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为了向我家宝宝告白,虽不是亲生女儿,却让我提前尝到了做妈妈的美妙滋味,么么哒!
在爱情里听闻有走心走肾一说,常有人感慨最怕你走了心,对方却只走了个肾。我慧根有限,于这情爱方面向来參不透,只觉得这心肾一说用在教育方面倒也极为合理。当然,这措辞是要稍微改一改。在教育里走肾的毕竟不是多数,师生恋也不是人人都爱的。但是走心的却也寥寥,多的是走身的。
作为一个经验算不得多也绝对算不得少的教育工作者,坦白来讲,初入行的时候,我走的也是身。非师范非英专毕业的我,为什么会选择教授英语,原因很简单,钱:当时可供选择的几份工作里,这个的工资相对来说,较高。
简单粗暴到我真的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最多算是一个还算合格的知识搬运工。
一直到我看到了《告白》,一直到我遇见了宝宝金水。
先讲讲《告白》,这是日本女作家凑佳苗的推理小说,一本曾经击败东野圭吾的神书。10年改编成同名电影,蝉联三周票房冠军,引发持久热议,并斩奖无数。
《告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业界一般将凑佳苗归类为推理小说家,但是在我看来,她更像是一位人性刻画师。作为一个白天是家庭主妇,晚上是小说作家的她,描写家庭,婚姻,教育方面有一种暗黑的深入。
《告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有一些书和电影看的时候很爽,爽过了也就过了。有一些看的时候感觉淡淡的,完了之后却萦绕心头,久久不能平静。
《告白》就是后者,一部越琢磨余味越浓的佳作。书我看了一遍,电影看了三遍,每一遍都有更多的思考。
先跟没有看过的筒子们介绍一下剧情(看过的筒子可以直接拉到第二部分):一个中学发生了杀人案,死者是森口老师四岁的女儿,而凶手是班上的两名学生:修哉和直树。
杀人动机乍听来异常荒诞,天才学生修哉从小被天才母亲抛弃,好不容易靠着自己的小发明—防盗钱包(一种外人拉开会被电的钱包)登上报纸,盼望着能让母亲看到。头条却被一个少年杀人案“露娜希”抢占了。于是便效仿“露娜希”,欲用自己刚得了奖的发明电死森口老师的孩子。
孩子其实没被电死,只是被电晕了过去,被修哉留下来的同伙直树却因为想要证明自己比修哉强(直树在学校里一直都是被边缘化的学生,只有修哉愿意跟他当朋友,可是修哉的初衷却是想要一个杀人同伙,顺便帮他宣扬杀人事迹,引起母亲注意),把刚刚睁开眼的孩子扔进了泳池,真正地溺死了她。
故事从这里才刚刚开始。
故事人物众多,而且每个人都有一段故事,这里我重点讲渡边修哉和森口老师1.
小说是从几个主人公的内心告白展开的,电影的表现手法也遵循了原著,从不同的视角展开了对同一件事的想法。
只是相比起来,小说更像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复仇,而电影更倾向于一个老师对于学生的救赎。孰优孰劣,留给看官们自己体会。
小说和电影给人的感觉都是冷色调,虽然配的都是轻音乐,开篇放的都是学生嬉戏打闹的场景。但是各种慢镜头过后,森口老师异常冷静地说道:“我在某两位学生的牛奶中混进了含有HIV病毒的血液。那两个人,杀了我的孩子。如果起效,潜伏期是10年。这10年,应该足以反思自己的罪行。”
这是森口老师的告白。
《告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告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其实森口老师撒了谎,牛奶里没有HIV。小说里她不知道牛奶被丈夫偷偷调包了,那她就是真的想要那两个孩子偿命。电影里改成已经知道但是仍然这么说,我想目的是为了给学生一个没有后果的教训。
但是修哉并没有被这个教训吓到,他装作被震惊到呕吐的样子逃去了厕所,却在里面笑得张狂,因为他想要的就是绝症啊。患了绝症,妈妈就会来看他。
这是渡边修哉的告白。
《告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告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后来化验结果显示没得,修哉反而觉得生命毫无意义,开始酝酿起影响力更加大的案件去吸引注意力。
《告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修哉虽然聪明,但却没有是非观,没有人教他杀人有错,他的母亲从不给他念梦幻童话,而是念给他听奥姆法则,牛顿定律或电机等学问。她拆开可爱的玩偶,教他物体的构造。
修哉拆玩具整得跟分尸一样妈妈是前途无量的电机学者,却和一个普通人结了婚,生下了他,牺牲了学者的前途,成为一个家庭主妇。可是当她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修哉身上时,却失望连连,最终离开了这个家,离开了修哉。
《告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告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真是全世界某些父母的通病,自己达不成的梦想,就让孩子去达成。
于是小修哉为了母亲离开前的最后一句话,绞尽脑汁去干能拿头条的事儿,不管这些事儿会不会波及到无辜(这样看来汪峰的道德观已经很强了)。
“你身上流着妈妈的血,继承了妈妈的才能。”
《告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于是修哉此后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体现这种“才能”我在某本书里看到过一句话:这世上根本没有什么感同身受。
的确,针扎在别人身上,你也只是看到别人狰狞的表情而已。不然容麽麽扎紫薇的片段也不会在段子届流芳百世。
