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一部横扫2018年好莱坞颁奖季的墨西哥电影,毫无悬念地拿到201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顺带还拿了最佳导演和最佳摄影两个大奖。
不看主创阵容,剧情简介,很多人都不免好奇,这片子真的有这么好看?
实际上,对于多数普通观众来说,《罗马》可以是属于“看睡着”的那类型影片。故事的叙述相对有些缓慢,直到差不多40分钟左右,第一个矛盾冲突才开始发生,前面都是在建立主人公们的日常生活。
而对于有一定电影知识储备的观众,相信很快便能感受到阿方索·卡隆的镜头魅力。他大量使用类似希区柯克《后窗》中的摇移镜头,把他的镜头变成了“摄像头”,营造出一种窥视的感觉。
加上《罗马》中很多的场景都是从阿方索·卡隆回忆中提取出来的,他还把以前自己家里的家具搬来拍摄,这是一部十分“私人”的电影。
所以,与其说是观看《罗马》,不如说是窥探《罗马》,窥探阿方索·卡隆大脑里的记忆秘密。
就连演员的选角其中一个标准,阿方索·卡隆透露,就是要长得像他的家人,“我带一群长得像我家人的人追溯回忆,在同样的地点,摆着同样的家具,再次展现那些情景,其中有些时候会很痛苦。”
影片讲述墨西哥城“罗马”社区中的一个中产家庭,一位年轻女佣Cleo和她雇主Sofía一同遭遇各种变故的故事。Sofía的丈夫是个医生,他们养育了4个孩子,据说年纪较小的那个男孩,原型就是阿方索·卡隆本人。
而女主角Cleo是有确定的原型的,就是阿方索·卡隆现实中照顾他长大的女佣Libo。她本人还去了电影的首映礼。
扮演Cleo的素人演员雅利扎·阿巴里西奥没有让人失望,1993年出生的她第一次演电影,便有幸提名奥斯卡影后。
接小孩放学,做饭做家务,清理门廊上的狗屎,这便是Cleo的日常状态,也是电影前40分钟她的常态。
如果可以,故事分为明暗两条线。
Cleo是明线,观众是跟随着她的角度去“窥探”电影的,所以对于她的遭遇是一目了然。
Sofía是暗线,关于她的故事,电影没有明摆出来,而是用镜头语言说明。
很多网友都已经发现了,她丈夫所开的车很勉强才挤进门廊,导演用了多个角度的特写,就是在暗示丈夫与这个家庭的格格不入。
两条线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她们都是被男人抛弃的对象。
不知道影片的情节有多少是与阿方索·卡隆的真实过去重合的部分,按照他本人接受采访的说法,他已经把小时候最痛苦的事呈现在电影中。
这件事很大概率就是被父亲抛弃。
Sofía是被抛弃的人,同时,4个孩子也是。只不过《罗马》侧重的不是几个孩子,主题也不是只讲抛弃和失去,阿方索·卡隆没有让剧本完全服务于他的私人情感,故事还是有一个相对明确的主旨的。
这个主旨可以是“面对过去,放下过去,望向未来。”
在被抛弃的时候,Cleo和Sofía都是很茫然的。
尤其是Cleo,渣男不光是抛弃了她,还给她留了一个“麻烦”,雇主完全可以因此解雇她。
当然Sofía也好不到哪里去,没有了丈夫,意味着她突然要承担起养育4个孩子的重担,其压力可想而知。
两人的遭遇,不免让人想起那句歌词,“人生已经如此地艰难”。这个过程是无比艰难的,不过阿方索·卡隆没有用艺术手段去凸显她们的内心波澜,这就要求观众需要更“主动”地进入电影,去理解角色的境遇。
现在多数电影都十分依赖导演去调动观众的情绪,很大程度上导演能否“带动”观众决定了作品的成败。但《罗马》不是这样的,就算是最后非常紧张,有关生死的两场戏,都没有加配乐烘托。
或许阿方索·卡隆就是要营造出一种真实生活,无论是他自己,还是观众,都只能在一旁静静地“窥探”回忆。
而一旦观众成功“入戏”,体会到Cleo和Sofía的不容易,便会被最后那场海边的高潮戏所震撼。
不会游泳的Cleo奔向大海,此时,2米高的巨浪,掀起了150米高的心理波澜。
人们常说,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同时也给你打开一扇窗。
Cleo和Sofía被关上了门,幸运的是,她们找到了另一扇窗。有着共同遭遇的两人从简单的雇佣关系,慢慢变成了相知相惜的“闺蜜”。
Cleo这个女佣最终被Sofía看作是家庭的医院,也是影片其中一个让人动容的地方。
她们感情慢慢加深的进程,同时也是她们面对过去到放下过去的过程。
Sofía没有被塑造得很立体,但从她如何面对被抛弃的现实,就能看出,她是一个性格很强的女性,她比Cleo要更坚强,很快就通过找新工作,换新车等举措,放下了被抛弃的过去。
她把新买的小车开进门廊的一幕,与之前大车开进来的时候相对比,感觉就像是潇洒地甩了低质前任一样,一个字,爽!
Cleo则经历了一个更艰难的过程。
一开始她还不敢面对事实,隔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她才受到某种启发,下决心去找那个渣男对质。
她知道渣男不会因为自己的到来而回头,她只是要明确地告诉自己,这个男人是多么地垃圾。渣男的皮衣是一个意象,Cleo一直留着,代表她还没有完全舍得这段感情。
去归还皮衣,说明她要开始割舍了。
只是,在“面对过去”到“放下过去”的过程中,她又经历了一场足以影响一生的变故,这里不剧透。
要完全放下过去,是需要时间的。
直到最后那场海边戏之后,Cleo与几个孩子抱头痛哭,她才算是真正开始放下过去。电影也以这一幕作为正式海报。
回看整部电影,其实就是一个从接受到放下的过程。这个简单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勇敢面对过去,才能够放下过去。
不管发生了什么,看向纯澈的天空,生活还是要继续。
那阿方索·卡隆为何要在如此私人的一部电影讲这么一个情感主题呢?
如果他确实有表达这个意思的话,最重要的原因是,这本来就是一部有关于“过去”和“记忆”的电影。
影像中包含很多他自己的一些“私人意象”。
比如中间电影院中播放的太空电影,男孩卧室墙上的宇航员画报,都与阿方索·卡隆儿时想当宇航员的梦想相对应。
现实中,为了“实现”梦想,他拍了《地心引力》。
还有一些穿插在电影中的历史事件,1968年奥运会,特拉特洛尔科事件,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等等,都是阿方索·卡隆的回忆和过去。
Cleo和Sofía需要面对过去,放下过去,说不定阿方索·卡隆也需要。
他要放下什么?可以是被父亲抛弃的伤痛,也可以是要当宇航员的梦,那个已经破碎的梦。
拍摄《罗马》就是他“面对过去”和“放下过去”的过程,他把自己的记忆变成了一个“宝盒”,无关好与坏,只关于每一个人生命中,一些最难以忘怀的部分。
是个成年人都有过去,所以说这部电影关乎每一个成年人。
硬要问《罗马》这部电影到底是不是真的好?
大概只能用阿方索·卡隆的原话来回答:
“真正衡量电影成功与否的并不是票房,也不是评价,更不是奖项,时间才是唯一的检验者。”
你得学着放手,得往前走,得重新振作,得坦然面对所有的结果,因为你的人生,本身就是一场非凡的旅程!——《地心引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