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吐槽文青作起来可以毁天灭地,也好久没有认真写过东西,很久以前就答应了哑铃写点东西给她,可是想说的话很多又觉得其实不必说,正好这次一起在上海住了十几天,就写写这几天的相处吧。
时隔一年多才见面,内心却是很平静的,我在火车上百无聊赖地挨到了上海,饿着肚子坐地铁到了她住的地方,一出站就看到哑铃在打电话,她大叫了一声,不过貌似是对着电话里的人,然后就走过来接过我的箱子,我说我快饿死了,吃什么啊...这种感觉挺好的,就像回到了大学的时候,我们在图书馆不同的楼层看书,约好了时间在门口集合,然后交流一下见闻吐槽一下奇葩,讨论着一会吃什么,然后走回寝室。忘了是吉本芭娜娜还是谁描写过这样一个场景,外面下雨了,作者和一起租房子的人都没有出去,她们各自忙着手里的活儿,间或的交谈几句,不痛不痒的闲谈,有一搭没一搭的你来我往。这个场景总在我脑海里回放,真的很喜欢这样的相处模式。
曾经跟哑铃说,在你的房间住久了我会疯,不为别的,只是因为没有椅子。对于我来说,严肃的看书写东西一定要在桌子上完成,坐床上就会演变成躺床上然后就直接睡去了。可是她却不一样,她以前就经常坐在席子上复习完了脑仁儿疼的《文学概论》,电脑放腿上就写完了期中论文,在草坪上晒太阳还能翻下半本小说。现在她坐在床上,刷刷刷地写好了几张要寄出的明信片,又打开电脑开始对着国外的网站研究选题策划,我简直叹为观止。蹲在床边尝试写了一天日记我就崩溃了,要知道那天我正好去见了真人版的偶像,心情那么雀跃美丽,却要用扭曲的姿势回忆写下当时的情景,摔!于是我决定每天都背着炸药包一班的书包去图书馆看书的写东西思考人生...于是我在房间的每一秒都紧握手机,甚至被吐槽手机才是本体,我只是个驱壳。
有一天她和我说,认识的一个姐姐是个很有气质的人,一看就是个爱看书的女生,我当下没说什么,其实我觉得她也是个很有气质的女生。怎么说呢,就是那种特别文艺特别少女的气质。用“少女”这个词形容她,恐怕所有认识她的人都不会认同,可我不是说穿着外貌上,而是说动作神态上的,是混合着放不开和不好意思的那种。去见了落落之后,我回来给她看照片,我说落落特别像你,“站姿,双手拿话筒时低着头,特别像文学课上被拎到讲台上回答问题的你,还有走路时迈步的方式,不时回头张望一下”,越说越激动“靠,这就是你!”。在我眼中,就算已经是主编甚至是导演,就算已经三十多了,落落还是那种少女的姿态。 还有一次是大学的时候陪她去医院,她坐在一个房间里检查,我和燕子隔着玻璃墙等她,那次她应该是特别崩溃和害怕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透过窗子看到她特别委屈特别可怜的坐在那儿,我又想到了一个人去日本坐在电车上自拍的落落,神态很像很像。
那天晚上,哑铃给她妈妈打电话时忽然把电话转给我,然后我听到她妈妈说,哑铃总是乱说话,叫我别介意,我说没有,是她一直在照顾我。说真的,我一直觉得长久以来我就像个小孩子,一直是身边的朋友在照顾我,无论什么场景。吃烧烤的时候总是有人烤好了夹到我盘子里,我总是那个叫着撑死了的人;一起做饭的时候我也总是在一边偷吃;在外地生病照顾我,带我在陌生的国家买东西,在我不想做饭的日子里收留我...数不完啊。这几天也是一样,在我痴呆地刷着微博的时候,她各种煮好了面,做好了粥,倒好了水,各种催我你吃啊,你什么时候吃水果,诶你早点睡觉啊,跟我妈一模一样。