通情这玩意儿有先天成分在里面,有些人脑皮层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是会强一些,但也无法达到百分之百。何况是从小心里只有妈妈的修哉,他不懂丧女之痛是什么。他只知道我死了,顺便波及一大帮人陪我一起死,妈妈肯定能看得到,肯定会觉得我制作的炸弹是天才之作。所以他真正实行了“太阳当空照,我去炸学校。”
修哉幻想爆炸后尸横遍野的场面对付这种通情能力为零的人,那就只能让他切身体会。
修哉笑着在典礼上发表完了关于“珍爱生命”的演讲,然后低语了一句“开玩笑的”,按下了引爆炸弹的按钮,却发现现场没有如预期一样漫成火海。
《告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森口老师早就将他的炸弹转移到了他妈妈的办公室,他听到森口老师说:
“我希望你不会按下去,结果,你还是按下去了。修哉,炸弹是你做的,按钮是你按的。”
这句话是修哉在母亲离开时说过的,当时有孩童吹的肥皂泡在他耳边破碎,也象征了心碎 啪嚓是肥皂泡,而咚锵是炸弹一瞬间,火海在他的脑海里蔓延,整个世界都崩塌了。
修哉幻想中母亲在火海中的样子虽然少年法保护他杀人不受刑,但是亲手杀死自己最爱的人,已经是人间炼狱。
什么叫做切肤之痛,什么叫做以牙还牙,失去爱女的森口给修哉上了最好的一课。
《告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告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小说里,森口看着研究室爆炸给修哉打的电话,所以我说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复仇;电影里改成了森口到学校当面跟修哉讲了最后几句,甚至还说:
“这是你重生的开始。”
“开玩笑的。”
全剧终我理解为其实她并没有把炸弹放到修哉妈妈的研究室,只是跟HIV血液一样,这是一个不用承担后果的教训,为了让他切身感受到失去挚爱的味道,让他知道“命”这个字该怎么写。
《告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2.
这个故事说实话可以探讨的方面真的很多,比如到底是不是“人之初性本善”,小孩子犯罪的实例其实也很多,而且有时候小孩子杀人的动机反而让人匪夷所思。但是由于大多数人认为孩子就是天使,甚少人去探究这方面;
《告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告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比如感同身受这玩意儿根本就是个鬼。我见过太多的家长,有些家长的眼中,自己的孩子永远是对的。就像故事中直树的妈妈,听到孩子杀了人居然说的是“我家孩子好可怜”,而置对面的森口老师于不顾。
《告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直树一直把这件谋杀案归结为森口老师身为单亲还把孩子带到学校,自己管不到怨不得直树比如网络言论的控制,修哉原本制作自己的网站,只是为了母亲能过来看到他的发明。但是他上传普通的小发明点击率为零,发布虐猫过程的图片却留言众多,这也是他走偏的起因之一。
《告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告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比如少年法这项法律到底合不合理,当孩子犯罪不用被责罚的时候,有些孩子却借着这个漏洞为所欲为,伤及无辜。
《告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比如父母,老师应该与孩子怎样相处,是用一种权威关系更好还是平等关系更好?
等等等等
《告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由于篇幅有限,今天我想就其中教育这一点讲讲我的感受:
那就是生而不养,养而不教,不如不生。
所以我不会在自己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在自己都还没想清楚的时候,贸贸然诞下一个小生命。
看过许多孩子,其中有幸福的,有不幸福的。其中大多数是来自于不差钱的家庭,可是即使物质富足了,孩子却因为常年见不着在外拼搏的父母封闭了自己的内心,表面的种种对抗其实都是变相索求关爱的体现(像极了电影中的修哉,但是电影毕竟是极端化的一种情况)。
《告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可以说一个孩子能不能健康快乐地长大,其实与钱的多少并不是成正比的。的确,有了更多的钱才有条件让孩子喝更好的奶粉,住更好的房子,去更好的学校,在他们想要出国留学时就送得起,想要追求一些特别烧钱的梦想时,也可以底气十足说一句:去追。
但是富养一个孩子,从来都不只是物质上,还有精神上。
就我个人来想,起码在未来,如果我的小天使眨巴着单纯的眼睛问道:“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
我不想跟TA说,垃圾桶里捡来的,充话费送的之流的回答。
在适当的年纪,我会告诉TA一切的真相,而不是让TA自己去探索,从而酿成一些错误。
如果TA问我:“妈妈,为什么我要高考?好辛苦,可不可以不考。”
我可以跟TA坐下来好好谈谈心,问问TA,你有没有什么真正想做的事。这件事是不是一定要通过高考来完成?如果要,那妈妈陪你一起努力;如果不要,妈妈陪你去找更好的途径来达成。
如果还没有找到真正想做的事,也没关系,人生路漫漫,总有一天会找到。妈妈虽不能陪着你一直到不朽,却会尽力在我有生之年保你幸福安康。
如果TA问我:“妈妈,我喜欢上了一个人。可是老师说,这个年纪不该早恋。”
我会摸摸TA的头,让TA跟我讲讲那个人的所有。能让我家宝贝看上的,必定不一般。
爱情这种东西,越堵越想要,实在是堵不得。况且这么美好的感情,为什么要到一定的年纪才能拥有。没有什么应不应该,只看你怎么对待,到底是先默默放在心底呢,还是直白地跟TA说:嘿,我喜欢你。让妈妈这个老司机带你分析分析战况,然后我们再上路。
如果TA问我:“妈妈,我周围的朋友都结婚了,可是我还没有碰到喜欢的,可不可以先不结婚?”
