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法准确地学习成功的社交,只是我们要在成长中寻找最好的自己。
从小我就是一个害怕社交的人。
小时候的社交表现在什么方面呢?大人们所说的小孩子“认生”,就属于一种吧。这样子的小孩子不愿意去接近陌生人,我就是这样的小孩。
说是害怕到什么程度呢?五六岁的时候上舞蹈班迟到了,我都只会选择不去了,因为我不知道该如何向老师解释。
小时候的我,似乎是个怪胎。
小孩子总喜欢凑在一起和有童心的大人玩耍,不用说,在另一边看着他们玩跟着他们笑的那个人,是我。
可似乎正是这样的孩子,他们越想要得到别人的关注,哪怕只是他人一点点的反应,都会偷着乐上好几天。
长大了一点,总不能还是这样的性格处着,对自己不好,对他人也不好,家长开始着急了。
只要是有一丁点的作用,家长们都会让孩子去尝试。
他们开始鼓励孩子去和陌生人说话,锻炼孩子的胆量,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文艺表演。
辛苦总归不会白费的,孩子开始变了。
聚餐时孩子能自己点单,逛超市时孩子会主动询问售货员商品信息......
可是这些还不够,因为我们只是能够社交了,并不说是会社交了。
长大了,我们都趋利了。不可避免的,就是你的圈子。
以前我总是认为凡事都靠不就得了,有些时候,朋友能帮你一把,可以让你少拐几个弯;有些时候,你必须得让朋友帮你。
可想想,我们才是十字开头的年纪,为什么会变得如此模样?
因为你想当班干部,你需要同学的投票;因为你想被评定三好学生,你需要同学的投票;因为你想,你就需要他们。
可谁能保证同学的投票就是公正的呢?不过是传着我们的这种社会模式。谁和我玩得好我就投谁,我不喜欢谁我就不投谁,这是小学生都明白的道理呀!
因此,我们无法拒绝社交。
可是当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能保证你会社交,就能保证下次投票别人就一定投给你吗?不能!
虽还不能,但我们不能急。
因为我们还正年轻着,我们在被社会化的同时还应当保持着我们这个年纪该有的态度。
我们要的是过程,是那个我们跌倒了一步一步教我们爬起来的过程。
所以,我们还不需要去规矩刻板地学习那些社交规则,还不需要规矩刻板地去学习那些说话之道。
正因为我们还年轻着,我们有时间去探索、去发现和别人相处的最好方式。
这是这个年纪赐给我们最好的东西,得珍惜。
很多个晚上,我回想我今天为什么会做这件事,答案若是因为我喜欢,很好;答案若是因为我只是为了得到什么,那么,很危险。
假如一个人他想要竞选学生会干部,第一,是因为对这个部门感兴趣等感性因素;第二,是因为当上了干部他能获取他想要的东西等理性因素。
人都是野心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若是出于第一种因素,他需要同学支持他,为他投票。
若是出于第二种因素,他需要同学支持他,为他投票。
可他们怎么样去争取更多的同学投给他呢?这也算是一种社交。
只是社交的目的性若是太强了,我们就会变成那个我们自己都不认识的自己了。
文章的结尾,
愿我们都在成长中寻找到自己的模样,成为更完美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