有一天一起翻杂志做了一个性格测试,测试结果她是D我是C我觉得还蛮准的。她的那项大致在说是个容易满足的人,知足常乐,很满意自己的生活,能感受到切实的幸福。这就是我眼中的她,一直以来都追求自己最想做的事,对于工作会享受其中,不会因为世俗眼光怀疑自己的选择。对于这一部分我是很羡慕的,因为我觉得自己做不到,我就希望平平淡淡过每一天,是个不太敢想的人。我觉得她的工作和生活很充实,这个印象来源于她每天聊只言片语还有我观察到的小细节。我脑海中对于图书策划的一切印象和信息都来源于曾经视若殿堂的最世和一个BBC的纪录片,一直觉得策划出版一本书是一个神奇的过程。她曾经跟我抱怨要浏览很多外国网站看书评书摘,英语要慢慢捡回来了,日语也要学起来,然后打开她选题的word文档给我看,里面花花绿绿的很多记录和创意,来自世界各地的书摘。每天和图书文字打交道,应该是个很快乐的工作吧。她说周末的时候除了逛街和采购蔬菜,要去一个自闭症儿童的机构当志愿者,她加入了一个微信平台,在上面写东西和约稿,认识了一群有想法的年轻人,最近她又在豆瓣上创建了一个活动,去倾听别人的故事来积累写作素材。有时候我们吃完饭她就准备选题开会的材料,或者整理采访稿和聊天记录,偶尔跑到阳台上接受一下访问,像大学一样兴奋地对着电话怪叫。最近她对摄影很有兴趣的样子,各种教我拗造型拍出一米八的大长腿,然后我们去了1933,那里建筑结构很奇怪,她拍了几张貌似不太满意,晚上回家就把那几张照片发给了一个高手询问拍摄技巧。总觉得哑铃就像一颗行星,有自己的节奏和轨道,但是又不是孤立的星球,她很喜欢与人连接的活动,喜欢和人交流,喜欢听别人的故事也把自己的故事说给别人听,而我对外界和别人的兴趣其实是很弱的。
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却成了好朋友,这一点也是神奇。我出门喜欢买东西,无论多远无论多重,总是买一些转头就不知道用来做什么的东西,明知没什么用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手(此刻我脑海中浮现了戒*毒的尔康脸:紫薇!我的手不听使唤...)。哑铃也喜欢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但是她热衷于拍下来而不是搬回家再剁手,于是我们两个一起出门就总是:
——“哇!好好看”“哇!好好看”
——“好想买”“可不可以拍照”
——“拍屁,好丢人”“有什么用,有毛病才买”
一起逛街总是拌嘴,而且我总觉得她嘴炮功力不如我,所以有时会被我攻击只能大叫我靠,现在多了一句“说好了当我的粉丝呢!”不过在微信聊天时,她经常语出惊人言辞犀利,所以胜负难定吧。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愉快地玩耍呀,因为我们总是在相互攻击之后找到折中点,然后一起把炮火转移向那里。
穿衣风格虽然完全不同,但是经常一起挑战奇葩的款式,然后在试衣间互相嘲讽笑得一脸荡漾。
追星眼光不同,但是我们可以把毒舌引向彼此偶像以外的第三人(为他点蜡...)。
在买一套我们都很喜欢的明信片时,她却把唯一的那张让给了我,说我们眼光果然不同,加嫌弃脸。看吧,这样的瞬间我又觉得自己变成了被照顾的人。
我跟她说,第一次听张惠妹的《灵魂尽头》就哭了,因为歌词太戳人。我最喜欢的两句是“所以我发现你狂野里的善良,你没忽略我倔强下的体谅”。我没经历过什么绝望的时刻,但是我知道自己有很多缺点,脾气倔性子直嘴巴也很毒,我觉得能和我成为好朋友,她一定是看到了这样的外壳下我心软善良的一面吧,所以很高兴你来了,无需经历黑暗和绝望。这段话想跟哑铃说,也是对每一个朋友说,感谢遇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