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意: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孔子教育学生还是有重点的,主要就是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文,即文献、古籍等。在生而知之中孔子就说自己是很注重这些文献古籍的,他不只是身体力行,也是这样教导学生的。在传播文化思想的同时,通过自己的言行就把自己学到的文献内容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弟子们,只有知识渊博了才能够触类旁通,如指臂使。大文豪苏东坡的口才也很出众,这也得益于他幼年对古典书籍的背诵,使得后来在需要时能够引经典据,言之有物,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行,指德行,也指知行合一的行,实践行动。在朱熹解说上一章时就说,“诸弟子以夫子之道高深不可几及,故疑其有隐,而不知圣人作、止、语、默无非教也,故夫子以此言晓之。”文是言传,行是身教,人类的一切思想传播,归根结义是归结到言行之上,言传身教就是从自身的一言一行做起。孔子教导学生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也身体力行经常带领学生周游列国,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与才干,开拓众人的视野。
在师者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死知识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来验证。而言行终究是外在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涵养与道德的塑造。因而他还要教授内在人格所必备的“忠”与“信”的品格。
忠,忠诚,对人尽心竭力。做事的时候要尽心尽力,对人要忠诚,对己要有责任心,朱熹说,“尽己之心曰忠,推己及人曰恕”,日常行为中先要忠于自己的心,然后推己及人。
信,诚实守信。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上的根本,也是构建孔子要推崇的仁德的主要架构。忠与信都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所在,是道德修养的主要方面。
从知识、践行到忠诚、守信,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只有学的多了,从实践中领会的深了,才会上升到道德层面,要求自己做一个忠诚守信的君子。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做什么都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依靠,其它的言行或者游艺其实道德仁的具体外在表现而已。
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过于关注成绩与考试,其它的怎么说呢?现在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在抓紧,而行,可能是在实际教学中经常被忽略的那项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