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辩论咖想法哲思
微服私访,康熙初识伍次友——你真的会“用人所长”吗?

微服私访,康熙初识伍次友——你真的会“用人所长”吗?

作者: 远方青木 | 来源:发表于2019-05-30 17:31 被阅读95次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康熙看到伍次友的《论圈地与误国》的策论试卷后,觉得他写得很深刻,很详细,分析得很合理,决定前去见他。于是便化名“龙儿”和苏麻喇姑来到伍次友住的客栈,见到伍次友后,康熙开门见山地提到策论,并与他议论起来。

    伍次友说自己写此文并不是为私情和家仇,而是为国计民生,并表示:

    鳌拜以扩军建营为名,偷取民田皇土分送其党属,而自己却不取一分。表面上看,是奉公守法,而实则当朝巨奸。鳌拜因不屑于谋土地私财,而将国家的东西拿去送礼,他想谋取的是人心,到头来他要的就是国家。目前孝庄太后已年老,皇帝尚年幼,而鳌拜正坐观天地,静待时令。历史上凡是臣强主弱时,最容易祸乱丛生。如今能挽回局势的人唯有索尼……

    伍次友说了很多,康熙受益匪浅,和伍次友道别准备离开客栈时,康熙巧遇正在客栈外看自己马鞍的纳兰明珠,但纳兰明珠却早已透过马鞍知道了“龙儿”正是大清皇帝——康熙。伍次友只知道龙儿气度不凡,但他只识书本,不识天威;而明珠仅对康熙的马鞍生疑,就辨识龙颜并伏地称奴。

    君子如水,小人如油,苏麻喇姑欣赏伍次友的大智如愚,却看不惯明珠滑得像油珠似的。康熙说:“明珠是油,伍次友是水,明珠志在做官,伍次友志在天下,俩人不同类。”接着他问苏麻:“你每次吃饭不放油吗?油用得好也香喷喷的呀!帝王之道,君子和小人各有其用,谁也替不了谁,朕既要用君子,还要用小人,极少不得水也少不得油,朕要让他们各尽所能。”

    觉|管理,就要不拘一格

    伍次友与康熙纵论天下大事,谈到孝庄太后时,他说了一句话令康熙十分愤慨和不解,就是“孝庄皇太后真是世间少有的高人,真可谓誉满天下,谤满天下”。康熙便继续追问,伍次友进一步解释道:“孝庄皇太后对清朝有着巨大的贡献,为了维护皇权,她遭受了世间许多闲言碎语,但是这些对于大清朝皇权稳固来说,绝大多数人又对她赞不绝口。”

    康熙前去见伍次友,是因为看到他在科举考试中写的《论圈地与误国》策论,但却意外因伍次友的一番言论明白治理天下的根本在于人心。倘若康熙像绝大多数人一样,策论看过了就看过了,而不主动去见伍次友,又如何能有此番收获?

    在康熙的周围,有一帮性格迥异的“油”“水”之臣:以明珠、索额图为代表的“油”臣,他们城府极深,老道狡猾;以伍次友、周培公为代表的“水”臣,他们厚德载物,冰心一片;以索尼、姚启圣为代表的“油水混合物”,他们能说有才,油水并存。康熙饭不香有油,口干了有水,可谓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有人说,要了解一个人,先了解他的朋友和敌人。一个人,如果他的“水”友多,水多而无味,他的生活会显得单调;如果他的“油”友多,油多而生腻,他的生活变得浮华。如果他的朋友油水各半,乐时有人作陪,烦时有人解忧,他的生活会有滋有味,因为在这种人眼里,水我所欲,油亦我所欲,两者得兼,何乐而不为?

