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法绘画糖豆学院 · 疯狂读书营书评区主编课堂学员大本营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稳定,而在于变迀(故事思维)书评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稳定,而在于变迀(故事思维)书评

作者: 存凤呢姑娘黄莺 | 来源:发表于2017-12-23 21:45 被阅读180次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稳定,而在于变迀(故事思维)书评

(一)

今天一个一年多未见面的朋友相约茶聚。

席间讲起她女儿已经考到广州读大学。

圣诞节她要去广州陪女儿过节。

问我要不要一起去?

我说,没有空闲时间。

朋友说,我女儿还记得十年前你给她讲的故事呢!

我一脸茫然,朋友再三提醒,我才想起来是有这么一件事。

再仔细想想,那就是一个故事。

于是我讲述了一遍给朋友听。

十年前你带着8岁的女儿来我家做客。

吃饭的时候你女儿不肯吃饭,偏要吃零食。

你很生气,严帇地斥责她,你现在不吃,等一会儿也不要吃,以后我不带你出来了。

你女儿吓到了,一下子大哭起来。

我忍不住说你,这么凶,吓着小孩子啦!

我走过去牵住你女儿的手哄她,给她讲了一个故事,我还赞她又乖又听话,是个好孩子。

她听完后破涕而笑。

我接着说,你妈妈大声骂你是妈妈不对。

可你饭前吃那么多零食,不好好吃饭。

身体会不好,然后要去医院打针。

妈妈会心疼,妈妈是爱你才责备你。

妈妈责备你时也很伤心。

你让妈妈伤心是不是不好呀?

你喜欢你妈妈吗?

小女孩一边抹眼泪一边抽泣地说:喜,喜欢。

我说,那你有没有什么想和妈妈说的?

小孩子走到妈妈面前带着哭腔说,我错了,妈妈,我以后听你的话,你不要不理我。

母女二人紧紧抱在一起。

我在一边鼓掌,好啦!好啦!母女情深的戏演完啦!快来吃饭,菜都凉了。

我把这些细节讲给朋友听,她直嚷嚷:你的记忆力太好了嘛!我都记不住如此详情。

我笑了,不是我记性好。

而是那天你们母女的表演让人记忆深刻。

你们抱在一起的画面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面了。

我现在还想起当年讲的是一个小女孩不听妈妈的话被装扮成狼外婆的大灰狼吃掉的故事。

原来我们可以忘记很多事情,却能记得自己讲过的故事。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稳定,而在于变迀(故事思维)书评

(二)

今天看到此书我深有同感。

生活当中学会讲故事就是学懂人性。

学会用轻松幽默的方法加深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此书内容比较多,属实用型的工具书。

作者是(美)安妮特.西蒙斯

2017年3月由后浪.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原作名: THE STORY FACTOR

译者: 俞沈彧

288页。45元人民币。平装。

作者安妮特·西蒙斯是将故事思维应用在商业领域的先驱。

她曾创办美国团体程序咨询公司。

也致力于提高公私领域组织的团队建设及整体协调水平。

曾服务的客户包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国税局(IRS)、微软公司等。

曾出版《你的团队需要一个会讲故事的人》等,本书是其公认的奠基之作。

这本书已经畅销全球十余年了。

在书中作者运用大量亲身经历的事例为依托,从商业活动的每个细微之处出发,详细讲述实战型的说故事技巧。

(三)

此书目录

序 言

导 言

第 1 章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讲的 6 个故事

第 2 章 何谓故事

第 3 章 答案授人以鱼,故事授人以渔

第 4 章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第 5 章 故事的心理影响

第 6 章 万能金句还是宏大史诗?

第 7 章 影响不情愿不关心和不积极人群

第 8 章 聆听的力量

第 9 章 讲故事者该做的和不该做的

第 10 章 讲故事的人的日常

第 11 章 故事性思维是一门技能

案例学习

致 谢

出版后记

(四)

此书为什么畅销十几年?

