重用。

死后朝廷封其为七祖。慧能南宗得为正统。

前六祖历史被神秀所编,神会就编写达摩之前。原来说八代,对不上,几番之后传为二十八代。

相关文章

  • 印度佛学和中国禅学史小记

    印度佛学和中国禅学史小记 1 印度禅 印度瑜伽 印度佛教 (1)禅 1) 禅的由来 在印度没有佛教之前(2500年...

  • 原话源说.&.17

    初识佛学:三 1.佛学的中国化分裂 因为传播学的分裂,在传播中,因为文化等因素,中国佛学和印度佛学产生了分歧。印度...

  • 郑老师谈强迫症(3)康复的关键: 心态

    建议看看佛学与禅学,人类烦恼如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佛学与禅学里几千年前其实就早已彻底的解决了. ...

  • 外汇逍遥猴:理性学佛

    愿你不被愚昧束缚,活的自由潇洒。 其实,你只要了解一下思想史,就会知道:佛学虽然起源于印度,但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

  • 不争即菩提——读《不争,是一种慈悲》有感

    林清玄作为中国著名作家,写下过许多作品,而他作品的最大特点,便是将禅学和散文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佛学虽不起源于中...

  • 如何为企业打造一台“快乐的印钞机”让蔡昂融教授告诉您

    佛学智慧:自佛教从印度流传到中国已有千年之久、对我们祖祖辈辈的影响颇深、相信佛学的智慧之所以被大家认同和信仰正是有...

  •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八

    第二十一章 中国佛学的建立 ∣佛教的传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佛学大师,包括印度来的鸠摩罗什在内,使用道家的术语,...

  • 禅学发展历程

    自印度禅传入中国时起,至现在已经两千多年,这个过程中不断的与中国文化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了属于中国自己特有的中国禅学...

  • 有关佛学(1)

    1.为什么要学佛学? 不懂佛学,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就是残缺的。佛教起源于印度,但对于中国来说,它已经深深地嵌入,...

  • 柳宗元《江雪》:是诗,还是禅?

    禅源于印度,盛行于中国。从中唐开始,禅宗由农民禅逐渐向文人禅转化,诗学与禅学的结合也日渐紧密,形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印度佛学和中国禅学史小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lmc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