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在分析完鲁国僖、文、宣三世期间两军动员、轮换出征模式及其将、佐变化的规律之后,我们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军行”和“卿序”之间到底有什么深层次的联系呢?
我们必须先回到本系列文章一开始曾经提到过的那个问题:鲁国到底有几卿?按照之前诸文总结的信息,笔者判定鲁国始终采用“六卿制”,即司徒、宗伯、司马、司空、司寇和行人六职。换句话说,鲁国卿制与《周官》的区别在于,取消了冢宰而增加了大行人,而非将大行人作为司寇的属官。就拿著名的“夏父弗忌跻僖公”这一年(文二,前625)为例子,应该是:
注意我们之前为了不干扰说明诸卿“登升”的变化,把大宗伯放在后面,现在再移回来。那么这种“六卿制”在各个诸侯国都是常态吗?
先说结论:综合各种典籍来看确实是这样的。春秋时期中原多数主要的邦国,即便在特殊时期曾经拥有过“多卿”的局面,从长期来看,也往往重新回归到“备六卿”的格局上来;而诸如鲁、郑等中小型邦国,哪怕只有两军四将,也仍然需要配备六卿。这就是说,“六卿”制跟邦国规模大小、强弱,承担的军事、政治义务没关系,属于周代分封体系下常规诸侯国的标配;而楚、吴、越等异族政权,则采用了与周官有所借鉴、却大相径庭的卿制。
下文我们将拿鲁国周边的邦国一一举例分析。
首先看看北方的强邻-齐国的情况。我们选取的第一个切入点在前484年的“艾陵之战”:
……公会吴子伐齐……齐国书将中军,高无㔻将上军,宗楼将下军……(左传.哀公十一年)
由于国、高两族世袭“天子之二守臣”,永远在诸卿之中排名最前,所以齐国的军制是上卿和介卿分别统帅中军和上军,而同时齐国还存在着众多公子、公孙,权臣诸如陈氏、闾丘氏等,那么所谓“宗楼将下军”所指的“宗氏”当然不是一般的家族,地位低于国、高,但高于公族、陈、鲍等家族。结合《周官》中排名第三的职务,以及这个家族特有的一个“宗”字,笔者判断其特指一个世职“大宗伯”的家族。
“艾陵之战”中除了国、高、宗三家各将一军以外,每军之佐也当来自主要家族。我们先看战前三年(前487)的一条记载:
……秋,及齐平。九月,臧宾如如齐莅盟。齐闾丘明来莅盟……(左传.哀公八年)
春秋时期诸侯间派出的莅盟者当为卿,臧宾如的身份在当时的鲁国排在第四,则相对应的闾丘明在哀公八年时就已经是卿了,不过由于齐国地位高于鲁所以相应排位当略低于臧孙,而在“艾陵之战”吴、鲁联军的战果描述里面可以看到:
……大败齐师。获国书、公孙夏、闾丘明、陈书、东郭书,革车八百乘,甲首三千,以献于公……(左传.哀公十一年)
齐师战死将领排序中国书、公孙夏都排在闾丘明之前,说明公孙夏也是一卿。
除此之外,由于之前曾经发生过陈乞(僖子)弑国君荼(前489)的事件:
……夏,齐国夏及高张来奔……齐陈乞弑其君荼……(春秋.哀公六年)
则陈、鲍皆为卿,不过鲍牧已经于鲁哀公八年(前487)被齐悼公下令处死,所以除了国、高、宗三家外的卿应该包括陈乞、公孙夏和闾丘明。从战前动员中的记载又可看到这几人卿位排序的相关信息:
……陈僖子谓其弟书:“尔死,我必得志。”宗子阳与闾丘明相厉也。桑掩胥御国子。公孙夏曰:“二子必死……(左传.哀公十一年)
也即鲍牧死后,按理说陈乞登一位排第四位,那么这一年齐国六卿排序当为:
而三军将、佐则不同,其排序为:
但是这样将导致公孙夏的顺序不好确定,譬如宗楼(子阳)与闾丘明同领下军,所以两人才会“相厉也”,而同样公孙夏只有佐中军才能看见“桑掩胥御国子”并预测两人将悲壮战死。如果是这样的话六卿排序则变成:
而三军将、佐则分别为:
也即齐简公回国即位并处死鲍牧之后并没有允许陈乞登一位,而是安排公族出身的公孙夏越过陈乞、闾丘明为右相也即“当国”,而陈僖子继续屈居左相。如果这样的话可以估计战场态势为齐中军先击败了胥门巢帅领的上军,之后遭到吴王夫差的中军以及王子姑曹的下军包围而全军覆没,导致中军将、佐国书、公孙夏全部战死。
当然可以有另一种理解,即战前三军所有将、佐会聚在一起谋划并“战祷”,所有人都有一起交流的机会,则陈乞登为右相的情况就可以说得通了。但此同理早在哀公六年就已经为卿的闾丘明也应该登位左相,而新晋的公孙夏则敬陪末座:
三军将、佐则调整为:
如是,则战前闾丘明与宗楼“相厉”不过是因为两年前还在鲍牧为右相的时候两人曾经共同统帅下军而已,现在由于闾丘明登一位进入上军故而与老战友宗楼相见时相互勉励,而记载战死者顺序时将公孙夏放在闾丘明之前很可能仅仅是讲两人战死的顺序而已。对照《左传》记载,在此三军人事安排下,中军佐陈乞似乎在局面不利时抛下主帅国书退走,而闾丘明、公孙夏则战死保护各自主帅高无㔻和宗楼从战场上逃脱。
综上,无论采信哪一种组合,都可以看出齐国六卿采取了与鲁国近似的模式,也即更接近《周官》中六卿的排序,在最前保留了相当于冢宰、司徒的两位世卿国、高,而第三位则为掌管宗法的宗伯。变化在于由于前三位的世袭化,而日常行政的实权则落入排名四、五的贵族手中。其三军将、佐的排序则与鲁大不相同,“军行”与“卿序”各有一套排序系统,不能简单兼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