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季结束了,迎来了陆陆续续的毕业季。打开朋友圈,各种穿着学士服的花式毕业照映入眼帘,照片里能看到的是清一色的灿烂笑容,看不到的是许许多多在大学里未完成的遗憾。
关于大学,学长有道不尽的切身体会,很多学弟学妹问我,如何才能把大学四年过得完美?我只能说,不知道,因为我的四年并不完美。但是学长跟小伙伴们可以轻轻松松地列出无数种生活方式,告诉你如何才能把大学过得一点意义也没有。毕竟大学四年里每天都看到有人犯错、有人悔恨、有人想要重读一遍大学。总结失败的原因比找出成功的因素要容易得多,因为我们每天都在犯错。
于是我给全校毕业生做了一个“如果重读大学,你会怎样过”的调查,按照提词频率高低总结在下文,这是一篇众创文章,欢迎读者在文章底部留言,学长最后都会补充进本系列中。我想这是每一个正准备上大学的孩子都值得看看的文章,动动手指转给身边的他们吧。
◆大学保证不挂科就够了◆
“围墙里的人想出去,围墙外的人想进来。”大学也是一样,绝对不会有你高考前想像得那般美好:大部分课都很水,老师不会管你,翘课也不容易被抓到,期末时作个弊就轻轻松松过关。好不容易想要洗心革面好好上课听讲,发现早就一点都听不懂了,内心虽然有过自责烦躁,但只要一想想前辈们都说毕业后的工作很大程度上跟大学所学专业无关,专业技能学得不精也无所谓了,不挂科、毕业拿个文凭就行。
❶英语算老几
大学对英语的要求就是过四级就好。在做调查之前,学长没想过“如果重读大学,一定要好好学英语”会成为首当其冲的黑马,可能因为学长的英语一直很牛逼,所以不知道英语不好是种什么体验。而且学长身边很多小伙伴英语都不好啊,但我看他们活的也蛮开心的,反正一年到头也碰不到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友人,把中文说溜就不错了。
可是这些小伙伴纷纷告诉我,英语不好在就业市场里简直处处碰壁。前一段时间是毕业招聘高峰期,很多公司的职位上都写着“熟练使用英语者优先”,有些职位甚至特意标注英语不好简历都不用投了。同一个公司需要英语技能和不需要英语技能的两个职位,待遇至少相差了一倍。更不用说选择出国时,英语是除了钱之外最大的问题了。
英语为何那么重要,而不是其他语言?原因在于英语已经不再是作为一门语言出现在职场中,而是作为沟通的工具。“争做斜杠青年”这个话题当下被炒得很火,意思是拥有多重职业的人能获得更多源的收入,同样的道理,拥有多种工具的人,所看到的世界都要比其他人大好几倍,不信你可以问问那些会用google搜索信息的人......
信息不对称是这个社会最常见的现象,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赚钱可谓是最轻松、性价比又很高的方式之一。资源的稀缺与过剩都是相对的,一切都由时间决定,这意味着当新知识出现时,只有第一时间学习到它们的人才能把握住优势。英语作为全世界范围内的通用语言,最新知识往往都以英语的形式发布出去,拿一本英文新书来说,英语好的人在发布的第一天就看完吸收了,而英语渣渣的你还在苦等着中文译本。更悲剧的是大部分译者工作也不是很走心,你拿到的译文能有80%以上与原文对应的准确表达就很不错了。不过一个东西在大家都知道好的时候,你却早就错过了最佳时期。
没事时背背单词,看看美剧,跟外国人谈几次恋爱挺好的。
❷演讲与报告糊弄一下
大学里会有很多单独或者小组上台表述观点或者讲解ppt的机会,它们就像是工作后给老板进行工作汇报总结的简易版。可是大家上学时几乎没把它当回事,演讲头一天草草做出个ppt,一次演练也没有第二天就上台了,只要最后完事了,在台上磕磕巴巴顶多也就丢点面子,反正分数拿到了就可以了。
写课题报告,包括写论文是大学里另一种常见的作业形式,大家对此类作业最好的办法就是:抄。不是经常有人把别人的名字都抄进了自己报告里的囧事嘛。对付演讲与报告,只要怀着能少花时间就少花时间,能少动脑就少动脑的原则,一切都是so easy。
