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个武侠迷,因为我不擅长打斗。但我敬重金庸的侠气,是他创造了一个有大侠的时代。
我是个七零后,孩童时代起就在广播里听到过武侠的故事,《封神演义》《七侠五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赵匡胤演义》等等。大侠们豪气冲天行走江湖,除暴安良,劫富济贫,我有了最初的大侠意识。直到电影《少林寺》的出现,才真真正正看到了大侠的身影,一招一式,一拳一脚,打在坏人身上,我们鼓掌欢呼;打在英雄身上,我们摩拳擦掌。小伙伴们也都纷纷仿效电影制造武器,“咿咿呀呀”有模有样的“打打杀杀”。
直到1986年我们村附近来了修铁路的,铁路工人有一台18寸的大彩电,我们也跟着沾光,于是可以天天准时看《射雕英雄传》,也第一次知道了黄蓉郭靖老顽童。那动人的画面感人的情节至今也无法忘记,以至于后来再翻版的我从未看过,因为翁美玲黄日华版的黄蓉郭靖已经深深烙在了我的脑海里。那年我十岁,才上三年级,从未关注过作者是谁。
88年,我到镇上上初中,电视是不能看了,可在那个电视少没手机的年代游戏厅成了男孩子们出入最多的地方,着迷的程度不亚于现在痴迷手机的孩子们。我不喜欢玩游戏,也不喜欢那种嗷嗷乱叫的嘈杂环境,当然,最关键的是家里没有这部分闲钱可给我玩游戏。于是,租书摊就成了我课余时常逛的地方。翻翻小人书,看看大部头(就是厚的长篇小说),书摊摆放最多的是金庸的武侠,其次是琼瑶的言情,因为在那个年代,男不看金庸,女不看琼瑶,你都没有和同学交流的机会。课间看,课下看,更有胆大的课上也在看哦。这般痴迷,也成就了他们的写作,但凡能对金庸小说如数家珍的,但凡能对琼瑶小说头头是道的都是作文写的最好的,语文成绩最棒的!不客气的说,是金庸和琼瑶引领了那个年代大部分人的读书与写作。可惜,我是个懒人,不爱看书,所以我也没能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
直到1996年上师专中文系,才真真正正一头扎进图书馆,如饥似渴的汲取文化营养。金庸也成了我仰慕的一员,一周的劳动实践时间我看完了他的《笑傲江湖》,被他的精彩语言所吸引,被他创造的侠气所感动,那是我第一次认认真真的读金庸,很可惜那也是我唯一的一次和金庸近距离接触。随着电视的普及,我更热衷于在电视上接触到了张无忌、张三丰,郭靖、黄蓉,乔峰、虚竹等等。
从此我没再认真看过金庸。然而,金庸所刻画的英雄却深深地扎根在我的脑海,他带给世人豪气满天的大侠风范,是我向往已久的,我也在努力的实践着。
我虽不是金庸迷,本也没有资格评论大侠,可我还是记下了我的记忆,也是那个时代的烙印。金庸,是一个时代的背影,他的作品浓缩了几代人的江湖梦。
如今,大侠虽已逝,但江湖仍在,让我们背上屠龙刀,拿起打狗棍,扫尽天下不平事,荡涤人间污浊气,让侠气冲天,使江湖太平,为人间美满,创中华美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