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集千万有趣灵魂散文想法
探寻文化的力量‖Y君讲课实录(一)

探寻文化的力量‖Y君讲课实录(一)

作者: 木棉yjx | 来源:发表于2019-07-13 18:33 被阅读4次
探寻文化的力量‖Y君讲课实录(一)

各位朋友:

你们好!新学期,人教版全国统编教材里,六年级有一篇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作者就是在下。这篇文章是我1980年写的科普小品,没想到被选入课本。课文主要写了三个故事,说明科学并不遥远,科学也并不难。从身边观察,就可以发现许多大的科学原理。

比如说,课文一开头,讲了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谢皮罗,他呢,有一次洗完澡,注意到浴缸塞子一拔,那漩涡怎么是逆时针方向?第二次他又发现是逆时针方向,他觉得这不是偶然现象,他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为什么会是逆时针方向?因为他是在美国,是在北半球,这个跟地球的自转有关。

由此,他就推论,北半球的台风,它一定是逆时针方向的。果然,他的推论是正确的,也就是说,他是从洗澡拔塞这么一件小事,注意到漩涡方向,到大的台风方向。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海里形成一个大漩涡,就是逆时针方向。相反,到了南半球,就是顺时针。生活中,很小的事情,只要你做有心人,去发现科学,发现原理,把一个问号拉直,变成惊叹号,那你就是科学的发现者。

一个能够把文章写到进入课本的作家,按道理讲,他在学生时代,应该是个学霸,成绩肯定不得了。我呢,今天带来了我家的一个老古董,大家不妨看一看。我呢,是在1945年上的小学,你们看一看,我有两门不及格,一门读书40分,一门作文40分。读书,就是现在的语文。这个成绩报告单说明,我从小不是神童,我怎么会成为一个作家?

这个事情要从我小学五年级说起,我是浙江温州人,我们当地有一种报纸叫《浙南日报》,就是今天《温州日报》的前身。我每天放学回家很喜欢看这份报纸。当时,报社离我们家很近,我每天走过报社门口的时候,就会看到门口有个木头箱子,上头写着“投稿箱”三个字。我那天心血来潮,写了一首小诗,扔进了投稿箱。

过了几天,我收到了平生第一封信。那个信封上写着:“YYL小朋友收”,这封信告诉我,你的稿子写得很好,我们准备在下一期的副刊上发表。就这样,过了大概十来天,有一天,我放学回家,我父亲非常高兴地告诉我,他说今天报纸上登出你的诗了。我去投稿,我父亲并不知道。

那首诗呢,其实就是一块“豆腐干”,70个字,我没想到这首小诗能发表,我拿到了9000块钱的稿费。当时,用的是旧币,10000块钱相当于现在的1块钱,我的稿费实际上就是9毛钱,我呢,一切就是从这块“豆腐干”开始的,当时对我的鼓舞很大,这块“豆腐干”点燃了我的文学梦。

其实,在中学的时候,时间比较多,尤其是寒暑假,可以大量地读书,我觉得那才是我读书的黄金时光,所以就拼命看书。我家里四大柜的书,差不多都被我看光了。到高三的时候,就面临着考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的问题,当时,我一心一意想当记者,我知道北大中文系有个新闻专业,我想要考这个专业,可是一打听,那一年才招二十几名,一个省一名都不到,我倒还有点自知之明,我想也许考不上,但是我非北大不可,正好我姐姐是学化学的,那我就去念化学。

我父亲一听说我要念化学,他就非常高兴,他说当新闻记者,其实是很危险的职业,你念化学,不管怎么样,毕业以后,总可以做雪花膏、肥皂,总归有碗饭吃,,所以我就这样进入北大化学系。

尽管我走进了飘着奇奇怪怪气味的这个大楼,每天在化学实验室里忙碌着,可我身在曹营心在汉,因为化学系对门就是文史楼,就是中文系的大本营,我有时候还偷偷跑到中文系听听课,还加入了中文系的红楼诗社。当时,我还写诗写散文写小说,到处投稿,大概十篇里头有一篇登出来,算不错了。

到了化学系三年级,我开始用文学的笔调写化学,也就是科学小品。当时,北京市科协有一张小报,就叫《科学小报》,我最爱给他们投稿,百发百中,写一篇登一篇。是什么原因呢?中文系的懂科学的不多,化学系的会写文章的不多。我念的是理科,但有一定的文学基础,所以我一写科学小品都能发表。