殊不知,演讲与报告真正锻炼的是我们组织思维逻辑的能力:什么是你要侧重表达的重点,什么是辅助出彩的内容,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最高效地表达。那些在面试与会议中表现出色的选手,一般在大学里也是做演讲与报告的高手,他们知道如何抓住对方的吸引力,如何引导对方的思维,如何推动面谈的气氛。而对于那些在这两件事上偷懒的学生,整个大学没有培养出任何提炼要点、有效表达的能力,讲了大半个小时都没讲到一个重点,被老板劈头盖脸地责骂也是情理之中,谁叫你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呢。
逻辑不好的人可以看看《金字塔原理》,会写文章、会表达的人就是吃香,真理。
❸寒暑假要好好休息
我们总是迫不及待等待放寒暑假,终于可以偷懒了,想赖床到多晚都行,没有催写作业的deadline,玩游戏看剧到天昏地暗也没人管。而且一点都不能理解那些放假时间,还给自己规划生活计划的“学霸”是怎么想的,每天锻炼读书、学习的新技能,活得累不累啊,没劲。
那些放假能出去旅游的人倒是蛮羡慕的,特别是那种出国到处飞的白富美高富帅,可惜自己口袋空空。有句话叫做“要么去旅行,要么去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但读书有什么意思啊,哪里比得上出去旅行吃吃吃、买买买来得爽呢?
可是日子久了,那些“学霸”懂的东西越来越多,精神面貌也越发有活力。一起团建时他们会开车会做饭,时不时还能来段街舞来个b-box逗得一圈妹子花枝乱颤,遇到紧急状况时临危不乱,沉稳淡定地解决问题。于是好的机会降临时,老师、老板第一个想到的都是他们,完全轮不到你。
寒暑假不过是人为规定的假期,其实跟平常的日子没有任何不同,但你与牛人的差距就是在这些日子里日积月累造成的。
◆规律健康的生活是老年人的事◆
调查里第二匹黑马是“如果重读大学,我一定要好好锻炼身体,健康饮食,绝不熬夜。”很多朋友开始后悔大学的不规律作息给自己埋下了许多隐患,患上了各种糟心的疾病。比较典型的情况是有节食减肥的人患上了肠炎与胃病、生理期不调;经常熬夜的人代谢紊乱、脾气暴躁、记忆力减退,熬夜过劳死也是一直以来常见的话题。
年轻时自以为身体可以用来瞎折腾,规律健康的生活留给老年人。后来才明白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再有能力也没有任何用处。虚弱易病的体质拖垮你的精神面貌,许多集体活动也无法参与,三天两头往医院跑,光是在医院里花的银子都够再读一遍大学了。最重要的还让一把年纪的父母成天为你担心。
身体是你价值开头的那个“1”,其他的所有能力是后面的0,没有开头第一个1后面的0再多也没有意义。
❶想吃就吃,能不动就不要动
烤串、炸鸡、火锅、烤肉、巧克力、薯片、饮料,不得不承认高热量的食物真的太好吃太诱人了,加上大学基本住校,爸妈也干涉不了你的饮食搭配。自由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呀,那想吃什么就吃吧!让肥肉就那样悄悄地堆积于你的大腿之间、原本平坦的小腹之上,很多事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是只要多吃一定会胖的!这是宇宙不变的铁律,长胖的速度只能用光速来形容。
做一个胖子是种什么体验?这种悲惨的感受我发誓不想再经历一遍(原谅学长曾经也是个大胖子):周围人都爱拿你打趣,暗恋的人永远不喜欢自己,好的机会轮不到自己,总是群体里被忽视的那一个人,因此胖子都太容易自卑了。
出来混,模样太重要了,因为每个人都在或多或少地以貌取人。外在是自信的第一道门,我们生活在自己的躯体之内,身体就是我们的战衣,我们用它与外界讨价还价,怎么能忍受自己的战衣堆满了油腻腻的脂肪呢?
