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隐公三年 公元前720年
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殇公焉,曰:「先君舍与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以没,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对曰:「群臣愿奉冯也。」公曰:「不可。先君以寡人为贤,使主社稷,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岂曰能贤?光昭先君之令德,可不务乎?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使公子冯出居于郑。八月庚辰,宋穆公卒。殇公即位。
【译文】宋穆公病重,召见大司马孔父,把殇公托付给他:“先君舍弃与夷而把位子传给我,我永不敢忘。如果托您的福我能保全脑袋而死,先君问我与夷,我怎么回答呢?请您事奉与夷来当大位,我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孔父说:“群臣都愿意事奉您的儿子冯。”宋穆公说:“不行。先君因为觉得我贤明所以把位子传给我,如果我不让位就辜负了先君,称得上什么贤明呢?您不可辜负了先君的功业。”于是让公子冯去郑国居住。八月,宋穆公去世了,殇公即位。
【解析】
材料背景:十年前,宋宣公去世,没有把君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与夷,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弟弟宋穆公。十年后,宋穆公病重,又把君位传回给了与夷。与夷即位后,宋穆公的儿子冯在郑国支持下发动了争夺君位的斗争。
这段故事我初读的时候就觉得很奇怪,但又说不上哪里奇怪,今天终于找到了原因。这段话读来让人奇怪是因为有几个解释不通的疑点
疑点一:宋穆公已经病重了,而且已经决定让位给与夷,一个将死而又无欲的老人,为什么会说出“如果我能保全脑袋而死”这样的话呢?谁还会去要他的脑袋吗?
疑点二:宋穆公让位的理由是历代让位者一贯的说辞,无非是对方很贤明自己发扬高风亮节,这理由本就不充分,更何况他所让的人并不贤明,殇公在位期间宋国连年战争国内混乱,殇公自己也被臣子谋杀而死。
疑点三:如果这是一场寻常的让位,为什么要让自己的儿子去郑国居住?是怕自己的儿子争夺君位还是怕别人加害自己的儿子?反正不论哪种,都说明这场让位背后并不寻常。
史书记载的只是故事的片段,我们只能自己把这些片段像拼图一样拼接起来,尽力去还原完整的故事。在我看来,宋穆公这次让位更像是迫不得已而为。宋国在宋宣公传弟不传子之后,国内一直不稳定,《史记》中说“宋之乱自宣公废太子而立弟,国以不宁者十世”。宋穆公虽然继承了哥哥的位子,但国内不依附的人很多,前太子与夷也不甘心失去国君的宝座,于是围绕君位的明争暗斗开始了。这场斗争显然由前太子与夷占了上风,此时宋穆公病重,形势所迫之下他只好答应把君位传给与夷,但条件是让自己的儿子去郑国。只有这样自己和儿子才能安全无恙,宋国也免于一场兵祸,所以才有“得保首领以没”和“无废先君之功”这样的话说出。
宋穆公让位的初衷本是保全儿子和宋国,但没想到儿子冯到郑国后勾结了郑国,郑国支持公子冯回国即位,于是郑宋两国的战争开始了。郑国支持公子冯,自然是想借此削弱宋国,实现自己的利益。宋穆公一场不仅没能安定国内,又引来了国境外的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