1959年那年,我就把这些科学小品整理成一本书,叫《碳的一家》。这本书写完以后,投向哪个出版社出版呢?当时,我才19岁,谁都不认识,,哪家出版社都不知道,我在北大旁边的新华书店看到少儿出版社出过类似的书,我从版权页上知道了他们的地址,就把这书稿给他们寄过去了,我的运气非常好,这个书稿落到了一个责任编辑叫曹艳芳的老师手里,她一看,非常喜欢这本书,决定出版,所以,我在1960年2月出版了我的第一本书,就是《碳的一家》。

一个非常奇妙的机缘,让我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当时曹艳芳老师正在编《十万个为什么》,她负责物理、化学分册。物理分册非常顺利,约的几个作者写的非常好,编辑部一审查就通过了。化学分册呢,恰恰相反,她只是约了七位化学老师,写了一年交稿了,一看,不光她不满意,编辑部全部投否定票,那七位老师写的像教科书,这就糟糕了。

物理分册写好了,化学分册要推倒重来。曹艳芳老师一想,那个叫YYL的不是投过一本叫《碳的一家》吗,此人就是北大化学系的,能否让他试试呢?于是寄了五个“为什么”,让我写写看,我就随手写了五个,就寄了过来,他们说YYL写的很好,就把所有的化学分册都寄了过来,让我写。所以化学分册出版的时候,一共185个“为什么”,我写了173个。

因为化学分册写的好,其他分册的编辑都来找我约稿,有气象、地质、农业、生理卫生,我呢,来者不拒,只要我能写的都写了,所以《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一共900多个“为什么”,我写了300多个。

在《十万个为什么》完成之后,我就有了小小的野心,因为《十万个为什么》都是由一篇篇短文组成,我想写个长的东西,写个小说,于是,我在1961年,写了《小灵通漫游未来》,手稿现在还在,没想到这本书寄到少儿出版社被退稿了。我当时想不通,这本书比《十万个为什么》要好,可为什么被退稿呢?后来才明白,当时,饭都吃不饱,你把未来写的这么好,吃的也好,住的也好,而出去,小朋友都开那飘型车,是水滴型全透明的,六七岁小朋友都能开,因为它的操作近乎自动驾驶。家里有机器人,客人一来,机器人就端一杯茶来,这种生活跟当年的现实相差太大了,所以被退稿了。

没想到这个时候,文革又开始了,

(根据网络视频整理。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探寻文化的力量‖Y君讲课实录(一)

    各位朋友: 你们好!新学期,人教版全国统编教材里,六年级有一篇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作者就是在下。这...

  • #书·探寻式领导 如何通过问题发现正确的解决方案

    【提问的力量】 探寻式文化是一种责任共担的文化 鼓励提问的文化就是鼓励学习的文化,事实上深刻而显著的学习效果只来源...

  • Y君

    刚刚在看一个小说,女主和我一样笨,学车很困难。忽然就想起你,说实话,分开后我很少想起你,但总是在遇到非常棘手的事的...

  • Y君

    “你相信爱情吗?”“我宁愿相信这500行代码能一遍跑过。”Y君如是说。 Y君不是一个英雄般的主人公,也不太可能成为...

  • Y君

    人海茫茫,我时常想如果没有遇见你,我是否会喜欢上别人,答案是肯定的。若没有遇见你,我可能体会不到喜欢一个人是...

  • Y先生的记实录

    Y先生虽说称呼上要称作先生,但其实刚成年不久。既然跨过了法定的年龄界限成为了成年人,就得称其为先生了。 Y先生也有...

  • 我曾认识一只Y君

    母上说,你还记得Y君吗 哪个Y君 就是那个谁谁家的孩子 就是那个胳膊断了的Y君? 是啊 ~~~断落~~~ 印象中Y...

  • 【语文教学】什么样的语文老师才是博学的老师?

    近段时间,我都在阅读《李镇西老师讲课实录》,其实我是不爱读课堂实录的,觉得没有多大意思,只能对备课起些作用罢了,但...

  • 读JT叔叔讲庄子

    最近读到一本书,《JT叔叔讲庄子实录》,在网上搜的word版,很是喜欢。因为是讲课实录,有很多口语化表达,但是读起...

  • 读君书,窥青春语文之冰山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近日,看君姐的《〈湖心亭看雪〉课堂教学实录》,感觉这是一节极耐咀嚼,有文化底蕴,有人文关怀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探寻文化的力量‖Y君讲课实录(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emkctx.html