我会揽过TA的肩告诉TA,妈妈是你永远的朋友,暂时碰不到喜欢的有什么关系,有妈妈陪着你笑对人生。寂寞了也好,无聊了也好,心累了也好,妈妈一直在这里,只要你想依靠,我就在这里。
3.
这么歪歪着,感觉好像还挺有模有样的。
其实虽然我还没孩子,但是的确有尝到过些许做妈妈的滋味。这个要多亏了我家宝宝——金水(这个简书号儿下的另一名作家)。
她虽只比我小了几岁,不至于年幼到可以做我女儿的程度。却是第一个让我体会到灵魂工程师的孩子。
我记得当时她来我这里学习英语时,不管怎么努力也背不出那些英语单词的颓唐;也记得曾经我为了安慰她又一次没有考到目标分,跟她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还记得我曾一次又一次拜阅完她写的长篇小说,由衷地说,写得好(虽然当时的小说几乎都成了坑)。
一直到最近,她终于写出了一部不再弃坑的小说,并且乐此不疲改了三稿;她开始为了英语四级提前一个多月备考,不管那里下着多大的雪都天天背着书去图书馆;她开始不会为了简书上面某几篇文章阅读量没达到预期就泄气到怀疑自己,而是冷静分析起了背后的种种不足;她开始跟我说,她终于明白了活着的意义,明白了读书的意义。之前看到学校里有人跳楼的时候,觉得死了也是一种解脱,现在只想活得长长久久,活到梦想实现那一天。
我觉得她终于长大了,也懂得了坚持的意义。那么多次的交心长谈,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好的她。
好几次,她跟我说,我们俩的相遇是一种命中注定。
相见恨晚。
我像是她人生的一座灯塔,原来前面本是白茫茫一片,慢慢变得清晰无比。
其实灯塔这种光辉形象我是万万担不起的,我对她的感觉:亦师,亦母,更亦友。我从心底感谢她出现在我生命中,让我尝到一种真正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感;让我尝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惺惺相惜;让我尝到莫愁前路无知己,风风火火闯九州的快意恩仇。
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能如她所愿,成为孔笙和侯洪亮,那也是因为有她。我是一个普通人,会有感到疲惫迷茫的时候。但是她身上那种自带的乐天和搞笑真的好几次轻而易举就化解了我的这些情绪。
就比如最近,每天十节课的量压得我喘不过气,将一批批学生送进考场的同时还要边准备自己的考试。忙到别说写文章了,连抽个时间去电影院支持一下华哥都有心无力。她一个已经观摩《捉迷藏》两遍的人,二话不说去找了四个卖片的要资源。人家问她,你不是已经看过了吗?
她讶然:你怎么知道?难不成你们都是一伙的,我逼逼了半天对着的都是同一人?!
卖片小姑娘:你朋友圈发过观影的状态啊……
这么一个乌龙之后,俩人就愉快地聊起来了,最后居然还成了朋友,还成功要到了日后所有的免费资源。
《告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告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我真的被她俩的对话截图和她这样自来熟的交际花手腕搞到哭笑不得,工作上的压力就这么被无形地化解了大半。我性情虽乐观,但也不至于乐天无忧,更多时候是一种现实的乐观。常常会把忧思和烦恼都放在心里,自己去消化,去想通。她说话自带段子风,像一副行走的暴漫,也许她自己都不知道,哪一次说的话,做的举动,就会让我本来有些凝重的心情开朗起来。
所以,真的感谢,一路上有你,陪着我翻过一座座山丘,面对人生的难。也感谢在这段时间内,挑起大梁,撑着简书的号儿,写出那么多好文章,让我们的“十二君子”蒸蒸日上。
即使十年后的我们没有功成名就,这样追逐过,也不失为一种幸运和幸福,叶蔓和宝宝金水也是独一无二的。
这是我的告白。
我想你也是这么想的,对不对?我开篇就说过,除了要探讨一下教育问题,这更多的是一封情书。如果有画风急转的不适或是肉麻之感,也请大家谅解,情之所至。
文:叶蔓书
图:来自于网络
客官,喜欢就点个赞,爱我们就关注吧!
P.S. 惯性留资源「告白高清中字」: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3859678462&uk=235117861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