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天,在起红芋种麦的时节,这一篇《红芋月令》,送给您。
正月。
红芋,这个有着地瓜、红薯等别称的家伙们,正躺在一个特别的地下空间——红芋窖子里面睡“大头呼”呢。过年的热闹,震耳的鞭炮声,跟它无关。
此时皖北的红芋们,只管静静地睡觉。都在欢度新春。没有人想起来掀开窖口盖着的厚厚的草盖子,打扰它们。
二月。
出了正月,年尽了。过年期间的油腻,勾连起对红芋的回味。农家主妇掀开红芋窖的盖子,俯下身去。一束阳光射进来,一下子惊醒了椭椭圆圆的它们。有些初春的寒气,不由自主地打了个激灵。
(图片来源网络)年后的红芋稀饭,是孩子们的最爱。粘稠状的稀饭里,泛着橘红。不用尝,鼻子和眼睛就能探知其味甜味美。
这时候,窖子里的红芋,或煮或烤,大部分进入人的肚子。一小部分,百把几十斤吧,将成为“红芋母子”,担负起繁衍的重任。
三月。
农家庭院的边上,都有个名为“红芋栈子”的所在。长方形状,三五平方,周边是高出地面尺许的土埂。内里面,底为铺粪拌土。旧时拌牛粪居多。三月中下旬,“红芋母子”从窖子里,搬家到这里。见天洒水,上覆塑料薄膜,作保水保温之用。
一般三月底,“红芋母子”身上,开始发芽。绿中透着紫红的红芋芽。因“红芋栈子”形同温室,红芋芽长得快,一夜能长一截,一天一个样。
四月。
红芋芽有半尺高以上,三五片叶子。掀开塑料薄膜,它开始适应温室外面的冷暖。
再长高一些,但也只是尺许以内。红芋芽就离开“红芋母子”的母体,离开“红芋栈子”的呵护,栽插到“春地”里。
在皖北,头年秋天播种时,总要预留一小片空地。这一小片地,冬日里挖过搁着,经风雪冻着。到了春天,冰雪融化,那土又松又软。这就是“春地”。大田的麦地里,小麦分蘖拔节之时,农人用春地里锄头“搂”出一垄一垄的的“红芋坝子”。红芋芽就插到这样的“坝子”上。间距半尺以上。这唤作“春红芋”。
五月。
四月收麦四月底,五月收麦五月初。这是皖北午收的农谚。刚刚收罢小麦,麦茬地里就起了一垄垄的“红芋坝子”。“春红芋”也拖了有一二尺长的红芋秧。
在红芋秧根处向外半尺许的地方,用剪刀剪断。一尺多长的红芋秧,可以剪成三四截红芋杈。每一截红芋杈,上留两片叶;下面连梗带叶,从梗与秧的结合处剪去。栽插红芋时,带叶的一头朝上——这唤作“麦茬红芋”。 此时,汛期也来了。因此,皖北栽插麦茬红芋时,一般无需浇水,即可成活。
五月的下旬,一地的麦茬红芋,栽进土里的梗秧结合处生出根须。秧苗泛青,发头,叶片支棱棱地向上。红芋秧顺着红芋坝子,这里试试,那里探探。这就是“拖头”,也叫“拖秧”。
六月。
红芋秧眼看就拖下坝子了。这时,通常有个锄草的工夫。锄红芋地,跟在别的庄稼地里锄草相比,要容易得多。每一棵红芋的间距大,且两坝子红芋之间,还有一条“红芋沟”,距离也相当大,可以放心锄去。坝子的侧面,“红芋沟”里的草,锄头一搂,就掉了。
但也很费事的呢。锄红芋,不仅仅是锄草,还得用力把因雨水冲刷而塌陷的坝子“撩”齐整。也就是用锄头“撩”塌下去的土。
七月。
梅雨时节的汛期过去,伏旱就来了。
红芋地里,已看不见土。到处是红芋秧,分不清红芋坝子和红芋沟。这就是红芋铺满沟了。扒拉开红芋秧,才见零星的草芽儿。
伏旱季,高温,蒸发量大。红芋也喊渴呀。在皖北,就有个翻红芋秧子的农事。或用手扒拉,或用木棍“挑开”,总之要一坝子一坝子地把红芋秧翻过来。翻过一坝子,用锄头在沟里和坝子侧面,勾一勾。把土勾破就成。这也是保墒的方法——勾破上面的一层薄土,也就破坏了土里水分蒸发的通道。
八月。
红芋秧翻过后,基本上就不问红芋的事了。它自己长。
红芋坝子上,沿一棵红芋的根部,扒开土。哇!原本光秃秃的红芋杈下边,竟有三五不等的红芋。它们红红的皮肤,挤在一起,簇拥着那红芋杈的老根。皖北人朴实,说不出更好的话来,只能说“好喜欢人啊!”
九月。
过夏的庄稼——水稻,玉米,大豆,绿豆,次第成熟,收割。在皖北,红芋的收获,基本是垫底的。
秋来了。秋深了。但还没“迎霜”。红芋,还可以在地里长一阵子。如果夏天连阴雨,或者连干旱,秋后的这一阵子就很紧要。农人说,别小看这十天半个月,说不定还能长个大个头呢。
十月。
九月底十月初,初霜悄悄地落在皖北大地上。下没下霜,红芋知道。更准确地说,是红芋叶子知道。夜晚,霜落在红芋叶子上。太阳一出来,叶子就耷拉下来,颜色也暗去。
初霜到,起红芋就是很要紧的农事。此时,红芋茬地种麦,已是晚麦了。
起红芋的景象很壮观。人多。男女老幼齐上阵,一人一把爪钩。抡起来,刨在红芋坝子上,向上一拽,一小堆红芋破土而出。红芋更多。远远望去,一大片一大片的红芋地里,都透着淡淡的红。
十一月。
起了红芋种了麦。红芋都堆在小院里。趁天好,一部分推成红芋片,晾晒成红芋干。一部分个头大,且粉多的,用来打粉——皖北人俗称粉面子。再选没破皮,个头匀溜,“颜值”高的,放进单挖的红芋窖子里,窖起来——那是农家一冬一春的主粮啊。
腊月。
进了窖子的红芋,有些不适应环境的变化。在地里,三五一簇,依偎着;在窖子里,却像一个大家庭,一个挤着一个,层层叠叠。三五天,红芋们就会“出汗”——许是抱团取暖,又暖过头了的意思。
因此,隔三岔五的好晴天,正午时分,得掀开窖口厚厚的草盖子。这谓之“出风”,也就是降低窖内的温度。
皖北人都知道,上了窖子的红芋才好吃。甜味浓,烀出来还稀乎。人说就是因为它出了汗。
腊月里,就是十冬腊月天了。红芋,也慢慢适应了窖子里的环境。密不透风,黑咕隆咚。它们开始执行新的任务——呼呼大睡,进入甜美的梦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