从翻开书的第一页就可以感受到此书的魅力。

一口气看完用时三个小时。

书中故事令人看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就看完了。

以下是书中部分精彩内容剧透。

1992年,10月凉爽的清风拂面,我和其他400多人坐在田纳西琼斯伯勒的一个帐篷里,等待下一位讲故事的人。

听众来自各个阶层、各行各业,有穷人也有富人。

有城里人也有乡下人。

有教授也有小学生。

我身边坐着一位留着灰白胡须的人,看起来像个农民。

他戴着一顶帽子,帽子上面别着一枚印有“NRA(全国步枪协会)”的徽章。

非裔美国人开始讲他的故事。

20世纪60年代,在密西西比河谷的深处,他和其他6名活动策划者经历了一个漆黑孤独的夜晚。

他们心怀恐惧,不知天亮后的前行将面临什么样的危险。

他们盯着篝火跳动的火苗,心事重重。

这时他们中的一个开始唱歌,歌声平息了他们的恐惧。

他的故事如此真实,以至于我们似乎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恐惧,看到篝火的亮光。

然后他让我们和他一起唱这首歌。

全场的人都开始唱起来。

“轻轻摇晃的可爱马车,载我回故乡……”歌声从我们的喉咙中传出。

就好像有一架大型管风琴在伴奏。

我身旁的农民也跟着唱起来。

我看到一滴眼泪从他粗糙的、暗红色的面颊滚落。

就在此时,我目睹了故事的力量。

如果一位非裔美国激进分子能够打动一个过分保守且有种族歧视的农民的内心。

我想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

其实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能够讲好故事都是一项技能,能有效提升沟通能力。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讲好故事比写说明书更重要的时代。

讲故事的关键在于能够激励、说服、最终达成积极合作,极具实用性。

故事可以简单分成两类,即自身故事和非自身故事(历史故事、经由朋友复述的故事、热门实事和寓言、名人故事等)。

毫无疑问,讲自己的亲身经历是最有效的教导方式。

但无论是哪种?只要运用得当,都能有效传递信息。

针对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要做到三步,即感知他人、控制自己、影响他人。

通过这三步层层递进帮助你达成个人目的。

比如追求权力和财富,或者好的名声。

或者利他目的,比如想帮助某个组织、团体或者特定的人群,体现无私奉献精神。

期望通过讲故事说服听众,让其产生信任。

这就要求能够聆听并感知他人。

并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以及不要用枯燥的讲道理方式。

而是试着用讲故事的方式影响他人。

让他们信任你,进而达成目标。

1,感知他人:

感知他人的态度。

大多数情况下,通过积极聆听。

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人对你想达到的目标的态度。

无非是支持、中立、反对之一。

并且从人之常情的角度来讲。

人们认为任何试图影响他人的人都想从中获利。

并且大多数人潜意识里,认定你的获利就意味着他们的损失。

所以在讲故事之前需要做到感知他人的态度,且完全接受这种人之常情。

感知他人的需求。

在讲故事之前也要考虑到听众的收获。

即他们的实际需求,听众一定想知道你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

但要说明的是这个好处需要和听众的状态相匹配。

比如你期望说服温饱问题还未解决的对象,直接去追求精神层面的意义。

这极易导致不对等的沟通,即无效沟通。

只要你做了必要的准备工作。

事先了解你打算施加影响的对象。

就能提前发现他们可能会在哪些方面对你不满意。

一旦找到可能对你不利的因素。

要打消对方的戒心就不是难事了。

感知听众的态度和需求是你能够说服他们的前提。

一旦听众感受到你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就更容易对你产生信任。

2,控制自己。

在感知听众的态度和需求后。

无论这与你预期的是否一致。

你要做的都是在讲故事之前,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

情绪调整好了,稍后的语气和态度自然顺了。

这就为说服听众奠定了基础。

正如作者认为的大多数并购项目之所以失败。

是因为负责并购的那些高管团队不尊重人所致。

不管听众是谁,你跟他们谈话时。

要是轻视他们,不尊重他们,都会产生消极影响,使效果不如预期。

另一方面的控制是,你自己一定要相信你讲的故事。

人们在说话时,眼睛是骗不了人的。

听众可以从你的眼神中感受到你是否真诚?