    康熙的人才链中,凡事被油臣们的铁齿钢牙一争论,康熙马上知道事情该怎样定论。而康熙的水臣们,他们忠心耿耿为国家前途着想,不拘一格地为康熙提供有力可靠的人才。例如,朱国治提出启用周培公,周培公推荐姚启圣,姚启圣举荐施琅、李光地等。康熙因信任他们而倍加重用他们推荐的人。像康熙说得那样,君子和小人各有其用,谁也替不了谁。油臣察言观色比较聪明,水臣老实厚道比较呆板,康熙的做法是该谁出手谁出手。

    学|管理,没有试错就没有成功

    当前,中国的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因为制度不完善、流程不规范,所以在很多时候会采取“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策略,用现在九零后的话来说就叫“不作死就不会死”,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必须去做。

    历史上所有成就大事者都是“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不管任何事情,哪怕是我们做错了,都值得去做,因为没有试错,就没有成功。

    可以说,企业给员工最大的福利,并不是我们日常所说的薪酬福利,而是给员工犯错的机会。员工犯错都会带来成长,而所有的错误,其实都是管理者或者老板在替他们承担责任。对于企业本身而言,最重要的财富是那些犯了错,却依然还在成长的员工。

    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要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战略、通过管理让企业效益和效能最大化,同时,还要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为社会、国家能够带来哪些价值和益处。而对于员工,要做的是,一是让员工不断地试错,二是给员工正确的方向,三是交给员工正确的做事方法,才能让企业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推动企业的持续经营。生命中我们允许所有的错,但是不允许三种错。

    第一种,不要犯显而易见的错误。人只有两种活法:一种活在目标里,一种活在情绪里。如今,多数人都没有目标,一天到晚活在情绪里。别人认可我们的时候,就充满了激情;别人不认可我们的时候,就缺少力量。当我们活在情绪里的时候,就容易犯显而易见的错误,所以不要犯显而易见的错误,要活在目标里。

    第二种,不要犯重复的错误。因为这个时候,我们根本没有学会总结和检讨。

    第三种,不要犯道德和法律的错误。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道路,但人生道路是有上限和下限的。生命的下限叫做法律,生命的上限叫做道德,不管如何选择,都不能违反法律,不能超越道德,否则就要承担责任。

    康熙用人的“油水之论”是这一幕的重点,用德鲁克的话来说就叫做用人所长。德鲁克揭示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人的善意和潜能。但作为管理者我们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我们因为这个员工的优点而录用了他,可最后我们往往会因为他的缺点而干掉他。其实错了,真正的用人所长,我们只要用他的优点就够了,而对于他的缺点则控制在不影响其长处发挥的范围内,用团队的优势来弥补个人的短板。这要求管理者要关注两个焦点:其一,永远把焦点放在员工的长处上面;其二,只要他的短板不影响他长处的发挥,那就坦然接受。

    领导者的首要任务,就是选用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军队里的元帅和将领,是不会亲自冲锋陷阵的,他们的才能在于调兵遣将、运筹帷幄。而现代企业的领导者,也没有必要事必躬亲,他必须具备使用人才、调遣人才的能力,让下属在工作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这样,企业才能永远充满活力,这样的领导才算成功的领导。

    思|面对挑战,坚持才有希望

    日常工作中,对于刚转型做管理的管理者,因为角色的转变,从以往的个人单打独斗到带领团队,需要承受更多的争议和责任,此时就需要我们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心态,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坚持下去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著名导演、制作人李安,绝对是一个坚持的人。他原本是一名电影资优生,在最年轻力壮的时候,却在买菜,烧饭,接送小孩,连家庭都靠妻子支撑。

    持续6年,他在心碎与希望两种极端的情绪间摇摆,经历了两次从无到有创办公司。直到中年他才终于成功,成为10年中两度拿下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的第一位亚洲导演。

    试想一下,如果当初李安没有坚持下来,我们还能看到他之后的精彩作品吗?

    同样,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我们也需要经常追问自己,如果再进一步,如果再坚持一点,会取得怎样的成果?

