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简书电影院简书电影
《罗马》不适合普通观众,却关乎每一个成年人

《罗马》不适合普通观众,却关乎每一个成年人

作者: 8分电影 | 来源:发表于2019-03-04 21:39 被阅读56次

《罗马》,一部横扫2018年好莱坞颁奖季的墨西哥电影,毫无悬念地拿到201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顺带还拿了最佳导演和最佳摄影两个大奖。

不看主创阵容,剧情简介,很多人都不免好奇,这片子真的有这么好看?

实际上,对于多数普通观众来说,《罗马》可以是属于“看睡着”的那类型影片。故事的叙述相对有些缓慢,直到差不多40分钟左右,第一个矛盾冲突才开始发生,前面都是在建立主人公们的日常生活。

而对于有一定电影知识储备的观众,相信很快便能感受到阿方索·卡隆的镜头魅力。他大量使用类似希区柯克《后窗》中的摇移镜头,把他的镜头变成了“摄像头”,营造出一种窥视的感觉。

加上《罗马》中很多的场景都是从阿方索·卡隆回忆中提取出来的,他还把以前自己家里的家具搬来拍摄,这是一部十分“私人”的电影。

所以,与其说是观看《罗马》,不如说是窥探《罗马》,窥探阿方索·卡隆大脑里的记忆秘密。

就连演员的选角其中一个标准,阿方索·卡隆透露,就是要长得像他的家人,“我带一群长得像我家人的人追溯回忆,在同样的地点,摆着同样的家具,再次展现那些情景,其中有些时候会很痛苦。”

影片讲述墨西哥城“罗马”社区中的一个中产家庭,一位年轻女佣Cleo和她雇主Sofía一同遭遇各种变故的故事。Sofía的丈夫是个医生,他们养育了4个孩子,据说年纪较小的那个男孩,原型就是阿方索·卡隆本人。

而女主角Cleo是有确定的原型的,就是阿方索·卡隆现实中照顾他长大的女佣Libo。她本人还去了电影的首映礼。

扮演Cleo的素人演员雅利扎·阿巴里西奥没有让人失望,1993年出生的她第一次演电影,便有幸提名奥斯卡影后。

接小孩放学,做饭做家务,清理门廊上的狗屎,这便是Cleo的日常状态,也是电影前40分钟她的常态。

如果可以,故事分为明暗两条线。

Cleo是明线,观众是跟随着她的角度去“窥探”电影的,所以对于她的遭遇是一目了然。

Sofía是暗线,关于她的故事,电影没有明摆出来,而是用镜头语言说明。

很多网友都已经发现了,她丈夫所开的车很勉强才挤进门廊,导演用了多个角度的特写,就是在暗示丈夫与这个家庭的格格不入。

两条线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她们都是被男人抛弃的对象。

不知道影片的情节有多少是与阿方索·卡隆的真实过去重合的部分,按照他本人接受采访的说法,他已经把小时候最痛苦的事呈现在电影中。

这件事很大概率就是被父亲抛弃。

Sofía是被抛弃的人,同时,4个孩子也是。只不过《罗马》侧重的不是几个孩子,主题也不是只讲抛弃和失去,阿方索·卡隆没有让剧本完全服务于他的私人情感,故事还是有一个相对明确的主旨的。

这个主旨可以是“面对过去,放下过去,望向未来。”

在被抛弃的时候,Cleo和Sofía都是很茫然的。

尤其是Cleo,渣男不光是抛弃了她,还给她留了一个“麻烦”,雇主完全可以因此解雇她。

当然Sofía也好不到哪里去,没有了丈夫,意味着她突然要承担起养育4个孩子的重担,其压力可想而知。

两人的遭遇,不免让人想起那句歌词,“人生已经如此地艰难”。这个过程是无比艰难的,不过阿方索·卡隆没有用艺术手段去凸显她们的内心波澜,这就要求观众需要更“主动”地进入电影,去理解角色的境遇。

现在多数电影都十分依赖导演去调动观众的情绪,很大程度上导演能否“带动”观众决定了作品的成败。但《罗马》不是这样的,就算是最后非常紧张,有关生死的两场戏,都没有加配乐烘托。

或许阿方索·卡隆就是要营造出一种真实生活,无论是他自己,还是观众,都只能在一旁静静地“窥探”回忆。

而一旦观众成功“入戏”,体会到Cleo和Sofía的不容易,便会被最后那场海边的高潮戏所震撼。

不会游泳的Cleo奔向大海,此时,2米高的巨浪,掀起了150米高的心理波澜。

人们常说,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同时也给你打开一扇窗。

Cleo和Sofía被关上了门,幸运的是,她们找到了另一扇窗。有着共同遭遇的两人从简单的雇佣关系,慢慢变成了相知相惜的“闺蜜”。

Cleo这个女佣最终被Sofía看作是家庭的医院,也是影片其中一个让人动容的地方。

她们感情慢慢加深的进程,同时也是她们面对过去到放下过去的过程。

Sofía没有被塑造得很立体,但从她如何面对被抛弃的现实,就能看出,她是一个性格很强的女性,她比Cleo要更坚强,很快就通过找新工作,换新车等举措,放下了被抛弃的过去。

她把新买的小车开进门廊的一幕,与之前大车开进来的时候相对比,感觉就像是潇洒地甩了低质前任一样,一个字,爽!

