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宝认知发育的过程中,观察力可以说是其“智慧的大门”,良好的观察力是孩子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前提,良好的观察力是发展宝宝智力的基础,敏锐的观察力是促进宝宝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开发宝宝的观察力是提升宝宝认知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观察力优秀的宝宝往往在求知欲、好奇心、认知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较为突出,这样的宝宝在日后的社会活动中,往往能够充当领导者的角色。
宝宝的观察力正在发育中,通常会比较缺乏稳定性,很少会自觉地出于某一目的而进行观察,常常会受到身边事物较突出的外部特征及当时的情绪、个人兴趣所支配。同时常会在过程中忘记观察任务,或频繁更换观察对象。
3岁前宝宝更喜欢观察活动着的物体,对静止的或者自己不喜欢的物体则不太敏感;相比颜色单调、灰暗的东西,宝宝更喜欢观察颜色鲜艳的东西;而且宝宝也更喜欢看大而清晰的图像,更容易察觉位置明显的物体,比如墙上挂的、桌上摆的物体等;这个阶段的宝宝也只能识别一些物体的明显特征,比如宝宝容易记得球的大小差别,却记不得色彩和图案的差异。
有实验显示,3岁左右的宝宝持续观察图片的时间只有5~6分钟,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会有所延长,6岁时能达到12分钟左右。对于他不感兴趣的对象,观察时间会更短,有的不到一两分钟。宝宝的观察力缺乏系统性和概括性,3岁的宝宝在观察图形时,其眼球运动的轨迹是杂乱的,4~5岁宝宝的眼动轨迹越来越符合图形的轮廓,也就是说,宝宝在观察物体时尚缺乏系统性;同时,宝宝观察时往往也发现不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缺乏概括性。
培养宝宝的观察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父母要及早有意识地训练宝宝的感觉器官,为宝宝制造各种参与观察的机会,训练其感官,这样可以能使宝宝的知觉更精确,细致、敏锐。
2. 注意培养宝宝观察的兴趣,比如可以带宝宝到大自然中看树木、花草发芽生长的情况,还可以带宝宝观雨后彩虹,欣赏雪景、海景等,以此引起宝宝的观察兴趣。由于宝宝的无法持久稳定地观察一件事物,所以在选择观察对象时,要尽量选择那些颜色鲜艳、带有不同声响及不断运动变化的事物,宝宝对这些事物极易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3. 对于稍大点儿地幼儿,要带着任务去观察。比如在带幼儿观察杨树前,就先向他说明:“这是杨树,我们看看杨树的树干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它从哪儿开始分权,树权多不多;叶子长什么样等等,任务越明确,观察效果越好。
4. 在家里训练时,要尽量给宝宝提供安静的环境,在宝宝独自游戏或学习时应给他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安静的环境有助于宝宝集中注意力,而且在孩子专注从事某项活动时,家长轻易不要打扰,有什么事要等宝宝玩耍结束后再做。
5. 在观察的过程中,要引导宝宝把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比较,如让宝宝比较猴子和大象,可以带宝宝去动物园观察这两种动物,也可以把猴子和大象的图片同时呈现在宝宝面前,让宝宝找出二者之间的异同点。由于宝宝的观察缺乏独立性,系统性,所以家长要教给宝宝一些观察方法,比如先看什么,后看什么,从哪方面看,逐步使宝宝养成一个由部分到整体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的观察习惯,迅速提高宝宝的观察力。
6. 适当夸奖宝宝。如果宝宝通过观察获得了一些新发现,家长一定要及时称赞宝宝通过家长不断地肯定,宝宝的探索行为会逐渐增多,观察力也必定逐渐增强。
多带宝宝接触大自然是培养宝宝观察力的最好方式,大自然中的各种变化、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千奇百怪的地形、多种多样的颜色、气味和声音,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宝宝的感官,促使宝宝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得到全面发展,使宝宝的观察能力在无形中得到巨大的提高。
所以有时间的时候,家长可以带宝宝到大自然中去踏青,让宝宝亲近大自然,观察自然万物之间的差异等,到宝宝大点后还可以教宝宝使用相机,让宝宝自己拍摄感兴趣的东西。
除了亲身体验大自然,在平时也有一些接近自然的活动:
1带宝宝去动物园
带着宝宝到动物园认识各种动物,最好有专门地解说员或者由家长来给宝宝解说,给宝宝讲解各种动物地不同特征,认识它们的习性。
2倾听观赏大自然
有空可以带宝宝到野外,让宝宝闭上眼睛,专心听听风声、雨声、虫鸣声,鼓励他寻找声音的来源。另外,也可以带着他用双眼观察自然,看看云的变化,带他上山体验第一次看雪的经验。
3种植花草、养鱼、养小动物
虽然身处都市丛林中,少了很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不过还是可以和宝宝一起在自己家里种上一些简单的植物,例如栽种绿豆芽,并记录豆芽的生长情况。也可以让宝宝饲养育宠物,如小狗、小猫、小乌龟或小鱼等。
参考文献
1.李芳著,科学育儿速查全书,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11.
2.深海贝类编著,越玩越聪明的亲子游戏和伊莎贝拉一起玩,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3.王彦主编,轻松养育你的宝宝,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03.
4.李红萍主编,关爱从心开始,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01.
5.中国儿童早期教育专家组编著,0-1岁宝宝早教一日一课,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0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