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里,如果不懂得人情世故,那么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何谓人情世故?就是为人处世的道理。
高阳先生的《胡雪岩全传》描写了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发迹史。
胡雪岩从一个钱庄的小伙计成为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情熟透。
经商要学胡雪岩,做人一样要学胡雪岩。
要想在社会上吃得开,那么《胡雪岩全传》不可不读。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胡雪岩是怎么做到人情熟透,并以此成功的。
2、帮人帮到底
胡雪岩和王有龄约了第二天见面。胡雪岩却姗姗来迟。
是“不见不散”的死约会。王有龄顿感进退两难,不等是自己失约,要等,天色已暮,晚饭尚无着落。呆了半天,越想越急,顿一顿足,往山下便走,心中自语:明天见着小胡,非说他几句不可!他又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境况,在外面吃碗茶都得先算一算,何苦捉弄人?走了不多几步,听见后面有人在叫:“王有龄,王有龄!”转身一看,正是小胡,手里拿着手巾包,跑得气喘吁吁,满脸是汗。
见着了他的面,王有龄的气消了一半,问道:“你怎么这时候才来?”“我知道你等得久了,对不起,对不起!”小胡欣慰地笑着,“总算还好,耽迟不耽错。来,来,坐下来再说。”王有龄也不知道他这话是什么意思,默默地跟着他走向一副设在橱下的座头,泡了两碗茶。小胡有些魂不守舍似的,目送着经过的行人,手里紧捏住那个手巾包。
“小胡!”王有龄忍不住问了,“你说有事托我,快说吧!”“你打开来看,不要给人看见。”他低声地说,把手巾包递了给王有龄。
他避开行人,悄悄启视,里面是一叠银票,还有些碎银子,约莫有十几两。
“怎么回事?”“这就是你做官的本钱。”
王有龄愣住了,一下子心里发酸,眼眶发热,尽力忍住眼泪,把手巾包放在桌上,却不知怎么说才好。
“你最好点一点数。其中有一张三百两的,是京城里‘大德恒’的票子,认票不认人,你要当心失落。另外我又替你换了些零碎票子,都是有名的‘字号’,一路上通行无阻。”小胡又说,“如果不为换票子,我早就来了。”这里王有龄才想出来一句话:“小胡,你为什么待我这么好?”“朋友嘛!”小胡答道,“我看你好比虎落平阳,英雄末路,心里说不出的难过,一定要拉你一把,才睡得着觉。”
这里边换票子那个细节值得玩味。
胡雪岩不单是把钱借给王有龄,而且,为了王有龄方便还特意去换了票子。
这就是帮人帮到底。
既然帮人,那么就要为对方考虑,把自己能做的事都做了,把对方的不便都解决掉。
一般情况下,我借你钱就不错了。至于,银票你自己换就可以了。
这就不完全是为朋友着想。
我们帮人往往会在两个地方做的不够。
一是人家求我们帮啥忙就帮啥忙。
而不是像胡雪岩这样,帮了这个忙后,看看还能帮啥忙。
求帮忙的事帮了,对方是感谢,没求的事帮了,对方则是感动。
与朋友交光做到感谢是不够的,这只是表明你用力了。
做到感动,则是表明你用心了。
人情要不就不送,要送就送个大的。
比如,萧何给刘邦送钱就是这样。
刘邦序次功臣,以萧何为首,而萧何初受封为酂侯时,只食邑八千户;后来刘邦想起从前徭役咸阳时,萧何多送了二百钱的赆,又加封给他二千户;后来萧何做到相国,又加封五千户;合共才一万五千户。
二是人家求我们帮忙的时候,如果我们给人家办了,总感觉人家欠了自己,所以言语态度就不注意了。
电视剧《走向共和》有一个桥段,袁世凯教育袁克定说,如果我们不给人家办事,态度一定要好,而办了事态度差点没关系。
不给人家办事,不要严词拒绝,一定要有好的态度,让人家不舒服的感觉少一点。
给人家办事,态度也一定要好。不然,事办了,人家心里也不舒服。吃力不讨好。
当然,如果你不想让对方得寸进尺,以后不想再给对方办事,那么态度差一点是个手段。
当态度不是手段,而只是想表达自己的心情的时候,我们对任何人都要热情。
待续:
3、给别人留面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