而且胖也是意志力薄弱的表现,因为那些长期保持健康身材的人必定是懂得节制欲望的人,他们管得住嘴也迈得开腿,而且还懂得坚持。没有谁天生愿意在健身房挥汗如雨、强忍不吃自己心爱的食物,但是他们愿意用自己的节制来换取美好的身材。人人都是喜欢美、欣赏美的,用克制欲望换来周围人为美提供的便利,在我看来是非常公平的。
高热量的垃圾食品吃多了何止是长胖,各种富贵病都会找上门。有个新闻里不是说一小男孩每天吃红烧肉,结果体内长了几十颗结石嘛,真是想想都吓人,我可不想拿自己年轻的身子赌明天。
❷熬夜才是青春
熬夜对健康的种种伤害我就不再重复强调了。更多的时候我们熬夜并不是在做有意义的事,而是睡前百无聊赖地刷着手机,看看社交网络上有没有新动态,半夜里能不能跟别人聊聊天。有句特别扯的话说:“一个不愿陪你彻夜长聊的人是不爱你的人。”究竟是哪个矫情的人发明了这句话!简直不知道残害了多少小孩。
我现在还经常会在12点左右收到一句“在吗?”,一副要跟我讲长篇大论的节奏。这个点才来找我的肯定不是正经事,经验之谈一般都是情感问题。我曾经也特爱跟朋友在半夜聊感情话题,觉得特有氛围。而且晚上只要熬过了一个特别困的时刻,后面基本就睡不着了,身体很疲倦但精神却亢奋,于是我就这样光着眼到了天亮。第二天精神不济,走在路上都头晕,老师讲课就像催眠曲,一天都昏昏沉沉的。
如果是做正经事熬夜,比如为了要到来的考试或者比赛连夜做准备,本质其实还是平常没有好好抓紧时间。不要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大晚上的该休息就好好休息,把白天的时间用好了,别大事小事都往晚上推,晚上没你想得效率那么高。对于姑娘来说,好好睡觉比你用任何昂贵的护肤品都要有效,别熬夜早点睡就是最划算的美容方式。
❸死板的人才做计划、做总结
年轻的时候我认为自由就是随心所欲,现在我理解的自由是为了达到更远大的目标,能控制自己当下欲望的能力。
我们想要实现的目标不会只是一种维度上的,事实证明在这个时代,想要什么都可以得到,但是你不会同时得到。提前做好计划,就能合理地规划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比如社交、健身、工作、学习等,不会让你落入手足无措的慌忙境地。你可以同时推进多维度的目标任务,不会为了眼前的芝麻丢了大西瓜。
每个大学生都有过临时抱佛脚的经历,这种局促不安甚至带有绝望的心理感受实在不太舒服,最后的结果也不会特别理想,毕竟你也没有好好准备嘛。如果能提前计划并留出防止意外发生的缓冲时间,按照计划一步步走,出色地完成任务只是意料之中的事。难道你不喜欢这种大局在握的安全感吗?