Cleo则经历了一个更艰难的过程。

一开始她还不敢面对事实,隔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她才受到某种启发,下决心去找那个渣男对质。

她知道渣男不会因为自己的到来而回头,她只是要明确地告诉自己,这个男人是多么地垃圾。渣男的皮衣是一个意象,Cleo一直留着,代表她还没有完全舍得这段感情。

去归还皮衣,说明她要开始割舍了。

只是,在“面对过去”到“放下过去”的过程中,她又经历了一场足以影响一生的变故,这里不剧透。

要完全放下过去,是需要时间的。

直到最后那场海边戏之后,Cleo与几个孩子抱头痛哭,她才算是真正开始放下过去。电影也以这一幕作为正式海报。

回看整部电影,其实就是一个从接受到放下的过程。这个简单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勇敢面对过去,才能够放下过去。

不管发生了什么,看向纯澈的天空,生活还是要继续。

那阿方索·卡隆为何要在如此私人的一部电影讲这么一个情感主题呢?

如果他确实有表达这个意思的话,最重要的原因是,这本来就是一部有关于“过去”和“记忆”的电影。

影像中包含很多他自己的一些“私人意象”。

比如中间电影院中播放的太空电影,男孩卧室墙上的宇航员画报,都与阿方索·卡隆儿时想当宇航员的梦想相对应。

现实中,为了“实现”梦想,他拍了《地心引力》

还有一些穿插在电影中的历史事件,1968年奥运会,特拉特洛尔科事件,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等等,都是阿方索·卡隆的回忆和过去。

Cleo和Sofía需要面对过去,放下过去,说不定阿方索·卡隆也需要。

他要放下什么?可以是被父亲抛弃的伤痛,也可以是要当宇航员的梦,那个已经破碎的梦。

拍摄《罗马》就是他“面对过去”和“放下过去”的过程,他把自己的记忆变成了一个“宝盒”,无关好与坏,只关于每一个人生命中,一些最难以忘怀的部分。

是个成年人都有过去,所以说这部电影关乎每一个成年人。

硬要问《罗马》这部电影到底是不是真的好?

大概只能用阿方索·卡隆的原话来回答:

“真正衡量电影成功与否的并不是票房,也不是评价,更不是奖项,时间才是唯一的检验者。”

你得学着放手,得往前走,得重新振作,得坦然面对所有的结果,因为你的人生,本身就是一场非凡的旅程!——《地心引力》

相关文章

  • 《罗马》不适合普通观众,却关乎每一个成年人

    《罗马》,一部横扫2018年好莱坞颁奖季的墨西哥电影,毫无悬念地拿到201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顺带还拿了最佳导演...

  • 《罗马》观后

    《罗马》好在哪? 部分观众会因为电影看起来有上平淡,看不下去,甚至终止观影。 《罗马》也是大片,却和人们脑子里预先...

  • 洋草的小目标 洋草的小故事,顺便种下这颗草。

    此事无关乎情怀,无关乎梦想,无关乎格调 这只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故事,关于爱情,关于友情! 但是,作为故事里面...

  • 拒绝普通

    普通的球场旁 站着普通的观众 观众围着普通的球员 球员抢着一颗普通的篮球 那颗篮球上写着体育竞技 普通因此不普通

  • 情人节快乐🌹感恩

    「食养·空间」 与孩子之间是一种缘分❤️感恩。 情人节可以不关乎情人、不关乎节日、不关乎玫瑰,却关乎一...

  • 一切始于善,又终于善

    ――读《解忧杂货铺》 数封陌生到来的信,或关乎家庭,或关乎未来,或关乎自我,却同样...

  • 一个人熬过所有孤单

    孤单从来都是一个成年人常见的词,无关乎地方,无关乎性格。 不被理解,不被肯定,不被支持,所有人大概都经...

  • 辛苦的人生难道就不值得选择吗?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可言吗?当然有,容易胖,容易穷,容易脱发,容易失眠…看似调侃的话语,却无限酸楚。每一个成年人...

  • 关于意大利

    关于罗马 对我而言,罗马的一切都和《罗马假日》有关,事实也是如此的。罗马的街头,每一个角落都仿佛是为电影而生。自然...

  • 书评:读《财富自由》思考如何写好个人品牌故事

    《财富自由从0到1》这本书,关乎财富,关乎思维,最重要的是关乎我们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定位,它告诉我们,即使身为普通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罗马》不适合普通观众,却关乎每一个成年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mvw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