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拼多多创始人黄铮写的文章里看到这样一句话:当我们去翻看我们认识世界的各种科学,好像无一例外是“眼见为实”的科学对世界的测量主要是靠光。我们对光的依赖是如此强,如果我们可以不依靠它,世界会是怎样?
那么试想一下,假如你在所有人都不知情的情况下扮演成一个失明的盲人,你认为你会得到更多的关爱,还是看清更多的谎言?
电影《调音师》便是基于这样的设想编出的一个非常有新意的故事。
阿卡什是一名钢琴家,为了能专注于音乐,他将自己伪装成一个盲人。一次参加“私人音乐会”时目睹了一场谋杀,从而卷入真相与谎言的纷争之中。 阿卡什也因为自己伪装盲人的“谎言”最终成了真正的盲人。
“一句谎言要用十句谎言来掩盖”, 阿卡什为了自己的音乐梦想,而欺骗别人说自己是盲人。在亲眼目睹谋杀后,作为唯一的现场证人,在面对以谎言自保和说出真相的抉择下,他选择了自保,从而在一系列的变故之下不得不继续编织谎言。与他对应的是为了掩盖自己出轨真相一直编织谎言的妻子西米,不惜杀害邻居、欺骗孩子以及残害陌生人。
毫无疑问,阿卡什是编织整个谎言大网的始作俑者。参与其中的西米、警长(死于电梯中自己的子弹)、卖彩票的骗子和医生都一个个死去。他们为自己的谎言和贪婪付出了生命代价,而阿卡什对艺术追求的畸形行为——伪装成盲人——最终真的变成瞎子,以示对他谎言的惩罚。
当然,肯定会有观众对温情的丈夫和友善的邻居打抱不平,因为他们的善良换来的是欺骗与死亡。其实对于丈夫而言,从电影一开始厨房中的片段——妻子演戏捉弄他——可以看出,作为曾经的知名演员,他对表演与真实不可谓不清楚,但他仍然享受在美貌的妻子的谎言当中。因而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死于自己生活选择下的意外,而非谎言。
对于作为邻居的老人,她的确死于自己的善良,是最值得人同情的。一方面她知道西米有杀人嫌疑,一方面面对求助的西米,她仍旧热心地帮助她。但是从电影的角度来说,她是整个环节里必要的“牺牲”,更是整个故事对“谎言”最无情地揭露。对于老人的死,首先我们要清楚这代表着谎言的最大伤害,代表着对谎言最有力的反讽。
《调音师》在环节设置上有两个地方让我觉得特别出彩。一个是阿卡什去警察局准备说出真相的时候,突然发现警长就是凶手,他不得不选择沉默以求自保。但是电影首先用快速剪辑的画面展示了一下他暴躁地说出真相的内心活动,再回到真实环境中很无奈地在虚假证词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这个环节设置一方面暗示着阿卡什内心“谎言”与“真相”的挣扎平衡,一方面暗示着接下来的剧情将继续从更少的真相走向更多的谎言。
于是,唯一代表真相的老人死去,阿卡什变成真的盲人(意味着他的证词生效),而骗子夫妇、医生的出现将谎言逐渐推向高潮。当然,这个谎言堆积的“高潮”更像一出“荒诞闹剧”——骗子在数钱的时候被枪击,警察死于自己的子弹,医生被作为女人的西米打伤而且杀死,西米更是因为一个兔子车祸人亡。
另一个让我觉得出彩的环节是阿卡什真的变瞎的那个环节。在这之前的一系列故事中,相信许多人都对西米的“心机”感到压抑与懊恼,不希望唯一保留真相的阿卡什也成了“谎言的匕首”,所以都会对他来还原真相寄予希望。然而,他不仅真的瞎了,而且那一瞬间女朋友还因为误会离开最需要帮助的他,而且警长还来杀他,终于摸黑逃脱后,还有人要他的肾。
因为“真的”变瞎这一设置,让后面的更黑暗更压抑的剧情迅速推进,而且从不同方面对社会现状进行了讽刺,增加“恐怖气氛”和悬念的铺垫层次,同时也让最后的荒诞闹剧更加“真实”而震撼。
从整体来看,这两个环节的设置让电影变得“烧脑”的同时也让谎言与真相(我指的是现实生活真相)交织其中。
电影最初的真相是阿卡什一方面以扮盲人的行为追求音乐梦想,以及一定程度地欺骗女友获得关爱。试想一下,我们多少人在生活中不是经常以不同的面具面对亲人、朋友、同事以及爱人,只为了获得成就或者关注呢?这些是否都意味着谎言(或者被称作“善意的谎言”)的悄然滋生呢?而这些代表生活的真相,在电影中却是令人欢乐的,各种对应着爱情的欢快音乐飘荡在餐厅的大厅和电视屏幕中(也是印度电影的一贯作风)。
但是,诚实的你难道不清楚这些欢乐都是阿卡什用“谎言”骗来的吗?
而电影最后的荒诞却是很不真实的。西米随意编织了一个谎言,大家就轻易相信了;警长单枪匹马犹如孤胆英雄般走进大楼,却很快死于自己的子弹;男医生被西米轻松反杀......这一系列不真实却让我们仿佛得到了心理安慰——说谎的凶手终于死了。这不由让我想起《黑镜·第二季》中《白熊》的故事,所有人一边骂着用手机录下杀人现场的同谋犯,一边自己用手机录着她被折磨的场面。
《调音师》的优秀之处在于——虽然通过这个故事去揭露了谎言对社会造成的伤害,同时也没有一味贬责谎言,而对“真相”完全报以好感。电影中说谎的人在谎言中自食恶果,他们不是因为真相的揭露而死去。而真诚的人也不见得那么好——小孩揭露真相的目的不过是得到小费;阿卡什的女友得知被欺骗就绝情而去,甚至不去了解阿卡什为什么会这么做,最后知道整个事件后还认为他应该听医生的。
阿卡什是个“盲人”,也是《调音师》这部电影中的上帝。他是编织整个谎言大网的始作俑者,也是唯一看清谎言之于人生意义的人。因而最后听到前任女友说“她害了那么多人命,你应该听斯瓦米医生的,摘掉西米的眼珠子”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因为她坏就该死”的自私逻辑,他只好选择默默离开。
《调音师》的不足之处(尽管我个人看来可以接受)在于——在剧情设置上就有为推理而强行反转的嫌疑。关键点就是医生割肾的那个环节,对于医生这样的惯犯,因为一个瞎子的一句“给你1000万”就立马放下屠刀,未免显得天真而有悖“职业道德”。
此外,在剧情设置上层次有点过,也就是不同故事情节的时间安排过长。前面部分我看了许久险些以为是部浪漫爱情剧,中间部分阿卡什被迫害的过程又被压抑得让我心里一阵阵拔凉,而最后的一系列荒诞又让整部剧透露着“黑色幽默”的趣味。
当然,只从电影类型的角度来说,每个环节都足够好看,若非吹毛求疵追求丝丝入扣,《调音师》值得每个喜欢电影的人去看。
最后想说的是:作为观众,希望我们能跳出电影的故事本身,去思考“谎言”与“真诚”的长远意义。不因为老人的被杀而抛弃真诚和善良,不因为阿卡什的谎言获得了女朋友与金钱,而变得虚伪与贪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