当你积极热情地讲故事时。

你的眼睛都会泛着光。

但这绝不是让你假装尊重他人和相信自己要讲的故事,而要真心。

毕竟如作者所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装出来的笑,笑不到最后。

在讲故事之前,你一定要进入某个角色。

选好一个姿态,务必让你的身体也能说出你的心声。

所以,在讲故事前需要控制自己随后讲故事时的所有表达方式。

口头语言、神态、身体语言等都要全方位地步调一致。

3,影响他人。

如果说感知他人、控制自己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准备。

那么影响他人才是讲故事的目标。

是为重中之重,但这是递进的关系。

毕竟要想影响他人,你的心理准备也要足够。

随后才能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听众和你想达成的目标产生共鸣。

在讲故事时,全身心融入你的故事。

这个时候请不要充满控制欲。

控制应在上一步中针对你自己。

而不是在这一步中针对听众。

请记住你的目标是影响而不是控制。

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而控制却是能被听众感知的。

会削弱你讲故事传递的能量。

让听众通过故事知道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以及你想得到什么?

这就建立了信任的基础。

相比于平铺直叙、苍白乏味的事实说明。

讲故事的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比如宣传价值观。

这些东西很抽象,感觉很遥远。

要是没有具体的生活实例,听众很难感受到它们的意义。

如果你的故事能引起听众的情绪波动。

体验到诸如激动、慷慨、热情、肃穆的情感。

辅之以良好的节奏,你就成功了。

故事胜于事实,源于故事是有生命的。

它能在听众的思想中发展并成长,然后流传下去。

无论你是想让你的员工、同事、老板、配偶、孩子。

还是社会大众,去开始、停止或者只是去思考某件事。

故事都可以帮助你触及听众的内心。

而当你的听众看到了你故事中的真理,他们就会更理解你。

也就更加順服你。

故事给事实以生命,以上三步让你能讲好一个故事。

当然这是在你有了故事储备量以及懂得什么场合应用什么故事的前提下。

以上滿意的干货是否夠用?

(五)

看完此书我的得到:

说故事永远胜于讲道理。

在职场,当你和客户沟通之间出现僵局,需要讲故事来破冰。

讲好一个故事,可以赋予冰冷的数据和残酷的事实以温情。

在家庭,当你和家人因为三观不一致有误解而不理不睬时,你需要讲故事来破冰。

讲好一个故事,可以触及最强硬、最敌对的人内心深处的柔软所在。

说故事并非与生俱来的天赋,是可以学习和逐步提高的思维模式。

了解其中关窍所在,我们便可以迅速掌控全局。

这本书堪称一本关于讲故事的实用工具书,加以研究定能有所收获,对学习和工作都有益处。

对生活更是有绝对的帮助。

这本书里面举了很多例子,在分析和拆解这些案例的时候,可以轻松掌握增加说服力的小技巧。

书的后半部分还讲了很多讲故事的要点。

让人有种豁然大悟的得到。

生活中我们和家人,朋友的误会有时就是我们讲大道理太多,讲故事太少。

我们理性太多,感性太少。

我们忘记了家是讲爱不是讲道理的地方。

所以我们不被家人理解时感到痛苦,感到不开心,感到心力交瘁。

这本书里面的心法加技巧,可以说无论是日常沟通,写文案,销售产品还是和家人,朋友,同事相处都会自信满满,得心应手。

达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故事情节来引起共鸣,完成自己的想要。

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

所谓会说话,就是会换位思考。

所谓会换位思考,就是会讲故事。

这本(故事思维)值得买来,细细阅读和学习。

我诚意推荐给大家。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稳定,而在于变迀(故事思维)书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前程似锦_3a7b:初略看了一下,感觉标题和内容不符
  • 阿褒:我赞同:生活中我们和家人,朋友的误会有时就是我们讲大道理太多,讲故事太少。👍👍
  • 895f22043745:你的坚持让你自带光芒

本文标题: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稳定,而在于变迀(故事思维)书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ptc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