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行〕赏读

作者: 农夫看天下 | 来源:发表于2018-04-14 11:41 被阅读130次

出处: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话说那王熙凤趁着其夫贾琏外出远门办事之时,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把那贾琏所钟爱的二房姨太太尤二娘活生生的逼得吞金自杀。

一时之间,那大观园内的众姐妹个个瞠目结舌、面面相觑、如鲠在喉,不敢言语。只是那尤二姐乃是初来乍到,住得时日并未久长,与众姐妹皆是泛泛之交,众人虽然觉得她可怜,就是无人肯为其说上只言片语。

那宝玉本是心性纯良之人,因是凤姐所为,竟也不便多言,偏偏前时其好友柳湘莲的未婚妻尤三姐又刎颈自杀,柳湘莲盛怒之中,万念俱灰,竟一举而出家当了和尚。那贾赦又欲逼娶鸳鸯充其二房,种种龌龊腌臜之事接踵而至,闲愁胡恨连连不断,把个宝玉气得晕头晕脑,终日无语,竟然又像得了那怔忡疯傻之症。

那黛玉见宝玉如此,其本是心细如发,极其敏感之人。耳闻目睹了尤二姐的悲惨遭遇,况且又同是女人,于是便有那同病相怜、物伤其类之感,心中不胜凄凉,悲哀。于是就创作了这首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桃花行》。

〔桃花行〕赏读

原文: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亦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帘栊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月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树树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饮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赏析: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帘外温柔缠绵的东风轻轻地抚弄着桃花,清晨桃花帘内的人儿却是一副慵慵散散的样子,并不梳妆。那帘外是妖艳的桃花,那帘内是心碎的人儿,人与桃花仅仅隔了一块门帘,近在咫尺。那痴情的鲜花一心想看到帘内娇艳的人儿,乐心的东风有意撞开门帘,但那顽固的门帘却并不卷起。

嘿,真个是恁那宝奁尘满,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这里生动地描写了一个桃花盛开,东风悠悠的早晨,一个闺中少女春心懒散,睹景思念心上人的情景。特点是以物喻人,寓情于景。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怜人花亦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帘外的桃花依然灿烂地盛开,可是那帘内像花儿一样娇艳的人儿,却是那么的憔悴。假如那花儿也有怜悯之心,花儿也会为帘内人而憔悴,东风传送着帘内外同病相怜的讯息。

(风透帘栊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风透过帘栊,庭院中落满了凄惨的花儿,庭院中一派无情萧杀的落花景象着实令人伤心。长满青苔的院子,只有那门掩着那空空的院落,无聊的人儿倚着栏杆,无奈地目送着落日余晖。

上面“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应是从刘方平的《春怨》“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门不开”的意韵中演变而来。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那伤心的人儿面向东风哭泣,她那粉红色的裙子却偷偷地缠上了桃花树。桃花桃叶漫天飞舞,那桃花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绽放着最鲜艳的红色,那桃叶虽然倍受摧残,却依然凝聚着那最美的绿色。

“茜”:代指粉红色,茜草的根可以做红色染料,用来浸染衣物。“花绽”:花朵饱满裂开。

(树树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桃花行〕赏读

远远望去,那成千上万棵桃树上的桃花竟像一片红色的烟雾一样封锁着整个树林,那红色的火焰烧烤着高楼,照耀着墙壁,一片红得朦胧模糊不清。又像掉下了天上天机织的正在燃烧的鸳鸯锦,珊瑚枕轻轻移动,一场春梦即将醒来。

“天机”:天上织女的织布机。“鸳鸯锦”:这里有一个典故,说的是前秦时期有一个人叫窦滔,他因当官失职获罪,被发送边疆多年。其妻苏蕙思夫心切,用织布机在锦缎中织进了840个回文字,诉说了对丈夫刻骨铭心的思念,后寄给她的丈夫。这就是有名的《回文璇玑图》,后来历代文人都以“锦书”“锦字”来代表爱情书信。

不过这里的“鸳鸯锦”,本人认为,还有一个解释也颇合情理。那“牛郎织女的故事”大家都是知道的,织女和牛郎夫妻长期被天河所割据未能团聚,解释为织女织给牛郎的“鸳鸯锦”亦未尝不可。

“珊枕”:珊瑚枕。张宪诗“珊瑚枕暖人初醉”。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饮蘸胭脂冷。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侍女手拿渡金脸盆送上水来,冰冷的泉水轻沾粉面,唇上胭脂传来彻骨之寒。胭脂鲜红的颜色又有什么能与之相比呢?只有那桃花的颜色和人的眼泪。

