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拷·问
摩羯大直女如我,爱思考些有的没的。
◆◇◆◇◆◇◆
最近有部叫做《幸福定格》的纪录片入围了刚结束不久的First影展,内容和形式成功引起了各路影评人的关注。
纪录片导演沈尚可,用七年时间,记录八对夫妻的对话。
他们的婚龄各异,面对面坐着,像刚刚认识的时候那样,尝试高质量对话,哭着笑着聊着平时不会触及的话题。为什么你妈妈生一点小病我们就跑去看望,而我妈妈住院也没办法去照顾?你那一次暴怒摔东西,是因为需要我理解、需要我安抚对吗?你一直都不喜欢小孩,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
影片介绍中说,“爱,可能更来自真正的对话”。纪录片的主角,是打工仔、教授、小吃店老板、白领职员、艺术工作者、创业家、家庭主妇......通过他们之间最真实的对谈,带领观众反思自身对婚姻与幸福的定义。
今日份的灵魂拷问:
爱情中,幸福的定义是什么?
◆◇◆◇◆◇◆
除了物质保障,能够保持高质量对话,是一种幸福吧。
我工作之余,在一个戏剧工作室“玩票”,刚刚公演结束的一部话剧昵称“五个柠檬”。剧本吸引我们的原因是,太有意思了!把一对刚刚认识、互生好感的年轻人,放到了一个即将实行“每日限量用词”的假想社会--每人每天只能说140个字。
最受欢迎的一个桥段是,在140字的语言限制即将开始实行的最后五分钟,他们用最快的语速把之前藏着掖着的话都说了出来。两人看着倒计时,噼里啪啦地讲话,对方的家庭背景、对性生活的期待等等等等,坦诚至极。这样“肆无忌惮”地倾吐,实在是太过瘾了。
如果没有剧目中特定场景,现实生活中,这对情侣聊到这些话题的时间节点,可能会无限推迟。
灵魂碰撞般的对话,不仅规避了不少隐患,而且提升了感情的质量。
《幸福定格》的创作过程,也看到了语言交流的重要性。坦诚的、高质量的对话,可能在一些情侣或夫妻之间很久都没有过了,他们有没有意识到对话的缺失,外人也不得而知。因此在记录片中,即使没有任何观点,仅仅是对话的记录,就已经足以给人思考了。
导演说,
“这些谈话都很可能发生在你我他的生命中,我喜欢在镜头前看他们对话,回应到自己的生活经验里,对话的减损或者时间的变少,或者品质的降低,好像是结婚后一个很明显的差异。”
这样的差异非常普遍,在我们身边,总有面对面坐着,各自看手机的男女。朋友说,他们好奇怪,那干嘛一起吃饭?我也不知道,大概他们不想一个人吃饭吧。
最冷漠的爱人,不是背对着你一言不语,而是明明就在面对,脸却被手机屏幕照亮。
不过,在责怪对方不主动交流的时候,不妨先来审视下自己,有时候可能是你把对方变成了这样的人。对话,是两个人的事嘛。
想到《东京爱情故事》里面的女主角莉香,她可以代表“暗自神伤”的一类人。他们总是选择独自承受感情里的苦,这样的苦情无益,甚至有毒。“我的头脑中已经发生了一场海啸,你却只看到了一只蝴蝶的振翅。”文艺而委屈,但是你不说,我只看到你委屈,甚至我都看不出你委屈,更何谈安慰?
挺喜欢一句歌词的,“你不说真心话,我怎么为你大冒险”。
感情中更隐忍的一方,觉得这事说出来,会不会影响我在他/她心里的形象?会不会让对方不高兴?最终选择默默藏在心里,可是想起来总是别扭。这样的压抑,总有爆发是时候。某天突如其来的决绝,看上去像意气用事,其实是累积后的结果。
导演沈尚可说,
“我很高兴看到他们在镜头前对话,好像在提示自己对话的重要。......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婚姻的样子,必须要用自己的方法通过对话找到婚姻的角色、样子跟期待。”
对话,不是为了让对方与自己趋同,这更像“控制”,而不是“了解”。平等的对话,应该是为了使双方更契合。契合,一方面是让对方知道“我在想什么”,另一方面是“了解你的想法”。互相尝试更多地去理解本来不愿去理解的事,因为你在意,所以我也想去了解。
童话里,找到完美爱人,就是幸福的终点。而现实中,找不到完美爱人,最后找到的都是差异再大,还是愿意互相了解的人。点滴积累的了解在一蔬一饭中,在眉目传情里,更是在一次次的高质量对话中。
那...我们聊聊吧。
文 | Helen 图 | Unsplash
◆◇◆◇◆◇◆
微信公众号:Helen小姐的精神世界
(陪你阅读和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