    著名导演、编剧、制作人、奥斯卡金像奖获得者李安

    行|在磨砺中锻造领导力

    李安的成功,并非偶然,他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去寻找自己人生的终极目标,才知道自己注定是为电影而生,也才有长达六年的坚持。经历了两次从无到有创办公司,直到中年他才终于成功。

    古人云“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在这一故事情节中,我们看到了三位“成大事者”。

    一是伍次友,敢于在科举考试中评论鳌拜,没有因为鳌拜的身份放弃发表自己的看法,其胆识和看问题的角度尤为可嘉。

    二是孝庄太后,伍次友也称赞孝庄太后“誉满天下,谤满天下”,她不拘于他人的非议,一心只想维护皇权,稳固统治,真正做到了舍小取大。

    三是康熙,他定亲自见伍次友,只为欣赏其才能,且此番探访伍次友,也为他以后的发展带来了转机,一是开始关注能人异士,二是领悟了治理天下的本质。

    他们的行动,一再为我们揭示: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都要经过一番波折,经受一番磨难。尽管失败与痛苦并存,但却不能打垮成大事者的勇气与劲头。

    教|从不拘小节到进退自如

    正如“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的孝庄太后一样,古往今来,但凡成就大事的人,或多或少都受人争议。如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任何事情都能在瞬息之间传遍全球。要想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可避免地被别人议论,而不被别人议论的唯一原因,或许是我们的工作根本没有引起别人重视和注意。

    所以,我们不但要不在乎背后的议论,更要以包容的心态去面对和承受别人的非议。何况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对错、输赢,纠结于对和错,输和赢,会失去生命中的所有。但是,如果不讲对错、输赢,应该讲什么?有效!就是基于目标,进行有效的工作。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是对的,我们可以找到无数的论据,但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追求生命的有效性。

    这就如同汉字“回”字,对于还未成熟的领导者而言,“回”就是原本内方外方的状态,其中,“外方”就代表我们根本没有学会做人的道理;而当有一天“回”变成外圆内方,意味着我们对外面的世界有无限的宽容和理解,但内心却始终坚持自己梦想,不去解释只去付诸行动,这是一个管理者真正成熟的表现。

    做事先做人,商道即人道。几千年前,老祖宗就曾用一枚内方外圆的铜钱的图案告诉过我们,做人也应该学会内方外圆。能够坚强的面对生命中所有的不完美,坚持自己的原则。可是,我们也要学会去接受这个世界的不完美,学会圆容,宽容地去面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温柔勇敢地付出。也许当我们真正明白了这个做人的道理,也就拥有了那枚内方外圆的钱,拥有了我们穷尽一生所追求的财富。

    就好比康熙与伍次友、纳兰明珠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一样。伍次友一心只想着国家大事,并不在乎人们对他的看法,因此才会将康熙(此时的“龙儿”)当成平等的朋友,与他探讨只是两个志趣相投的少年一腔热血之心。

    纳兰明珠则在第一时间认出了康熙,虽然从人际关系上是他的善于观察和心细。但若从人性的角度,纳兰明珠太过于精明,而往往很多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纳兰明珠一生也只是康熙身边的一位臣子;而伍次友,康熙一直敬重他为帝师,并在做重大决策时向他请教。两人从根本上来看,其最终结局是不一样的。

    纳兰明珠太过于现实,注重眼前利益,明珠在康熙朝各个重大事件中扮演了相当关键的角色。同时作为封建权臣,他也利用皇帝的宠信独揽朝纲、结党营私,在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中经历荣辱兴衰,最终难逃失势的结局,临了也是落得个不得善终的结果。

    而在伍次友的身上,几乎凝结了中国古代所有传统书生的优点。他忧国忧民,他以苍生为重,他才思敏捷,他不畏强权。他洒脱,但面对与苏麻之间的感情,却洒脱不起来;他才思敏捷,却参不透康熙的真实身份;他尊儒术,却对政事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虽然只是个秀才,但他的才华却在乎百姓、天地。伍次友不攀权附贵,拿得起放得下,才有了后来的离开皇宫,过一人自在逍遥的生活,这是成大事者进退自如的另一面。


    ——文章节选自“大师兄点评清三大帝”第一部《向康熙学战略》,新书首发预售中,欢迎联系预订!

    《向康熙学战略》-研读企业创业的艰难与战略决策之道;

    《向雍正学用人》-探寻企业规范管理与识人用人之道;

    《向乾隆学领导艺术》-破译职业经理人领导艺术与家族企业传承密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微服私访,康熙初识伍次友——你真的会“用人所长”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ncg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