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是在微博上看到@易江禾转了这篇文章:《高中是个把人分类的机器》,顺便谈谈想法。
1
很多事情都是毕业以后才知道的。
毕业那年,参加汉办志愿者项目,我们学校是第一年收到项目通知,具体能派出几个人不确定,最后我和另一个同专业的同学报了名,通过了省教育厅的审批,参加培训,笔试面试后顺利派出。
当时福建省有两个培训点,我们在厦大,还有一个在福师大。分班的时候,所有人的大学都在名单上,一看,总共一百六十个人参加培训,厦大、华大、集美,每个学校都有四五十人,像我们这种小学校,基本就是个位数,两个、四个。某个师院貌似有十来个。
这个区别在哪儿呢?在我看来,就是高考。因为你高考少了别人多少分,去了一个差一点的学校,可能在面对某些机会的时候,整体的概率就小了一些。
培训开始之后,我发现,很多学校志愿者项目已经持续好些年了,大家以前就关注过这个项目,有一定了解。而我们是在群里看到文件的时候,才知道这个项目的存在。
当然,上述的状况是,我还是有机会的。第二年,我们学校有了第一批的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省教育厅的文件却没有发到我们学校,至今为止,我和那个女孩成了我们学校唯一一批派出国的对外汉语老师。要知道,我们学校的的确确是通过审批开办了对外汉语这个专业的。但是他们,都没有机会走汉办项目。
2
男友所在的学校,今年系里研究生比去年多招了一些,一半以上都是本校或者外校保研过来的,还有一部分是通过考研过来的。系里老师在面试的时候发现,有的学生考得非常好,但是面试的时候一问三不知。看了看学校,就是那种出了名的大二大三就开始准备考研的学校。有的学校真的就是有那种传统,疯狂程度可能和河北的衡水中学差不多。系里老师觉得这种学生不该录取,但是学校最后还是决定录取。
一开始,很不理解。这样的人只会考试,即便研究生毕业了,走到社会上又会怎样呢?很快就发现是自己多虑了。他们根本不会跟那些社会上的人竞争。他们很可能会读博,在一个好学校读完博士,基本就被国企、科研机构消化了,进入私企、外企、民企的少之又少。拿王童鞋今年同届毕业的博士生来说,他们这届班里一共是二十四五个人,四五个去了大学,大部分去了研究所。
国家培养了这么多博士,最后其实都是内部消化了。真用不着我们操心。
3
菲律宾的后任@转转是考上研究生后,延期入学,去了菲律宾一年。她现在在北语读研究生。前不久和我说有个机会来美国参加一个合作项目,在这边读两年。毕业后回国留校服务,组建一个新的系。她的原话是:一个留学机会就这么从天而降。
是的,无论在哪儿,多差的学校,你都有机会。但是你常常想象不到,在好学校你可能会有哪些机会。就像一个农妇想象不到皇后的日子。
4
持续不断的努力和积累,可能会给你换来一个更好的平台。无论是高考、还是考研,对很多人来说,就是改变命运的时刻。
午饭的时候,同事们聊起一个转学回国的中国小留学生,说到学校把她的东西打包寄回国花了一千五百多刀。我和另一个同事都惊呆了,觉得,她即使把这些东西带上飞机也花不了这么多钱。另一个同事幽幽的说了句:对她家来说,这点钱应该和一百五十刀也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可能更看重的是方便。
想想也有道理。
父母辈的付出,积累,换来的就就是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资源。对于这些小留学生的家庭来说,父母辈的积累给了她们免受高考「摧残」的机会。给了他们更广大的平台,小小年纪,英语流利,美国优质的私立高中培养出来,进入的也都是美国一流的大学,真的是得天独厚。
在国内,高中是把人分类的机器,但是把人分类的机器不单只有高中、高考。只是高中这个阶段太惨烈,太多的人在高考结束这个阶段,就被这个机器分了出去。
网友评论
单一化的标准,操作起来成本的确比较低,看美国学生申请学校的一堆材料以及之前为申请所做的各种准备,就知道了。学生、高中、大学,各个方面都在付出时间和精力。
自上而下的单一化社会的确容易被操控。不过如果是自下而上,应该就不会生出单一化这种形态了吧?
有没有可能随着社会发展,价值观多样化之后,反回去影响系统的评判标准?在某些程度上我觉得正在发生。
对一个系统(无论是人群还是什么)的评判指标越少,那么这个系统中的元素就越是容易被分出个三六九等,因为可以根据一个单一的指标的多少来做出区分。
因此,无论是高中以分数分,还是社会上以工资分以房子分,都反映了当今社会的各个方面的绝大部分人对于该方面的认识都是高度趋同的,从而才可能存在一个单一或者为数不多的的评判标准。
其所反映的便是社会价值观与社会认同的单一化以及文化的无活性。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样的单一化社会也是最容易被操控的社会,对上层建筑来说是极好的。
一件是学校自己搞的全校范围的年会,所有年纪一起参加,大家一起摆摊卖吃的或者别的东西,把教室布置成主题屋,有鬼屋或者机关屋,等等,很开心。
一件是第一次上台表演,结果被美女同学划破手指,真惨。。。
最后一件是高三一天隔一天地去天文馆老师办公室通宵玩电脑看片。。。。。。
所以,可以这么说,社会越发达,分工程度越高,对人的评价体系的要求就越细化,就要求对更多的参数进行考察。这也是为什么光凭高考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某些社会领域对人才的需要原因。但同时,还是有很多领域,看成绩就够了。
所以,还是回到我历来的观点:高考成绩当然不能说明一切问题,但绝对可以说明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