我也是最近才养成做每日总结的习惯,主要分析每天犯过的错误,我会仔仔细细地在总结里写出避免这种错误再次发生的方法。在这之前,我总是在同一个错误上摔无数跤。后来我发现,成功根本不需要尝试过多新的方法,只要避开犯过的愚蠢错误就好了。这条自我提升的成功之路是通过否定方式来实现的。
◆放弃学习的能力◆
如果说高考之前认真听讲、写练习题、准备考试算做学习的话,那大学的时候基本连这个层面上的学习含义也消失了。学习能力指的是掌握一门全新技能的能力,在陌生领域达到熟练程度的时间越短,你的学习能力就越强。大学里老师的督导员职能基本褪去,也就是说,自学才是培养学习能力的最主要途径。遗憾的是大部分人自学能力都太差,因此又更不愿意自学了,也就慢慢放弃了学习的能力——这个有益于一生的能力。
❶待在一个专业领域
校园里这样的对话很常见:“做海报要会用设计软件啊,我不是学艺术的,我不会。”或“你要实现这个功能要写代码啊,我一个文科生哪做的了这种事。”或“我从来都没有拉过赞助,这种事还是找外联部的人来做吧。”
在面对陌生领域时,每个人都会感到恐惧,但学习能力强的人会把陌生领域的问题当作挑战,挑战成功就解锁了一个新功能,挑战不成功还可以反复尝试,所有的能力都是可习得的。再说大部分人都是抱着“不挂科就行”的思维,所以在该领域里学生的专业水平也不见得比你好到哪去。
如果长期只愿意做自己专业领域里的事而不去挑战其他专业的问题,就会慢慢养成一种“思维定势”。很简单的道理,拿锤子的人看所有的东西都像钉子,因为他会的唯一技能就是“锤”。由于经常反复思考同类问题,时间长了就会形成固化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局限。有局限的人通常非常无趣,更谈不上创造力了。
思维定势存在于每个大学,国内一些名校的学生更是明显,当他们觉得自己在某个领域里专业时就越不敢轻易做出其他尝试。学长前一段时间还跟几个国内顶尖名校的学生聊天,他们动不动就是一句“界内还没有泰斗出来证实过这个说法,不能随意讨论”,写文章也是一样永远走不出写论文的“八股套路”,学长看见他们的思维被一个隐形的囚笼套死,好不自由。
突破局限的唯一方式就是硬着头皮去学新东西,到另一个领域去磨练自己。害怕什么呢,顶多是花些时间、丢些面子,大学时能养成跨界学习的习惯,工作后简直如鱼得水
❷读课外书就是在装逼
爱看书的人就是装逼的文艺青年吗?我看未必是,但是各人看书的质量却是不同的。书可以分为虚构类与非虚构类书籍,更多大学生爱看的“书”是那种“网络连载小说”,以言情小说为主,其次是玄幻类、恐怖题材小说等。学长眼中,大部分网络连载小说基本算不上“书”,纯粹是消磨时间的长篇八卦。看的再多也没办法增加你思维的深度、灵魂的厚度。
新生大学一直倡导大家去读优秀的非虚构类的书籍,这些书籍有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与方法论,更便于借鉴学习。
学长的意思绝不是说你读东野圭吾、马尔克斯、菲茨杰拉德就是没有意义的,优质的虚构类小说浓缩了世间冷暖、人情世故,其价值一点也不亚于非虚构类书籍。只是小说的表达相对隐晦,不如非虚构类书籍表达得清晰直白,很多学生看小说只是单纯地被故事感动,没能有深度地去思考其内在的价值。
如果想更高效地提高个人能力,看非虚构类书籍是更好的选择。可能学长读书比较功利,不仅仅为了陶冶情操,更多的是想借鉴学习前人的经验来解决当前遇到的困惑,尽可能把一切的知识转化为变现能力。
❸图书馆里没什么东西
学长大学也没去过几次图书馆,虽然爱看书,但是从来没有仔细了解过图书馆里的书籍分类,基本就是把图书馆当做一个高级自习室来使用。之前我总嫌弃图书馆书籍更新速度太慢,新书畅销书都没有,转而自行购买。后来有一次闲逛图书馆,发现从专业技能书到两性关系书,甚至时尚穿搭的书籍都一应俱全!而且之前自己买的书图书馆都有几本现成的,虽说为知识花费学长并不心疼,但这笔钱本可以用来买那些图书馆里看不到的书的。
而且很多人不知道,大学图书馆的借阅费都是包含在学费里面的,那些很少去图书馆的人就像是在健身房办了一张Vip卡却几乎不去的会员,简直就是一种浪费。
今天学长跟大家聊的内容已经足够你们消化一阵子了,这是大学篇的上集,下集预告如下所示:
◆学会适应恶劣环境◆
❶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❷不喜欢的专业也要努力去学
◆学生就该专心读书◆
❶大学恋爱就是浪费时间
❷大学生实习就是廉价劳动力
❸那点小钱理什么财
◆专业能力比社交影响力更重要◆
❶朋友越少质量越高
❷只跟自己喜欢的人打交道
❸不会拒绝别人的老好人最受欢迎
本文是一篇众创文章,在留言里补充你对大学生活的遗憾之处,他们很可能就会出现在下篇的内容中哦,期待你的“遗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