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儿子,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八年来,在他上学前,我们日夜相伴,极少分离。而在养育他的这八年里,其实我蛮多时候是人在心不在的,人在心不在就是忽视,而且是最严重的忽视。很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导致他七岁多时仍不敢独自玩耍,不敢跟陌生人说话等等。
九年前,自怀着他就没再参与社会工作了,表面看来,这是很重视他啊,为了陪他放弃了工作,脱离了社会轨道。但现在回头重新审视,若说完全为了陪伴他,忽然有些心虚,好像也并不是完全为了陪伴他,只是个表面的借口,因为当时的工作也正好遇上了挫折,正在一个欲罢不能的状态,小家伙恰当其时地来了,而那时我已四十岁高龄,这样我得以用一个很喜庆的方式体面地离职了,所以倒不如说是他将我从一个迷茫而快速的列车上解救了下来。
而另一个我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原因是:因为我幼时没有在父母身边成长,有着深深遗憾,一直觉得不在父母身边成长是很苦的事情,不想让我的孩子受这种苦。表面看来是为了他不受苦,实际却是在疗自己的伤而已。这种出发点注定了关注点在我而不在他身上,能不忽视他的需求吗?
再次,因为我是再婚,之前已经有个儿子了,总觉得小儿子是为先生而生的,是属于他的,所以常觉得是在帮先生带孩子的感觉,这种假设让我好几年跟小儿子有隔阂,不能像当时带大儿子时那种揪心揪肺的,生病时恨不能以身想代的体验。
是的,在物质上,他的处境是好的,他出生时,经济条件好,父母双全,什么也不缺,也正因为这一点,反而让我觉得可以偷懒,我的偷懒表现在:忽视了与他的交流,与他心贴心。不知为什么,明知道应该多与孩子说说话好,可就是说不出来。回想起来,那时虽然天天抱着他,却很少和他对视!现在想想小家伙的表情,是的,好像一直在找寻妈妈的目光。写到这里,心里好痛啊!而我借口是他已经够幸福了,应该满足了。其实那时是我的情绪占了主导,所以人是陪着孩子,但心不在孩子身上。那心哪里去了呢?情绪怎么来的呢?回想一下,当时的心要么在回忆痛苦的过去,要么痛恨遇到的挫折,要么就在担忧未来,先生能否养活我们全家。真的,当时大部分时间潜意识里都是这样的念头,是不是所谓的产后抑郁呢?我不知道。但真的,我虽然一步未离地跟孩子在一起,心里却大多是这样的念头,这对一个小孩子来说是多大的忽视啊!妈妈明明在身边,但妈妈眼里没有你!这就等于跟孩子说:你不重要!而且跟孩子表达这个信息的人是这个世界上你最亲近最信赖的妈妈!
曾想把罪名加给父母,因为我没有幸福的童年,所以我不会跟孩子幸福地玩,但那些事件都过去多少年了,为什么今天还能影响我?也曾想把罪名加给先生,是他让我没有安全感导致的,但他不是我选定的吗?我决定和他结婚时他就是这样的,似乎也赖不上他。
直到今天勇敢地审视自己,看清自己,并且也尽量不再忽视自己,松开自己绑在心上的一道道绳索,开始学着呵护关爱自己,善待自己,这个时候,同时明白了怎样善待身边最亲近的人,当然包括我亲爱的小儿子。
还好,还不算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