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之六【556】2023-12-3
对于曾老九的这种草率行为,曾国藩极不赞成。看到老九送来的初稿,他就明白地告诉弟弟不能这样做,但老九完全不听大哥的话,我行我素,一意孤行,甚至说出:“岂能仰鼻息于傀儡膻腥之辈”这样犯大忌的话来,并声称愿意独自承担一切后果。
清代设置八个总督,除直隶、四川只有总督而无巡抚外,其他六个地区总督、巡抚同居一个城市,由于职权的交错,很容易造成牵扯不清的麻烦,故而有清一代,同城督抚不和的现象非常普遍存在,但闹到如此势不两立兵刃相见的地步,则极为罕见。曾国荃为什么要采取这样极端的态度来对待官文呢?此中有复杂的原因。
官文无能、贪劣、拉帮结派,早就为靠真本事打拼而又性格耿直的湖湘系集团的头领们所鄙视。胡林翼当年做湖北巡抚,就很瞧不起官文。后来有高人指点胡,说官文无能,但身份特殊,跟他结怨,于大局不利,不如笼络他,跟他处理好关系,利用他的特殊身份来办自己的大事。胡林翼恍然大悟。主动巴结官文,不惜以巡抚之尊出席官文三姨太的生日宴会,又把三姨太请进府来隆重接待,让老母亲认三姨太为干女儿。就这样,把官文拴住,做他手中的一颗橡皮图章。胡林翼在湖北,从此事事无障碍,与官文水乳交融。
曾老九为什么不能步胡林翼的后尘呢?除开他的禀赋、性格与胡不同外,一是自认为才大功高,不可一世,普天之下,除了他大哥,没有人在他的眼中。二是他与官文有宿怨。宿怨之一是咸丰八年十月发生的三河之役,李续宾向官文求救,官文置之不理,致使这支部队六千余人全军覆没,李续宾与曾国华丢掉性命。宿怨之二,同治元年十二月,曾国葆的丧舟路过武昌。武昌城里的大小官员都登船凭吊,唯独官文不去。宿怨之三,官文并无收复省城之功,却居然与他同封一等伯。公私恩怨交织在一起,使得曾老九决心冒天下之大不韪,要把官文赶下台。
朝廷对这个南蛮子的举动左右为难。不处理官文,则得罪老九,新湘军谁来统领,谁来帮曾国藩打捻军?而官文实在是朝廷心腹,是多年来朝廷用来监视东南战场的忠实耳目,实在是不能处理。朝廷只得派出两个大员到武昌来装模作样地调查一番。为不影响老九的情绪,免去官文的湖广总督一职,调回北京专做文华殿大学士,不久再安排官文做直隶总督,其重要性更在湖广总督之上。
接下来,曾国荃迎来的是他一生最不顺利的时期。新湘军与捻军打仗,屡战屡败,几无打过胜仗。新湘军的两大将领之一的彭毓橘被活捉肢解,另一个郭松林则被打断腿。新湘军士气低沉,毫无斗志。面对着飘忽不定的捻军,铁通将军一筹莫展,只得请求开缺回籍。前前后后,曾国荃只做了一年零八个月的湖北巡抚,在东南战场上所积累的赫赫威名,几乎丧失殆尽。
曾国荃之所以这么快便垂头丧气地离开湖北,仗打败了,自然是有重要原因,源于官文一事让朝廷不满,且与湖北官场广泛结怨,也是其中不能忽视的因素。没有官场经验,且与湖北广泛结怨,也是其中不能忽视的因素。没有官场经验、不识宦海深浅的犟老九,终于吞食了自己亲手所酿的苦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