“人之泪”:鲜红的眼泪,眼睛哭出血来,出处:传说杨贵妃被选入宫,辞别她的父母亲时哭出了血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如果将人的眼泪和桃花相比,那眼泪长年地流啊流,而那花却年年空自娇媚。含着眼泪看花,那眼泪很快就会流干,一旦眼泪流干了,那春天也就到头了,春天到头了,那花儿也就憔悴枯萎了。

花儿枯萎了,美人憔悴了,这世上的事原本难以两全。“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黛玉并不明白这个道理,把那美人赏心悦目的“横波目”常常藏起,一味的制造那凄婉悲怆的“涌泪泉”,最终给她的身体带来致命报复。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枯萎憔悴的花儿遮盖着伤心欲绝的人儿,黄昏时候,落花纷飞,痴心人儿已倦归。一声杜鹃的叫声又宣判了那春天的死期,寂寞的门帘和窗棂空自留下那月光的痕迹。

“杜宇”:杜鹃鸟,杜鹃叫了,说明春天就要尽了。这里有一个典故,“杜宇”其实是古代蜀国的一个国君,因为他手下的宰相鳖冷治水有功,并且功高盖主,众望所归,于是他就将王位禅让与鳖冷。杜宇本人遁迹山林,后来化为杜鹃鸟,因其叫声凄切,后人都用来形容悲声。

评说:这首诗的体裁和那《葬花吟》相同,但是无论是诗的意韵,还是读者吟诵所感觉的效果等,各方面来说都比《葬花吟》相差甚远。

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知道“红色、黄色、橙色”是暖色调,会给人带来兴奋,温暖的感觉。所以实际生活中常常用红色来表示喜庆。

那桃花是粉红色,色彩鲜艳,光彩照人,给人以无限温煦之感。那《葬花吟》从头到尾只字未提及“红色”,而是刻意渲染东风呼呼,落花飘飘的那种意境。

而这首《桃花行》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用暖色来描写闺怨中的离情别绪,努力制造凄怆气氛,虽然写得巧夺天工,但终究犯了写作上的“兵家大忌”。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这是本人的一点罅隙之见,仅代表本人自己!

不必如鲠在喉,鄙人先吐为快。谢谢!

相关文章

  • 〔桃花行〕赏读

    出处: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话说那王熙凤趁着其夫贾琏外出远门办事之时,用“明修栈道...

  • 又读《桃花行》

    桃花行里看桃花,帘外红门掩茜纱, 斜日秋风吹骨透,潇湘花事到谁家?

  • 2022-03-18

    春天是桃花盛开的季节 赏读以下桃花诗词, 与你一起遇见最美的桃花! 愿你在这个万物复苏, 百花齐放的季节里, 能如...

  • 花若

    桃花乡,桃花酿,桃花西岭桃花塘。 桃花妆,桃花赏,桃花煮酒桃花扬。 桃花墙,桃花凉,桃花净水桃花长。 桃花帐,桃花...

  • 《夷陵春 赏桃花》

    桃花园里赏桃花 ,晨出晚归家。 故人新友结伴行,一路欢歌游。 却说夷陵春光好 ,看点真不少。 借问春游何处玩 ,桃...

  • 醉桃花

    醉桃花 桃花山下赏桃花, 桃花庄内桃花家。 桃花人儿桃花酒, 桃花酒后醉桃花。 桃花林中桃花友, 桃花诗中桃花茶。...

  • 【评论】味在铅华浓淡处

    (作于2016-12-02 ,由新浪博客搬迁而来) 味在铅华浓淡处 --赏读《桃花赋》[https://www.j...

  • 踏春行

    《踏春行》 —穿石— 春色满城 跑者踏行 绕城赏尽阳春意 断垣残墙 古藤枯木 一代天骄终不见 粉面桃花 盛开依旧 ...

  • 赏桃花

    风轻轻地吹着,春迈着温柔的脚步来到人间。春天来了,她带来了毛毛细雨,她使树木抽出忍冬的嫩芽,小草破土而出,她让百花...

  • 赏桃花

    阳春三月,晚饭后,信步来到郊外,看到满林子怒放的桃花,我们也心花怒放,感到春天就在身边。 桃叶才刚抽出嫩芽,桃花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桃花行〕赏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pic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